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的来历是什么?这些习俗你都了解吗?

2025-08-12 -

端午节期间举行龙舟竞渡活动,是一项核心传统仪式。根据古老说法,这项习俗源于古代楚国人哀悼忠臣屈原投江的举动。当时许多人驾船奋力追赶,希望能将他救起。他们在洞庭湖畔争相竞渡,却最终未能找到屈原的下落。从此以后,每年农历五月初五都会举行龙舟比赛,以此缅怀这位爱国诗人。人们相信通过这种方式,可以吓跑江里的鱼群,避免它们啃食屈原的遗体。这项竞技活动,曾在吴地、越地以及楚国广泛流传。

其实,“龙舟竞渡”由来已久,可追溯至战国时期。人们用一条雕刻成龙形状的独木船,在急促的鼓点声中划行,进行比赛。这项活动既是为了取悦神灵,也是为了供人娱乐,是祭典中兼具宗教色彩与娱乐性质的仪式。

后来,赛龙舟除纪念屈原之外,在各地人们还付予了不同的寓意。

江浙一带举行龙舟竞渡,也有缅怀本籍近代女民主革命人士秋瑾的用意。夜间龙舟活动,装饰华丽,往来穿梭不停,水上水下,场面精彩,别有韵味。贵州苗族同胞在农历五月初五到初八期间举办“龙船节”,借此庆祝秧苗栽插成功,并祈求五谷丰收。云南傣族民众在泼水节期间进行龙舟比赛,以此追念古代英雄岩红窝。各个民族和地区,关于龙舟的来历说法不尽相同。如今南方许多沿江沿海地带,每到端节都会举办独具地方特色的龙舟竞技活动。

乾隆二十九年,即1736年,台湾地区首次举办龙舟比赛活动。彼时台湾知府蒋元君曾在台南市法华寺半月池组织过一次友好的竞渡活动。如今台湾地区每年农历五月初五都会举办龙舟竞技赛事。在香港地区,同样开展这类竞渡活动。

这项民俗活动还传播到了日本、越南等周边国家以及英国。1980年,龙舟竞技被确立为中国国家级体育赛事,并且每年都会举办“屈原杯”龙舟竞赛。1991年6月16日,也就是农历五月初五,于屈原的故乡湖南岳阳,举办了首届国际龙舟节。比赛开始前,实施了融合了传统习俗与现代元素的“龙头祭”。龙头进入屈子祠,由参赛者为其披上红绸,接着主祭者诵读祭文,并为其点睛。随后,参与祭龙的众人行三鞠躬礼,龙头便被抬往汩罗江,前往龙舟竞赛场地。此次参与比赛、交易及联欢活动的人数超过六十万,场面极为壮观。自此以后,湖南开始定期举行国际龙舟节。赛龙舟这项活动将会流传于后世。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本站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