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婚姻里妥协大多是女人?只因男人捏着这两个软肋

2025-08-17 -

在我的后台里,经常会收到来自女性读者各式各样的投稿。

她们原先都认为步入婚姻意味着幸福启程,却未曾料到会因婚姻中的诸多困境而身心俱疲,像是婚外情、家庭冲突、情感淡漠等等问题。

但是一个值得探究的情况是,那些女性在处理这些棘手问题时,即便内心充满矛盾,最终向我表达的疑问往往是,盼望我能提供意见来调整自己的家庭关系。

今天,我们就来聊下:为什么在婚姻里妥协的大多数都是女人呢?

01

首先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女人太念旧。

女性是富有情感的存在,当她们遇见心仪的男子时,常常会舍弃自身的需求,以此作为对那位男子的情感寄托。

因此在婚后,她们会为了诸多的爱,而不得不原谅男人的背叛。

有人向我透露过,她与丈夫结为连理已经二十载,在亲友及同事眼中,他们堪称恩爱典范。

可是去年十一月她发现了丈夫行为上的异常,但她没有立刻揭穿,而是通过日常谈话间接提醒,有时也会发送一些涉及不忠内容的文章给对方。

突如其来的举动,让丈夫有所觉察,通过反试探让她说出了真相。

他非但没有对她坦诚认错,反而暗中和情妇商量,决定不先联系她,以免把不满撒在她身上

转头却以“想要恢复单身”“爱不起来”为理由跟她分居、离婚。

这位年轻女性想到过去长达二十年的情谊,盼望能为两人提供一次机会,看看能否重新建立关系,慢慢培养信心,倘若终究无法相互包容,那就只能选择再次分开。

对方已经明确表示彼此之间无法建立信任,并且认定她是在找借口,在这种情况下,她仍然寻求帮助,提出的问题是:为了不留下遗憾想要修复这段感情,然而对方不愿意,那么接下来她应该怎么做?

也许,在婚姻里她寻找错了方向,可在爱情里,她却没有错。

她过分看重了热恋时期的誓言,以为觅得了能够相伴终生的伴侣,未曾料到,后来婚姻中的所有风波,其实都源自于这个人。

遭遇实质性结束,每个人需知晓:此情好比一人奔跑,另一人紧随,你越是紧逼,对方逃逸越急,结局终将导致彼此渐行渐远。

两个人相伴,必须彼此同心协力,才能朝着共同的目标前进,必须先洒脱地独自离开,等到各自变得更为优秀时,或许才存在再次相遇的机会。

另外,我特别想跟所有花了很多年去经营一段关系的人说一段话:

分析一段情感时,无需纠结所谓难以割舍的多年情分,即便岁月漫长,也无法修复已然陷入困境的联结。世间万物或许都受时间影响,唯独这段关系不受约束。它的每一天都具备独立价值,不论历经十年、二十年或四十年,其核心始终如一,因为真正的意义存在于当下这一刻。岁月能够验证并且证实一段情感,但岁月并非情感的实质,那些由于岁月而勉强维系的情感,最终也会随着岁月的变迁而消散。情感的前尘已无价值,前尘仅意味着一段消逝的年华,情感的当下才是情感实际运作的关键。我们每个人审视感情时,只需以当下的视角去审视,不必回顾以往如何,只需判断当前的情感是否是你期望的情感即可。

因此,当在家庭中遭遇不忠而陷入两难境地时,不妨扪心自问:是否渴求一份忠诚的感情?

如果是,那显然这段感情里,已经背叛的Ta不是专一的;

如果不是,那对自己来讲,婚姻里怎么过都一样。

不论采取何种决定,人们行动的根本动机,应当是为了个人的美满生活。

02

大多数女性不是输在婚姻里,而是输在孩子上。

有些女性果断坚决,然而社会上同样存在许多犹豫不决、难以抉择的女性。

这些女性,她们“不断且受其乱”多半都是为了孩子。

当代社会上,老生常谈的理由:

来自单亲家庭的孩子,心理状态可能不够健康,这种情况需要特别关注,孩子现在正处在升学的重要阶段,如果学习和生活受到干扰,可能会影响孩子的未来发展,需要家长和社会共同重视,帮助孩子顺利度过这个时期,确保他们能够得到必要的支持和帮助,这样才不会耽误孩子的前程。

从根本上说,解除婚姻关系本身并不会对孩子产生负面影响,关键在于父母双方如何应对婚姻的终结。

身为一名女性读者,她在与丈夫结为连理后的第四个年头,察觉到对方不忠的行为,然而出于顾虑离婚可能给孩子带来的负面影响,她决定与丈夫联手,向外界呈现出夫妻和睦的假象。

但是,她的伴侣在发生婚外情之后,对于过往没有说明,对于将来也不置可否,每天直到深夜都不归来,即便回家也是沉迷于电子游戏,对子女缺乏照料,也不承担家庭开支。

她那段时间心理状态极不稳定,多次产生轻生的念头,后来被医疗机构诊断为中度到重度抑郁,服药治疗持续了半年以上。

事实上,他们的伴侣关系早已终结,在她顺从的这四年婚姻期间,她始终只是维持着生存状态。

试问,在这样一段名存实亡的关系里,孩子如何感受到爱的呵护?

在不幸的结合中固守,就以为是对孩子有益,这种看法不过是基于个人角度的片面想法。

在不幸的婚姻家庭中长大,个人付出只会让子女面临三种境遇:

沉闷的家庭环境,使孩子每日被对父母关系的忧虑所困扰,内心充满不安,精神状态十分糟糕。孩子长期观察父母不良的互动方式,心灵和心理受到严重伤害,人格发展出现偏差,对婚姻形成消极的看法。父母以为牺牲自己能弥补对孩子的亏欠,然而承受这种牺牲的孩子,却会因此感到深深的愧疚。

在这样的家庭环境中长大,孩子的感受和夫妻相差无几,只是他们没有办法去反抗和诉说这一切。

若一个群体自身不修正不良的惯常做法,那么周围的人或子孙后代很可能会重蹈覆辙。

因此,为了防止惨剧发生,我们应当在本代就彻底杜绝,从而为后代创造一个公正的、体现人道的、允许个体成长的、全新的互动格局。

让孩子尽早认识生活的本来面目,比让他们错误地认识这个现实更有意义。

离异后各自拥有幸福人生的父母,远比维系婚姻却不断争吵,甚至彼此伤害的父母要更理想。

父母在摆脱不幸的婚姻之后,通常能更稳定地,为孩子提供健全的关爱,并且他们更有机会,生活在安宁快乐之中。

03

我相信大家在经济学中都听过一个词,叫做:沉没成本。

那些已经投入且无法挽回的代价,例如金钱、时间、精力、情感,是女性在婚姻关系中所做的关键让步的决定性要素。

感情丰富的女性往往难以看透婚姻中的已经付出的代价,因此很容易采取自我欺骗的方式,进而难以做出舍弃注定无望的关系的决定。

一位女性,在结婚后的第一年,无意中看到丈夫手机里存有与前女友的合影,经过询问,对方承认曾经拜访过前女友。

这位女士立刻打算向男方提出解除婚姻关系,不过因为对方表达了悔意,加上她本人也难以割舍,最终两人没有分开。

这起事件已经过去了八个月,尽管对方持续表示懊悔并反复承诺不会再有类似情况,但女方内心依然无法释怀,此事仿佛一根刺般盘踞在她心头。

这个故事案例里,有一个最基本的元素:三角戏。

能够察觉到,部分人的经历如同单薄舞台剧:倾心于某个个体,然而对方却从未留意到自己的存在。

某些叙事亦如这位少女的经历,属于三人之间的纠葛,倾心于某位男士,然而这位男士的心思却另有所属。

在这个三方互动之中,主要对手,既非旁人,也非伴侣,核心对手是本人。

所有的三角戏里的困难,都来自于自身的不甘心。

这位年轻女性在她的说明中提及:我们历经艰辛才达到目前境地,而且我不逊色于他的前任,多方面状况都比她更优越

感情中存有失落,并非完全源于爱慕,也牵涉到已经付出的代价,难以选择放手。

这种执拗的情绪,只会让已经付出的代价越积越多,最终累积到难以承受的地步,只能被迫不断降低自己的要求,进而遭受新的打击。

因为不甘心,会造就人心态上的失衡。

这种失衡会让自己困在这段婚姻感情中,难以分清:究竟是因爱对方而坚持,还是因不甘心自己的付出而不愿放手?

如果总是惦记着已经投入的耗费,就无法形成对等的状态,即便再让步,这段关联也只会持续恶化。

因为折中却又不认可对方,就等于没有放过对方,也等于没有放过自己。

因此,当婚姻中的让步并不能成就自己,反而导致更坏的结果时,就让往事随风而去,不论从前多么美好,都必须明白将来才是关键所在。

一段美满的姻缘,应当使人更加自信,更有勇气去迎接明天,而不是忧心忡忡,痛苦沮丧,对余生感到悲观绝望的。

本文插画,任何组织及个人未经许可,不得部分或全部使用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本站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