37 岁套现 300 亿财富自由,却赌上全部身家造小鹏汽车?
他出身于平民阶层,最初仅是一名普通的程序员,如今却已跻身新能源行业领军人物之列,甚至敢于向全球首富发起挑战,直言不讳地表示:“现阶段,他比我更出色,但将来我定能超越他。”
何小鹏
他就是小鹏汽车的创始人-何小鹏
创业成功后,他仅36岁便积累了数百亿财富。财富自由对他而言,简直易如反掌。
如果将现实搬入电视剧里的话,那么他就是妥妥的励志大男主。
创立了UC公司,随后将其出售给马云,一次性获得300亿现金回报,三年之后,他毅然辞去了阿里巴巴董事长的职务,将所有家产投入其中,选择了一条布满挑战的新征程。
何小鹏
01草根出身想要逆天改命
何小鹏的故乡位于湖北省黄石市,那里是一个典型的工薪阶层家庭聚居地。他的父母都是平凡的工人,受教育程度有限。因此,何小鹏自幼便与富贵无缘。然而,这对朴实的工人夫妇深知一个真理:学习是孩子未来唯一的出路。他们最大的愿望就是何小鹏能够勤奋学习,将来能找到一份理想的工作,过上平稳幸福的生活。
何小鹏高中母校
何小鹏自幼便显露出了非凡的学习才能,经过持续不断的奋斗,他最终如愿以偿地考入了大学,并开始了计算机专业的学习。何小鹏偶然间邂逅了一个关于成功学的传奇故事,故事中讲述了一位女性凭借千万存款实现了财富的独立。对于当时的17岁何小鹏而言,这样的数字或许难以完全理解其庞大,然而这一观念却悄然植根于他的内心深处。在那个时刻,何小鹏默默下定决心,他渴望在40岁之前也能迈向财富自由的彼岸。
何小鹏的大学-华南理工
何小鹏,一个没有家庭背景且来自小城市的人,深知实现财富自由的关键在于自我奋斗。在大学期间,他开始有针对性地学习课程,并组织学生活动,以弥补自身的不足。对他来说,表演和语言技能尤为合适。
何小鹏
放弃铁饭碗,选择比努力更重要
有时,不同的抉择确实能彻底改写人生轨迹。1999年,小鹏在其导师的引领下,踏入了广州这座繁华的大都市,寻觅职业发展的机遇。
年轻的何小鹏
小鹏当时面临三重抉择,分别是两家国有企业与一家私营企业。其中,那家私营企业名为亚信。即便时至今日,国有企业仍旧被视为应届毕业生的理想去向。一旦加入国企,就意味着捧上了铁饭碗,社会地位也随之攀升。在那个时代,这样的观念尤为盛行。
亚信科技
小鹏的导师曾告诫他们,人生中每个人仅有一次选择的机会,一旦决定接受这家公司的面试邀请,便不宜再考虑其他选项。在那时,何小鹏内心同样存在疑虑,然而他内心深处坚信,人生必须面对挑战。因此,他最终选择了当时唯一的私营企业——亚信集团,这家企业当时在我国通信领域堪称巨头。
“人生就是跳下车的一瞬间,也是跳上车的一瞬间”
亚信集团
何小鹏是刚刚加入亚信的新人,他凭借着年轻人的那份闯劲,很快赢得了领导的青睐。入职仅仅第二年,亚信集团便在纳斯达克成功挂牌上市。那时,他的上司赠予了他一份特别的礼物——属于他个人的股权,其价值高达3万美金。那时的何小鹏年仅24岁,而这一切都发生在21年前的2000年。
工作中的何小鹏
何小鹏在亚信集团任职期间,宛如一块海绵,对以往未曾触及的知识进行着快速吸收。随着时间的推移,这块海绵逐渐膨胀,何小鹏对互联网的认识也日渐清晰。
何小鹏习惯于将周围的人设为自己短期内追求的标杆,并以此设定个人发展的上限。正因如此,他首次意识到自己的能力边界。在自述中,他如此阐述道:,,,。
采访何小鹏
在职业生涯中,我每年或每两年都会为自己设定一个目标。我周围的人,无论是我所熟悉的还是我所认识的,他们都是我的楷模。经过两年的努力,我会再次与他们进行比较,观察自己在能力上的不足之处,并努力向他们看齐。在对比过程中,你可能会察觉到某些人的才能是你无法企及的,比如我们办公室的老板,在形象、经验、社会关系、年纪等方面,他都比我要出色得多。因此,在那条职业道路上,我无法超越他。若想取得更好的成就,我唯有选择走上创业之路。
年轻的何小鹏
02传奇的开始电影般的落幕
2004年,何小鹏心怀不甘,携手好友梁捷,毅然决然地告别了亚信集团,踏上了创业征程。与此同时,UC优视应运而生。当年,他年仅27岁。
何小鹏(左)梁捷(右)
创业之路坎坷不平,幸运的是,何小鹏在旅途中邂逅了第一位助力他的导师,那就是网易的创始人丁磊。
网易丁磊
何小鹏与梁捷最初从事的,便是我们常说的手机邮箱业务。2006年,对何小鹏而言,那是一段充满艰辛的岁月。他的初创企业遭遇了融资难题,先前筹集的资金也几乎耗尽。为了确保员工能按时领到工资,两位创始人何小鹏和梁捷决定共同外出借款,每月各自承担一半。何小鹏几乎借遍了能借的钱,找到了所有可能借款的人。
UC创始人之一梁捷
努力的人总是幸运的
当何小鹏抬头迷茫之际,当地政府及时伸出援手,为他解决了紧迫的困难。
当时相关部门正积极推动科技行业的发展,何小鹏的UC公司恰巧被纳入了扶持行列。因此,何小鹏有幸获得了广州市天河区政府的10万元中小企业科技扶持资金。虽然金额不大,但这笔钱在何小鹏看来,却是他人生中至关重要的时刻。
网易的成立同样与邮箱业务密不可分,丁磊在亲自体验后,对支撑这一业务的研发团队产生了浓厚兴趣。于是,他约见了何小鹏。在深入的交谈中,丁磊了解到何小鹏在北京创业时资金并不宽裕。丁磊毫不犹豫地伸出了援手,一次性投资了80万元,并且慷慨地将自己在北京的闲置办公室无偿提供给这些年轻的创业者们使用。
丁磊和网易邮箱
在那时,80万元或许显得颇为可观,但对于致力于创作、研发及租借服务器的创业团队而言,这笔资金转瞬即逝。产品推出后,市场反响平平,大多数人依旧偏爱手机短信进行沟通。鉴于此,何小鹏迅速推出了另一款产品——UCwed,也就是我们今天所熟知的UC浏览器。
UCwed一经推出便获得了广泛赞誉,恰逢国内互联网产业的蓬勃发展,UC借此风潮迅速崛起,用户数量也呈现出爆炸式增长。这些年轻人见证了从无到有,再到百万用户的辉煌历程。然而,用户数量的激增在短时间内也带来了高昂的运营成本,若无法有效解决服务器和运营成本的问题,UC的命运恐将如同昙花一现,转瞬即逝。
UC浏览器
两位贵人,一飞冲天
俞永福是由李学凌引荐给何小鹏认识的。李学凌,曾是网易的总编辑。何小鹏所使用的办公室,恰好位于李学凌的隔壁。由于两人经常见面,李学凌和何小鹏逐渐成为了朋友。随后,李学凌便将何小鹏介绍给了当时的联想投资负责人俞永福。
俞永福
丁磊曾是何小鹏的指引者,而俞永福则成了他稳固的依靠。尽管他们当时的地位并不相当——一方是新成立、随时可能破产的企业,另一方是联想投资的副总裁——俞永福对何小鹏及其UC平台抱有极大的信心。然而,他的公司却对UC的市场前景持怀疑态度,不愿对何小鹏进行投资。但俞永福并未就此放弃,他决定将何小鹏引荐给另一位业界巨头——雷军。
俞永福(左)雷军(右)
雷军与何小鹏的创业历程中,遇到了第三位关键人物。这位人物正是俞永福。当时,俞永福主动找到了雷军,并提出加入的意愿。雷军对此回应道:“若你加入,我愿意投资。”然而,令雷军始料未及的是,俞永福竟然毅然决然地放弃了联想投资副总裁的职位,投身于一个仅有十几人的初创公司。尽管如此,雷军并未违背承诺,他如约投入了400万资金,支持俞永福加入这个团队。
何小鹏、梁捷、雷军、俞永福合照
传奇的到来,一飞冲天
雷军资金的到位使得何小鹏得以放手一搏。同时,雷军还建议何小鹏应关注移动市场,并专注于UC浏览器的开发。借助雷军的资金支持以及俞永福在业界的广泛人脉,UC开始迅猛发展。团队规模从最初的十几人迅速膨胀至百余人。紧接着,UC接连收购了十几家互联网企业,从而从初出茅庐的新星蜕变为互联网界的巨头。UC再也没有为资金而发愁过了。
uc浏览器
随着智能手机时代的兴起,其他人在观望之际,UC已迅速吸引了全球四亿用户。到了2014年,UC浏览器在移动浏览器领域已跻身前三,相信许多网友在初次购买手机时,会发现手机中早已预装了UC浏览器。
手机UC浏览器
何小鹏的落幕,UC换主
资本市场的竞争犹如一头贪婪的鲨鱼,一旦某个领域涌现出一位行业翘楚,随之而来的便是资本的盛宴。
2009年,阿里巴巴对UC进行了首次投资。到了2013年,它再次投资UC,并进一步增加了对UC的控股比例。那时,阿里已经掌握了UC近七成的股份,成为了UC的实际决策者。面对这种情况,何小鹏意识到,与其坐等自己手中的股份逐渐被稀释和侵蚀,不如及时抽身。
2014年,何小鹏以高达43.5亿美元的价格将UC出售给了马云,这一交易成就了我国互联网领域迄今为止的最高收购记录。
2014年,何小鹏尚未迈入37岁的大门,而距他40岁的里程碑尚有四年之遥,这一年,他成功实现了财务上的独立。
何小鹏的人生上半场充满了挑战,他毅然决然地放弃了在国企工作的机会,舍弃了那份高薪的职位,只为追求一个清晰的目标不懈奋斗。在这过程中,他抓住了每一个机遇,成功站在了时代的风口浪尖,最终实现了从草根到逆袭的华丽转变。
何小鹏
03不忘初心,砸下全部身家造车
何小鹏在UC并入阿里巴巴集团后,相继出任阿里巴巴移动事业群总裁、阿里游戏董事长等职务。尽管他提前四年便达成了财富自由,但失去了人生目标的他,内心充满了空虚与迷茫。尽管在他人眼中他已成为传奇,是众人追逐的标杆,但个中的感受,唯有何小鹏自己才能体会。
加入阿里的何小鹏
2014年6月13日,对何小鹏而言,是个决定性的日子。同日,UC与阿里合并仅过去一天,特斯拉的CEO埃隆·马斯克宣布公司将实行“开源模式”,公开其专利技术,并计划在下半年进军中国市场。与此同时,这也是何小鹏首次涉足电动汽车领域,他坚信汽车行业将迎来一场变革。
特斯拉CEO埃隆马斯克
何小鹏屡次试图争取阿里高层的支持,意图进入新能源汽车领域,却屡遭拒绝,这使得他心中难以平复。于是,他转向广汽新能源中心,找到了控制科的科长夏珩。在何小鹏阐明来意后,夏珩毫不犹豫地带领同事何涛和杨春雷一同离职,加入了何小鹏的造车行列,这一群人便构成了小鹏汽车的初创团队。与此同时,何小鹏也顺理成章地成为了该项目的首位投资人。
何涛(左)夏珩(中)杨春雷(右)
何小鹏已组建研发团队,然而他尚未有离职阿里的计划。这是因为何小鹏希望在阿里学习更先进的管理和运营模式。2017年,他辞去阿里职务,正式重返自己的造车团队,并倾注所有家产,开启了汽车梦想之旅。那时,他的团队才为自己的汽车品牌命名为“小鹏汽车”。
何小鹏要让小鹏汽车成为“中国的特斯拉”
小鹏汽车董事长-何小鹏
在我国汽车制造领域的新兴力量中,理想、蔚来、小鹏汽车这三个品牌被广大网友誉为行业的三杰,然而,在这三位领军人物中,唯有何小鹏并非出身于汽车行业,他原本是一位程序员。对于公司而言,何小鹏在运营、管理以及未来战略规划方面的贡献尤为突出。
专业的事情交给专业的人来做。
何小鹏的归来对小鹏汽车而言,不仅填补了核心领导层的空缺,更为公司注入了无尽的潜力。凭借其在业界广泛的人脉和紧密的联系,何小鹏在短短一年内便成功吸引了阿里、58、小米等多家知名企业的投资。与此同时,团队、零部件供应商及生产链的构建也以惊人的速度得以实现。
小鹏汽车生产线
但是如果一个企业发展速度太快了,那么麻烦也会接踵而来
发展过快,危机出现
2019年7月,小鹏汽车面临了自上市以来最为严重的声誉挑战。众多车主纷纷前往公司总部,在门口集会抗议,强烈要求退还购车款项以寻求公正。
维权车辆
此次危机的导火索在于小鹏汽车推出的新款车型小鹏G3-2020续航版,其续航里程达到520公里,售价仅为15.8万元。相比之下,众多购买了2019款小鹏G3的车主,尽管他们支付了17万元以上的费用,却只能获得续航365公里的版本。小鹏汽车在2019款车型上进行了大幅升级,然而价格却非但没有上涨,反而有所下降,这一做法激起了老车主们的不满情绪。
维权车主
何小鹏亦在自己的社交平台上发布了致歉公告。紧接着,他公布了针对老车主的补偿和换购政策,这才逐步平息了这场维权事件。然而,这一切也让他意识到,造车与软件开发截然不同,产品的更新换代并非如手机般随意。小鹏汽车不仅要致力于打造更优质的新能源汽车,更要将车主的需求放在首位,否则,小鹏汽车难以实现长远发展。
何小鹏发文道歉
2020年广州汽车展上,何小鹏亲自亮相,推出了小鹏汽车的新成员——小鹏P7鹏翼版。然而,他未曾料到的是,这款新车的关注度远超他的预期。不仅小鹏汽车的粉丝们对此高度关注,即便是在遥远的海外,特斯拉总部内也有人在电脑前时刻关注着这款新车的动态。
小鹏P7
正面硬杠特斯拉
这位人物正是埃隆·马斯克,正当小鹏P7鹏翼版新近问世之际,他在个人社交平台上发表言论称:“小鹏所采用的自动驾驶技术不过是旧款,远不及我们最新的版本”,明确指出小鹏汽车涉嫌对特斯拉的技术进行剽窃。
埃隆马斯克
何小鹏同样不甘示弱,原本打算直接还击,却被公关部门强行制止,并要求将此事交由他们处理。次日,他看到团队所准备的稿件,不禁怒火中烧。别人当众辱骂你,而你却表现得如此谦和。因此,何小鹏没有理会团队的稿件,径自进行了回应。
造谣行为早已被证实无法战胜任何对手。从明年起,在中国自动驾驶领域,你需做好充分准备,迎接我们的挑战。至于国际市场,我们必将有所交锋。
小鹏与特斯拉之间的恩怨由来已久,早在2019年,双方便有过不愉快的冲突。当年一月份,特斯拉将一位前员工告上法庭,该员工曾在离职后加入小鹏汽车的研发团队。这一本应是寻常的事件,却因特斯拉的宣传而引发了公众的误解,使得许多不明真相的网友误以为小鹏汽车是通过挖角手段来抄袭特斯拉的技术。
每当提及此事,何小鹏总感到十分冤枉,他不仅是特斯拉的前任职员,还曾是小鹏汽车的员工。他在小鹏汽车的工作仅维持了一周便离职。然而,这两件事亦反映出特斯拉对小鹏汽车的防范心理,一个人的最大成就往往源于对手的认可。
未来该何去何从?
2020年8月,小鹏汽车正式登陆纽交所,上市成功。
2020年,何小鹏凭借256.2亿的财富总额,在福布斯排行榜上占据了第141名的位置。
纽交所上市
新能源互联网汽车,为汽车行业开辟了一条全新的竞争领域。我国在传统汽车制造方面与国外存在较大差距,然而在新的领域,所有参与者均站在同一起跑线上。我们亟需像何小鹏这样的领军人物,引领“华系”汽车迈向世界舞台。
何小鹏,出身平凡,却成功创立了UC和小鹏汽车。他早早便实现了财富自由,这一切都得益于他持之以恒的努力以及设立清晰目标的智慧。他实属幸运,每当遭遇困境,总会有贵人伸出援手。然而,若非他那份拼搏不止、积极进取的精神,又怎会有他人愿意伸出援手呢?
加油吧!朋友们。生活会欺骗你,但是汗水和努力是不会骗你的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本站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