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地人被忽悠去青岛看潮鲅?背后真相令人深思

2025-08-23 -

说“忽悠”是因为,叫外地人来看“潮鲅”完全是个笑话——

青岛市民特别指出,所谓“潮鲅”是一个贬义词汇,意指愚蠢之人,务必小心分辨,切勿随意使用。

青岛市民私下里戏称,当地存在一种名为“大潮鲅”的虚构海洋生物,讲述时态度十分认真,不曾想真的吸引了一批访客,这些人来到青岛乘坐轨道交通,目的就是为了亲眼见识海底那所谓的“潮鲅”。

视频作者说:这是特效,我开玩笑的

这个关于潮鲅的传说,流传了这么长的时间,居然已经成为青岛的一种民间故事了,有些人说亲眼见过,有些人则急忙否认,以免普通人受骗。

深海巨物“潮鲅”,在青岛根本不存在,因此寻访此物的外地人,醒悟过来时会发觉自己受骗了。

这个时节,真正会享受美食的人,已经赶往青岛的海鲜摊位,寻找刚上岸的新鲜大鲅鱼了。这种大鲅鱼,在春季是青岛人心中珍藏的美味,是每家每户餐桌上最受欢迎的佳肴。

体型和小臂差不多大的鲅鱼,春天一到,纷纷生长到一米以上长度。为了证明鱼的新鲜程度,卖鱼的人常常拿起鲅鱼来展示,做出头顶鱼尾的姿势

这种像小型飞行器似的海鲜,由于地方饮食俗语中有“鲅鱼跃出水面,岳父便会发笑”的说法,也变成了季节性紧俏的食品。

每到谷雨时节,当地居民便将大鲅鱼与岳父这两个风马牛不相及的事物,拿来作对比,以此判断夫妻感情的好与坏:

判断新郎是否疼爱妻子,关键在于每年送给岳父岳母的鲅鱼礼物,是否足够用心准备。

鲅鱼,属于马鲛鱼族群,青岛地区常见,学名为蓝点马鲛,因其性情沉稳,气质深沉,故有“水中硬汉”之称……

作为青岛人的口粮鱼,“真诚”一直是鲅鱼的必杀技。

鲅鱼的成本比较低,在非高峰期每斤只需要十几元,到了销售旺季价格会上升,每斤在三四十元之间。这种鱼的鱼刺数量不多,肉质非常丰富,没什么需要特别处理的地方,因此在青岛当地被称作“感恩之鱼”,也有人形象地把它叫做“肉条”。

确实,鲅鱼表现得十分通情达理,其发展过程毫无设计痕迹,因此青岛民众一直对鲅鱼怀有深厚感情。

如果有人敢批评鲅鱼,青岛的网民会立刻发出"虚拟招待",主动承担你的差旅费请你到当地品尝一番

有大V在微博上赞美鲅鱼好吃,但没见过——

很快就会吸引许多不知名的“鲅鱼爱好者”,当场讲解哪一种海鱼被称为“无冠的霸主”——

可见,鲅鱼在青岛人心中的份量了。

制作鲅鱼,最地道的方式是包成饺子。这体现了山东人对食材的重视——最上等的食材,要用最直接的方法来烹饪,薄皮大馅的饺子,才是鲅鱼最合适的呈现方式。

鲅鱼水饺的馅料,各家制作方法大体相似。用小勺取下鲅鱼肉末,掺入猪五花增香,调入盐和花椒汤,朝一个方向使劲搅拌,条件允许时,可加入初春的第一批韭菜末,突出鲜美之味,吃者无不称奇。

青岛流传一种说法,提及加吉头部、唇形口部、带鳞腹部、鲅鱼尾部,表明鲅鱼最可口的部分是尾部。因此,在本地,倘若有人为你烹制了红烧鲅鱼尾,无需多虑,他已在心中与你结拜为兄弟。

春鲅,是青岛人的旬味,谷雨前后,就是吃鲅鱼最好的季节。

青岛地区,品质上乘的鲅鱼,应当赠予关系最密切的亲友。近期以来,原本价格低廉的鲅鱼,现在变得非常抢手,每斤的售价猛增到三十元起。

导致价格波动的因素之一,来自当地的女婿们。民间有言,鲅鱼跃,岳父乐,描述的是此时青岛的一种习俗,女婿需要向岳父岳母赠送鲅鱼——

崂山沙子口是青岛春鲅的产地,要想获得最新鲜的大鲅鱼,必须到当地的海鲜市场选购。

深夜抵达的鲅鱼,条条都十分鲜活。同样活跃的,是四处奔走,精挑细选的女婿们,他们急于取悦岳父,这要求女婿必须对行情有相当了解。

未来的女婿,根据鱼商的极力推荐,老一辈的亲家们,早已擅长挑选鲅鱼,而且非常熟练,

一条二十斤到三十斤的鲅鱼,价值堪比中华鱼,但是送鲅鱼的情面分量,却远超一条香烟,你即便什么都不准备,也得给岳父备上一条鲅鱼,况且赠送鲅鱼寓意送福安康,比起烟酒是不是更显体面?青岛女婿小张这样对我说。

除了孝顺,鲅鱼还关乎职场发展——

敬献上级,不图排场,但求人人有份。倘若送礼不得体,恐怕就要沦为“大潮鲅”了,此乃青岛职场中的一种心照不宣的学问。

鲅鱼礼的来由已经难以考证,有人认为它源于过去鱼商的营销手段,也有人会向你叙述一个关于崂山地方上的家庭故事……如今鲅鱼礼已经流传甚广,那些缘由其实都已无关紧要,关键在于

确实如此,到了时节就该吃,全家合围着,消灭掉一条鲅鱼,这便是春天里该有的正事。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本站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