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福尔摩斯连环话:福尔摩斯在香港,你知道多少?

2025-08-10 -

自1896年首部“福尔摩斯探案”小说被译介至我国,直至2010年,众多《神探夏洛克》的“同人作品”在中文网络空间广为流传,福尔摩斯形象及其侦探小说在百年间的中国文化与历史演变中持续显现。

本专栏重点探讨福尔摩斯在中国传播与被接受过程中呈现的诸多显著且引人入胜的景象,例如,《老残游记》中的人物居然会提及“福尔摩斯”的名字;在晚清民国时期,中国作家们热衷于创作以“福尔摩斯来中国”为主题的幽默故事;福尔摩斯在当时不仅是一位文学形象,还渗透到了媒体和商业领域,成为小报的名称和香烟的品牌;改革开放初期,叶永烈将侦探与科幻元素融合,创作了“科学福尔摩斯”系列小说;甚至到了2020年,香港作家莫理斯还在继续创作“香港福尔摩斯”的传奇故事。

另一方面,与我在先前专著或专栏中更倾向于探讨文字文本——诸如翻译、创作、评论等文学形式及其文字内容——这些确实是理解福尔摩斯故事的基础——本专栏则转向关注图像文本及其表现形式。我们试图通过书籍封面、杂志版式、小说插图、电影海报、影视剧照、广告美术、连环画作、儿童绘本以及同人漫画等不同历史时期的图像资料,来重新诠释福尔摩斯与百年中国之间错综复杂的联系。本专栏的名称定为“中国福尔摩斯连环‘话’”,实际上,它是以“画”为切入点,沿着历史的时间脉络(即所谓的“连环”),通过“画”来传达“话”。

夏秋冬所著的《靓仔恩二困福尔摩斯》上集,由风行出版社于1952年7月出版,其封面图景呈现。

电影《我爱紫罗兰》(1966年)

莫里斯所著的《神探福迩,字摩斯》一书,由北京时代华文书局于2020年出版,其封面上展示着该书的详细信息。

1950年代,环球出版社的崛起,以及《蓝皮书》杂志的发行,郑狄克、郑小平等作家的加盟,还有“大头侦探探案”和“女飞贼黄莺”系列作品的问世,这些出版机构、刊物、作者和作品的接连南迁,使得香港迅速成为我国侦探小说领域的核心城市。在1952年7月,夏秋冬所著的小说《靓仔恩二困福尔摩斯》由香港风行出版社出版发行。这部作品讲述了在苏格兰场接受过两年培训的警探“黑鬼广”,却依然不是侠盗靓仔恩的对手。因此,他特地从英国邀请了“小福尔摩斯”来协助作战。在书中,对这位“小福尔摩斯”进行了详细介绍:

这位福尔摩斯,乃是享誉全球的大侦探福尔摩斯的儿子,他的父亲福尔摩斯在二十多年前不幸去世。然而,在去世前七年,他的妻子生下了一个儿子,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小福尔摩斯。当老福尔摩斯离世之际,小福尔摩斯年仅七岁。在临终之际,福尔摩斯对助手华生说:“老友,我将不久于人世,在我离世之后,请你务必帮助我的儿子,让他能够继承我的事业,成为世界级的大侦探。”希望让人知晓我尚存有哲嗣,若我在九泉之下,亦将铭记感激不尽。”华生便遵从老福尔摩斯的遗愿,开始对小福尔摩斯进行各种侦探技能的训练,待小福尔摩斯年满十七岁,华生却不幸离世。在临终之际,华生叮嘱小福尔摩斯前往苏格兰场深造,因此小福尔摩斯在苏格兰场,从学员成长为探员,历经十年之久,他的名声也随之大噪。

小说接下来的情节讲述了小福尔摩斯抵达香港,与侠盗靓仔恩进行了一场又一场的较量,而结局也与法国作家莫里斯·勒伯朗笔下的老福尔摩斯遭受亚森·罗萍戏弄的情形相仿,小福尔摩斯在香港同样屡遭靓仔恩的击败,出洋相频发,最终被辞退,孤身一人黯然返回英国。本文所选取的第一幅图,正是小说《靓仔恩二困福尔摩斯》上册的封页。而书中下册的结尾部分,更是别有一番趣味,它提前透露了小福尔摩斯落败之后,紧接着将上演“靓仔恩三战陈查礼”的精彩篇章。届时,预计又将有一位世界级的侦探在靓仔恩的挑战下遭遇挫折。

此处,我们可以将小说中的“小福尔摩斯抵达香港”比作一种象征,暗示着以福尔摩斯形象为标志的西方侦探小说在香港迎来了迅速发展的机遇,这一影响逐渐渗透至出版、影视等众多文化娱乐领域。在1966年,楚原执导的电影《我爱紫罗兰》里,一位名叫莫尔福的酒店接线生,在刘大卫新加入公司之际,这样自我介绍:“我的父亲曾将我的名字更改为莫尔福,不过我更偏爱倒过来读作‘福尔莫’,只与福尔摩斯相隔一字之差。我对世间琐事情有独钟,今后若有任何奇特或复杂的病症,请务必首先联系我。”之后,刘大卫真真切切地遭遇了一件离奇事件,他频繁接到一位神秘女子李珍妮的来电,对方自称是他的未婚妻。莫尔福迅速采取行动,化装成不同模样,着手展开调查,期间还闹出了不少误会和笑话。最终,在电影结尾处,揭示出这一切的真相竟然是女主角多年前所经历的精神创伤以及由此导致的失忆症,使得这部原本充满幽默的悬疑喜剧,最终被巧妙地融入了希区柯克式的叙事风格之中。值得一提的是,在香港那个时期,对希区柯克电影的翻拍或模仿形成了一股风潮,《后窗》、《迷魂记》等经典作品都出现了港式的新版故事。同时,《我爱紫罗兰》这部影片也明显受到了希区柯克电影的影响。而本文所选取的第二幅图像,正是描绘了《我爱紫罗兰》中福尔莫初次遇见刘大卫,并自我介绍的那个场景。

若要提及香港现今最为人熟知的本土福尔摩斯角色改编小说,首当其冲的便是莫理斯所著的《神探福迩,字摩斯》(港版名为《香江神探福迩,字摩斯》)。与五十年代夏秋冬将英国著名侦探福尔摩斯(或其子)引入香港,并衍生出众多后续故事不同,莫理斯塑造了一个晚清香港本土的“神探福迩”形象,这位“字摩斯,满族镶蓝旗人,原籍奉天福中(今沈阳和平区),咸丰四年(1854)出生,具体卒年不详”。“福”字作为姓氏,其名“福迩”源自《汉书》中的“遐迩一体,中外褆福”一句。书中记载,福迩天赋异禀,十二三岁时便被选入同文馆学习,此后远渡重洋,在东西洋地区留学数载,熟练掌握多种语言。最终,他选择在香港定居,从事“顾问侦探”这一职业。华笙,字籥瀚(对应约翰·华生),其家族世世代代从事医学,而他本人更是出身武进士,在跟随左宗棠远征南疆期间不幸右腿受伤,因而退役,之后流落至香港。他与助手华笙在香港荷里活道贰佰贰拾壹号乙共同居住,时常携手侦破各类离奇案件。当读者看到这些角色设定时,自然会联想到住在伦敦贝克街221B的侦探福尔摩斯及其助手华生医生。即便在香港,福迩在闲暇之余,亦常拉起胡琴自娱自乐,此举无疑是对福尔摩斯精擅的小提琴演奏技艺的一种致敬。

在人物塑造之外,《神探福迩,字摩斯》在案件设计上也对《福尔摩斯探案》的经典之作进行了诸多致敬与改编。例如,首案《血字究秘》便可以看作是晚清时期香港版的《血字的研究》。它不仅将原著中的死亡留言翻译成了中文汉字,还将凶手角色从伦敦街头的马车夫转变为香港社会里的人力车夫。与之相仿,接踵而至的《红毛娇街》、《清宫情怨》、《十字血盟》等作品,分别与福尔摩斯原著中的《红发会》、《波希米亚丑闻》以及《四签名》等篇章相匹配。从小说的第二卷终章《终极决战》起,福迩与日本间谍首领毛利安艺在长白山瀑布展开了激烈的决斗,这一情节与原著《最后一案》中福尔摩斯与莫里亚蒂教授在莱辛巴赫瀑布的对决场景相呼应(毛利安艺的名字与莫里亚蒂之间似乎有着某种谐音上的联系)。而随着第三卷的开篇,《空楼魅影》一案则与福尔摩斯“归来”后的首案《空屋》紧密相连。

当然,《神探福迩,字摩斯》并非仅仅是照搬“福尔摩斯探案”的内容,而是一部充满创新精神的“故事新编”。在小说中,作者巧妙地融入了众多香港的实景、粤语以及地方性的民俗文化元素。类比于阅读柯南·道尔的“福尔摩斯探案”时,我们得以跟随福尔摩斯的步伐游历维多利亚晚期的伦敦,那么在《神探福迩,字摩斯》这部作品中,从九龙到新界,从铜锣湾码头至大屿山,福迩和华笙的调查足迹遍及各处,仿佛一幅晚清香港的地图在书中逐渐铺展开来。小说中融入了诸如“燕梳”(即保险)、“山域治”(即三明治)、“姥大琳”(即鸦片酊)、“沙展”(即军士、警长)等众多地方方言词汇,从而使作品洋溢着浓厚的历史气息和香港的地域特色。

《神探福迩,字摩斯》这部侦探小说中,自然包含了密室谋杀、密码破解、死亡信息、逻辑推演等典型元素。福尔摩斯所精通的演绎技巧,同样被香江神探福迩运用得恰到好处。此外,作者莫理斯还在该系列作品中巧妙融入了诸多武侠特色。在柯南·道尔的原始小说中,福尔摩斯与莫里亚蒂教授的生死较量,其过程大体上只是轻描淡写地提及。然而,在莫理斯的香港篇章中,这一情节被细致地描绘成一场中国宝剑与日本武士刀的激烈交锋,双方的动作、技巧以及胜负的可能性都经过反复的演练和推敲。在改编自《六个拿破仑半身像》的《八仙过海》这篇文章里,凶手被描绘成了八个各具特色的武术高手(他们身着模仿“八仙”的服饰),为了彻底战胜对手,福迩特地从广东邀请了黄飞鸿,运用“醉八仙拳”技巧,成功击败了“恶八仙”。

此外,在小说中,侦探破案的过程与晚清时期的社会历史发展紧密相连,涉及了太平天国运动、洋务运动、戊戌变法、甲午战争、义和团运动等一系列影响全国的重大事件,以及香港地区英军攻占九龙城寨、新界六日战等地方性历史事件,这些均成为了福迩和华笙开展调查的背景或起因。同时,李鸿章、康有为、康同薇、孙中山、赫德等众多历史人物也在小说中亮相。这为我们阅读《神探福迩,字摩斯》带来了第三种阅读的可能性——它不仅能被当作侦探小说来欣赏,还可以当作武侠小说来品味,甚至可以当作历史小说来研读。

特别值得关注的是,“香江双侠”与英国著名侦探福尔摩斯几乎属于同一时代。香港大学的魏艳老师对莫理斯的小说与柯南·道尔的原著中案件发生的时间进行了细致的对比分析,这一研究进一步印证了两者之间那种细微的“同时代性”。正如前文所述,《神探福迩,字摩斯》一书中的《血字究秘》以及与之对应的“福尔摩斯探案”系列中的《血字的研究》这两部作品,它们的情节均设定在1881年这一时间节点。这使我们意识到,在柯南·道尔的福尔摩斯故事中展现的那个时代,正是严复、梁启超、孙中山等历史人物致力于探索国家发展强盛之路的时期。作为那个时代的见证者,他们之间是否有过交集,这无疑是一个引人入胜的想象和创作方向。在这方面,日本推理小说作家们进行了诸多创作尝试,例如,以夏目漱石在伦敦留学期间邂逅福尔摩斯为背景的推理小说就有多部,如山田风太郎的《黄皮肤的房客》(发表于1953年)、岛田庄司的《被诅咒的木乃伊》(发表于1984年)以及柳广司的《我是夏洛克·福尔摩斯》等,这些作品中虚构的侦探形象与真实的历史人物巧妙融合。我们热切盼望《神探福迩,字摩斯》里香港福迩和华笙的传奇继续展开,同时我们也期待着严复在英国邂逅福尔摩斯,亦或是梁启超在夏威夷偶遇陈查理等类似的新颖故事创作。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本站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