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役和退伍一样吗?千万别乱讲,小心被内行人笑话

2025-08-08 -

本文陈述内容皆有可靠信源,已赘述文章结尾

那年秋天,一个刚退役的老兵在城里开了一家小五金店。

门口挂着“退役军人创业示范户”的牌子,挺显眼。

某日,一位身着迷彩服的青年男子步入店内,带着外地口音,正选购螺丝刀时,他开口道:“我同样是退伍军人。”老兵瞥了他一眼,嘴角上扬,轻笑道:“你这只能算作退伍,而非真正的退役。”青年男子顿时愣住,脸颊泛红,尴尬地笑了笑,并未再言语。

店里一时安静下来,只有老式吊扇嘎吱嘎吱转着。

这不是一次偶然的纠正。

在部队里混过几年的人都知道,这两个词可不能乱说。

可在部队外头,很多人压根没意识到这俩词的差别。

这事儿说大不大,说小也不小。

从档案资料中可以窥见,其背后蕴藏着数十年的制度变迁、军队结构的调整,以及无数代人的抉择与人生轨迹。

提及“退伍”这一术语,它首次在公开文件中亮相,可追溯至上世纪五十年代初期。

那时候中国刚打完仗,部队里多是从战场上下来的老兵。

众多战士历经数年沙场征战,一旦和平降临,部队人数需求锐减,便需将他们调回各自家乡。

那时候,“退伍复员军人”这一称谓是官方的,文件中对此有着明确记载。

可到了80年代,情况变了。

我国正在进行改革开放,军队也在进行人员精简。在1984年,我国实施了一次大规模的裁军行动,当时一下子减少了百万军力。

大量义务兵服满两年退出现役,成了“退伍军人”。

那会儿的政策是:回到原籍,发点钱,自谋出路。

说句实话,不少人回去之后过得挺难。

工作难找,身份也模糊。

而“退役”这个词,更多是给那些干得久的军人准备的。

像士官、军官这些职业军人,他们不是两年就走的。

一个士官,最短三年,多的干二十年也有。

军官干三十年以上的也不少。

有个姓杨的副团长,2002年退役时都快六十了。

自1971年入伍,他参与了对抗越南的战斗,退役之际,部队为他举行了一场简短的送别仪式。

老战士们敬了他最后一个军礼。

他笑着回敬,说:“这回是真走了。”

退伍与退役的区别,实际上正是在于此:前者是经过一段时间的服役后选择离去,而后者则是在长期服务之后,以一场庄严的告别仪式结束自己的军旅生涯。

自2000年起,我国政府不断对退役军人的相关政策进行优化升级,并正式设立了负责这一领域的退役军人事务部。

文件越来越细,待遇也逐步拉开了档次。

义务兵退役之后,可领取数千元的退役金,同时地方政府会提供就业指导和职业技能培训服务。

退役军官与士官,特别是那些服役超过十年的,在退役之际,可以选择“安置”或是“自主择业”两种途径。所谓“安置”,即是指由相关部门为其安排工作,通常是在事业单位;而“自主择业”则意味着他们可以领到一笔退役金,之后自行寻找职业道路。

有个例子挺典型。2015年,南京有个老营长退役。

他选择了自主创业的道路,成功获得了三十余万元的收入,随后,全家人一同搬迁至市区,并在二环周边购置了房产。

他没急着找工作,先陪儿子高考。

后来才去了一家国企做安全主管。

他说:“部队教了我一辈子的作风,去哪都不怕。”

可那几年,也有不少义务兵退伍后找不到方向。

有个山东的男孩,2008年退伍,拿着退伍证去找工作。

他人一瞥,便问:“仅仅两年?你又能做什么?”他回忆道,那时承受着极大的压力,白天奔波于招聘会,夜晚则蜷缩在网吧。

最后靠着部队学的驾驶技术,在物流公司当了司机。

这种落差,其实在制度里早就埋下了。

义务兵是为国家履行义务,短期服务。

退役军人为国家职业体系所纳入,其服役时长较长,所作贡献显著,因此所享待遇自然有所区别。

但这个差别,在社会认知里却没跟上。

有些地方连“退役军人优待证”都给错了人。

在档案整理过程中,我们发现,某县所发放的优待证中,有一半以上是颁发给了服役时间不足两年的义务兵。

后来退役军人事务部下文,要求严格区分。

这种混淆不仅体现在政策上,有时候也出现在媒体报道里。

在某一年的春节联欢晚会上,一位演员在节目中宣称自己“退役归乡”,然而经过查阅相关资料,却发现他实际上仅履行了两年兵役义务。

事后有人指出这个错误,节目组才悄悄改了字幕。

不过话说回来,这种混淆也不是谁的错。

终究,对于众多普通大众而言,身披军装便等同于成为军人,无需过于细分。

可在部队里,这种细节就是荣誉、就是身份。

一个老班长曾说:“我们干了二十年,走的时候才敢说退役。

你提了两年要退役,这听起来总觉得不太对劲。他说话的语气并不严厉,然而,那双眼睛却透露出一种异常的坚定。

这不是自尊作祟,而是一种来自军旅生涯的自我要求。

那种对职责的敬畏感,是从一次次点名、一次次拉练里练出来的。

档案室里有一份1999年的退役命令。

该文件记载了某部某团副营长李某某已退役的消息,其退役获准日期为1999年12月30日。

他随命令附上了一份亲自书写的申请文件:“服役已达二十年,身体条件尚可,然而鉴于家中父母年事已高,特此申请退役。”在申请文件的末尾,那一行工整且稳重的签名显得格外引人注目。

看得出,这不是临时起意,而是深思熟虑之后的决定。

那年冬天,他回到家乡时,县武装部的车亲自去接的。

村里人都出来迎接,鞭炮响了一路。

村支书在众人面前感慨道:“他是我们村首位退役的军官,这份荣誉真是令人自豪。”

从那以后,再也没人把“退役”和“退伍”混着说了。

国防部政策法规司编撰,《中华人民共和国兵役法》的详细解读,由国防大学出版社于2017年出版发行。

《退役军人事务部政策文件汇编》(2018至2022年),由中国社会出版社于2023年出版。

《解放军报》社编纂,《军营岁月:老兵口述实录》一书,由解放军出版社出版发行,出版时间为2019年。

杨振军所著,《转身之后:军官退役纪实》一书,由重庆出版社出版发行,出版时间为2021年。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本站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