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高不合理销售费用,会计核算应改为行贿费用?

2025-08-16 -

如果一家公司的销售成本占比较高,远超行业平均水平,一方面可能涉及不正当竞争等违规操作,另一方面或许说明其产品市场吸引力不足,需要高额支出促进销售,个别企业销售开支甚至超过其主营业务收入,这种状况可以视为以亏损换取市场关注,类似依靠大量资本投入扩张的互联网公司常有此类现象。

:制药公司销售费用率都是非常高的,每年都超过30%。

卖东西时,如果开销不大,东西就能轻易卖出,买不买随客户便,卖不卖不着急。但如果开销很高,东西就卖得比较难,需要花更多钱去吸引顾客购买。

马靖昊表示,评估销售费用率需关注两个关键方面,即具体数值和其变化方向。通常情况下,销售费用率低于百分之十五的企业,其产品市场接受度高,销售过程中面临的风险较低。相反,销售费用率超过百分之三十的企业,往往意味着产品推广过程较为艰难,相应的销售风险也显著增加。

如果一个公司的销售成本异常高昂,例如其销售成本占营业收入的比例高达百分之五十以上,那么几乎可以断定该企业正在运用最直接且见效最快的方式来进行宣传——权钱交易,这种方式不需要太多构思,文化层次越低,胆子越壮,花费越阔绰,商品销量增长越迅速。未名医药作为一家上市公司,在2020年实现了2.86亿元的销售支出,这一数额在其营业收入中占比高达103.40%,甚至超过了其销售收入本身,似乎该公司销售成本中有相当一部分能够被称作“不正当开支”。

药品定价昂贵,主要因为制药公司销售成本里,用于馈赠利益的支出比例过高。

占比高达销售总额的103.40%,这显然是亏损状态了,公司管理层,作为法定代表人,难道对投资人不承担相应责任吗?

马靖昊:企业变革持续多年,撰写了无数论述,均称股东与管理层分离之益处,股东权与管理权果真能分开?根本不可能!依我看,现今的股份公司,哪家实现了所有权与管理权分离,实际分离的不过是少数股东的权利与职权。

以巨额营销开支支撑的高额利润率,是否具备实际价值?2018到2020年间,步长制药的营销开支总额持续突破80亿元大关,体量极为可观,这三年间营销开支占比分别为59%、57%、52%,已经攀升至极不正常的程度。2020年营业成本为37.41亿元,但同期营销开支高达83.73亿元,营销开支金额是营业成本的两倍有余。这家公司的毛利润比率大约是76.63%,然而面对如此高昂的营销开支,净利润比率却只有11.51%,显得不够理想。换个角度来看,该公司取得的较高毛利润比率,其实是依靠过高的销售成本支撑的,这样做值得吗?

注意销售开支的合法性问题。2020年,该企业销售成本达83.73亿元,其中“市场活动、学术宣传及顾问费”为80.28亿元,占总成本95.88%。这一数额相当于每日支出2200万元用于宣传。如此高昂的宣传开销,十分惊人。二零二一年四月十二日,步长制药遭受财政部门惩戒,缘由为“通过咨询服务与市场宣传开支的名义,向医药宣传机构输送款项,继而转交给经销商,波及金额达五千一百二十二万三千九百元”。当前,部分新闻媒体揭露了“步长制药的崛起历程,亦是一部行贿记录”,不论事实怎样,都应获得重视。管理层已经注意到制药领域过高的营销开支现象,伴随管控措施的持续加强,需防范由此引发的合规隐患。

医药行业存在一种不合规的销售方式,即企业向掌握处方权且能影响购药决策的关键人员提供利益输送,目的是换取销售渠道或市场优势,这种行为被称为“带金销售”。统计资料表明,我国大概百分之八十的药品是通过医院系统流通的。极少量药剂,从制造方到病患手中,必须通过公立医疗机构药品选购的许多步骤,药商付给招标单位、医院管理者、医药中介、执业医师等人的报酬,最终都会合并到这剂药的价格里。这些商业不正当行为“代价”是药价过高的“首要诱因”,最终承担后果的是公共医疗保障基金和就医者。

医药回扣现象已是众所周知的事实,为何不投入更多资源进行整治?

去年那次集中采购确实起到了规范作用,成效相当显著,如今不少医药推广人员转行从事了医疗美容行业了。

翼龙在川:即便药品中标了集中采购,也有20%的提成给医生,同一类药物集中采购中标的数量有几个,医生可以开这个药品不开另外两种。

如果您已经阅读完,请点击文末的“在看”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本站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