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一出手便是年度神综!这次封神,竟全因这些惊天大瓜?
有这样一档节目,连见多识广的鲁豫都说:
我的处理器坏了!我以为我的思想已经定型,但今天我的认知屡屡受到冲击。
连当场心理咨询师都表示,我的拳头已经握紧了,听不下去了…
这一瞬间,仿佛梦回《再见爱人》里的麦琳和李行亮。
漫长的纠葛不断上演,跌宕的情感反复出现,偏执的思维方式逐渐显现,异常的牵绊清晰可见,这些景象赫然映入眼帘。
每个人的经历,都能成为一部情节离奇的《东亚女性惊悚录》。
包括但不限于,爸妈离婚大战时,我妈拿我来挡刀…
老爹结过七次婚,图的是有人能整理他的住所,给他生儿育女,承担洗衣做饭的差事,哪个能应付就选哪个。
这个拨筋抽骨的节目,来自鲁豫一档新采访—— 《豫见她们》。
接受访问的是《脱口秀和Ta的朋友们》第二季的几位嘉宾,包括小帕,王小利,步惊云,小雪等。
最新的一期,争议巨大。
部分人认为过于真切了,这就是本人当下的境遇,另有一些人觉得应当督促你进步,活该你处在这样的境地!
采访的对象聚焦于: 小雪。
小雪有两个孩子,她是他们的母亲,到目前为止已经分享了三次经历,内容涉及家庭生活,生育问题,以及个人成长。
当今社会单身和生育率偏低,在上海市最富活力的言论环境中,中年女性谈论家庭婚姻养育琐事,往往不受欢迎。
但她是为数不多在讲的过程中就四灯全爆的。
她相当风趣,会拿孩子和丈夫开玩笑,道出家庭生活和育儿过程中的诸多不合理现象,既可笑又令人无奈。
她调侃丈夫只有158,她170,是最萌身高差。
调侃自己的婚姻,结婚七年,是“头七”。
生了两个孩子,是人竟然可以愚蠢两次。
老大今年七岁,老二才两岁,跟孩子们相处确实让人感觉年轻,每天都要像孙子那样。
但另一边,总有种隐藏的让人觉得不对劲。
丈夫的丧偶式育儿,回家才发现“原来孩子长这么大了”。
与双亲同住一层,空间距离非常近,他们经常干预我的私事,人们戏称我为“上面有人”,这算是支撑我婚姻的重要支柱。
她的一些文字揭示了婚姻的荒唐,然而她自己却深陷其中,这让许多人感到不解,难道这并非一种自我控制吗?
坦诚地讲,我对她的访谈抱有热切盼望,渴望从那些若即若离又自我辩解的文字中,探究其中蕴含的人生轨迹。
但真实远比我想象中复杂。
这是一个看起来难以理解,不可理喻,却又让人感到熟悉的故事…
小雪的父亲,是所有人看起来的好好先生。
帮整个宿舍的楼道擦地,大家都夸他爱卫生。
家人兄妹几个他最孝顺,不遗余力不计金钱地反哺父母家。
他出差会给老婆买一条又一条时髦的裙子。
但关起门来,他似乎变了一个样。
骂人是常态,而且别人不骂,专骂小雪。
那些著名的言论涵盖不止:你明白什么,你会什么,你给我住口,你就是个坏心思的人,爱面子…
小时候吃饭,非要把小雪弄哭,小雪得了很严重的胃病。
年纪渐长,许多同僚在电视台极度的忙碌环境中罹患了胃部不适,唯有小雪的胃病在那里得到了痊愈。
因为再高强度的工作,总比边骂边打着吃饭要好。
母亲鼓励她,好好读书,考出去,离开这个家。
她深夜里埋头读书,父母正盼望孩子这般用功的模样,那位父亲却突然切断了电源。
小雪只能早起学习,她设了5点的闹钟。
不曾料到,父亲竟倔强地,比平时更早起身,四点三十分便急匆匆推门进来,偏要显示自己比对方起得早。
早起竟然成为了父女的一场诡异的较量。
小雪设定四点三十的铃铛,父亲也设定四点,小雪设定三点三十,父亲也设定三点
等到那场小雪最终停歇,完全不再下落,父亲猛地闯进去,只见屋里一片漆黑,他这才心满意足地离开了。
那一年,父亲已经30多快40岁了,和一个小女孩计较什么?
我觉得,父母和子女之间,时常有一种难以言喻的联系,并非那种人们常说的互相扶持的情感,而是暗藏的相互比较。
我嫉妒你有更好的人生,我嫉妒你有离开的机会,我见不得你好…
所以我要破坏你的成功。
一旦损毁了,你无法飞离,便一直能被我支配,你将无法离开我…
小雪仅有那么一回,真切体会到了父亲内心深处洋溢的喜悦,那是一个相当反常的情景。
小雪高考落榜了。
你原以为他会跟其他爹妈一样,动不动就数落那些他习惯批评的“不是东西,你明白吗”,可这位父亲却没这么做
那天,父亲以散心的名义,带她去遛弯。
但并什么高考落榜后的父女谈心,安慰。
有的只是父亲骑车骑在了前面,时不时还骑了个花路,吹着口哨…
父亲一言不发,然而,小雪注意到他步伐轻快,明白女儿未被录取,他内心十分愉悦,真是喜出望外啊
这一刻特别像一个惊悚片。
长久以来的羡慕,不易察觉的支配,对他人成就的阴暗满足,全都集中在这片表面充满阳光,表面是父女情深,表面是风景如画的公园之中…
这种错综复杂的关系,这种令人毛骨悚然的关系,是否应该与家族断绝来往?
不,没有。
小雪做不到那种切割一切的所谓大女主。
由于有两个孩子,两条狗,由于要去上海讲脱口秀,家里在北京。
她不得不依靠父母的照顾。
小雪家中,母亲照料稚童后返家,总可享用到父亲亲手烹制的温热餐食,此情小雪无从体验。
父亲细心,甚至把狗养得很好,一条狗已经养到24岁了。
她忍耐着父亲,同时不得不依赖着他。
父亲仗着照顾的名义,提供资源的同时,控制。
每次小雪把电动车停放的位置不论怎样,父亲总会帮她挪到柱子旁边去,这个习惯一直没变过。
小雪正伏案写作,父亲突然闯入,猛地切断了电源,白天无需点灯,电扇也不宜长时间运行。
日常生活中有许多这样的琐事,比如天降雨时有人为你暂停车辆,将衣物收好,帮忙修理物件,甚至进入你的住所等。
这种微小的好处之所以有害,是因为它持续地凸显着依附关系:瞧,没有我,你连这点小事都做不了啊…
反复突破界限,尝试,验证自身主导地位:这个家若非我这样行事,必将分崩离析。
小雪有太多小的需要和妥协,容忍父亲的介入。
很多人怒其不争。
但我想这正是这种关系中最有毒的地方。
常年的贬低,让你潜意识里真的认为自己无能,我无力做好这些。
但真的无力吗?
小雪不是真的“需要”停车,而是她不敢“不需要”父亲。
她只能凭借自身的不足,来满足父亲的自我表现心理和支配欲望,唯有不断为父亲提供支持,才能在这个家庭中立足…
更畸形的是,这样的关系,让小雪认为自己真的“不好”。
小雪至今还是这么想,觉得父亲本质不坏,只是对她不好,所以是她不好,才招致父亲的冷淡。
或许存在一种情形,他之所以表现得像个善良的人,是因为你如同一个容器,接收了他所有的负面感受,才使得他能够在公众面前维持一个伪善的形象,并非他天性就是善良。
这种“觉得自身不够好”的想法,已经波及到小雪对职业的认知。
小雪当年是北京电视台的记者,曾经深入一线曝光黑地产商。
她的独家报道,甚至推动了北京整顿违规地产的专项活动。
这明明是一件帮助业主维权的好事,更是事业上值得骄傲的成就。
但对于这件事情不可控的后续,她却有错误的归因。
当时,5个护送她出来的业主,为了保住录像卷,被黑社会打伤。
这显然是帮派所为,但小雪却觉得,倘若自己没有“多管闲事”,去揭露,这些人本不会遭殃。
后来即便没能生育,小雪也觉得,自己事业无成,连怀胎都不能做到。
难道是我曝光那些作恶多端的团伙的消息,扰乱了别人的命运轨迹,才造成了我无法生育的后果?
这些思维方式已经脱离了正常的理性认知,它充满了难以承受的悔恨,自卑,以及放弃自我的念头。
当小雪确实渴望外出求学,当她事业有所建树之际,那些带有父辈口吻的指责便会出现,说她不配享受如此美好的生活
难以置信的是,舞台上那个能言善辩,想法多变,极富感染力又充满趣味的她,私下里却甘之如饴地接受,自己就是父亲评价中的“爱惹事”“爱炫耀”“心肠不正”的人选。
也不是没有过反抗。
唯一一次,小雪的丈夫,一个158的男人,反抗了父亲。
结果反抗后,父亲真萎靡不振了,好几天都没说话。
正常人来说,会觉得耳朵总算清净了,老登就该被怼死。
却没有想到,小雪却感到前所未有的恐惧。
担心老人会受伤害,而不是怕他因此一落千丈,彻底垮掉,或者就此终结。
此时你明白,多年的培养已经见成效,长者持续压制,压制得你真的认为毫无建树,自己的感受毫无价值,长者的地位才是关键,在这样惊惧的境况下,你已经不会替自己打算,只会为他着想…
甚至觉得不能当发泄对象,就毫无意义了,自己会被忽视,真的伤害了父亲,内心太阴暗了…
在谈话中,小雪十分谨慎,同时带着些许困惑,她特别轻声表达:这样的生命历程并非我所应得,……
你明白,一旦某人沉溺于承受苦难的生存模式,她就无法适应优渥的生活环境,她无法认可自己拥有理想的工作,即便在央视担任记者,连鲁豫都称赞其表现卓越。
她无法忍受安静,不允许父亲过多干涉,突破界限的生活,即使那样让她难受,失去体面…
她无法认同高富帅的伴侣,觉得身高158的弱男也还可以,他只是话少,并非有父辈般的粗暴行为。
美好在她这里是陌生的,痛苦才是回家。
它剥夺了一个人对于幸福的想象,与靠近幸福的能力。
这种想法既令人难受又似曾相识,是被迫的且反复出现的,当它持续不断地叠加,慢慢会凝聚成一种被称作“命运”的现象…
这就是命。
过了三四天,小雪向父亲询问某个问题,再次遭到斥责,她这才渐渐平静,好像终于步入了她“应有的”生活轨迹
她的女儿,似乎不太一样。
小雪如果受到指责,她就会挺身反驳外公,说你根本不懂,年纪也这么大了!
这一刻,让人心情复杂…
年幼的女儿,必须学会外祖父的强悍,必须用强硬对抗强硬,才能在这个家庭立足,凶狠在家族中代代相传
母亲显得无力且缺乏担当,导致女儿年纪轻轻就肩负起照顾母亲的重任,这份早慧与成熟,实在过于沉重了…
有些恶意,依然残存在小雪体内,是如此根深蒂固。
大女儿公开展示才艺时,小雪望着她那副满满的自负样,心里突然冒出一个念头,持续了三秒,想要像父亲那样反驳她:你究竟擅长什么,你懂得多少?
她努力压抑住了,没有说出来。
她培养女儿自信的方法,还是通过自我批评:认为妈妈能力不足,而孩子样样出色!
她即便在遭遇挫折之际,回想起父亲严厉的训斥,反而心生感激,因为父亲帮她进行了事前规划,唉,我果然如此平庸…
可以清楚地察觉到,当个体长期遭受吸血,并且被不断否定与打压时,其心志与认知会遭受多么惊人的消耗,同时,一个人的思考方式与情感回应又是怎样被彻底改变…
不少人不愿意听她的讲述。
她没有像小帕那样决定离开,她仍旧深陷其中,难以挣脱,她那种不正常的依恋,变形的想法,就这样在节目上被展现出来。
这并非一次有始有终,有定论的对话,它的变形扭曲,发生在此时此刻,它的因果联系,持续不断,不断显现,多年积累的阴霾,依旧存在,多年的积郁,仍在不断涌出…
那个时刻令人心碎,小雪仿佛无法离开这个住所,她也没有打算跑得太远。
她能够登台表演喜剧,能够进行巡回演出,都得益于父亲对家庭的悉心照料和对孩子的耐心抚养,舞台上的光芒,实际上是生活中更加深切的融入。
父亲栓上的绳子已经越嵌入越深,和她的血肉融在一块了…
倘若房主任与小帕,象征着离去的勇气,那么小雪的经历,或许就是许多人难以摆脱的困境…
她显得非常难以理解,却又是极其熟悉,在众多家庭中不断上演,持续不断,从未停歇…
但是不论怎样,她总算摆脱困境站了起来,她还是投身于非常规的领域,从北京电视台的播报人,到现在做喜剧表演,至少,她离开了家庭,讲述这些足够离奇的经历。
有一种观点认为,现实中的对抗过程是漫长的,不必把重复的经历看作是羞愧的事情。
你每次都向前迈出一些,然而现实却一再让你跌回原点,在逐渐累积的微弱进步里,一切开始显露差异…
就让这些声响留存下来吧,世间诸多离奇现象,只能保持缄默,这不过是痛苦的一小部分而已。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本站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