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志毅吐槽等刷屏,新华社:中国篮球与足球勿菜鸡互啄
从前几天开始
在一档喜剧脱口秀综艺里
中国男篮被推上了风口浪尖
领头的“弄潮儿”
体育迷都很熟悉
周琦、郭艾伦、杨鸣
加上国足的吐槽大王范志毅
策划人李诞站在台上表示,当天大家共同目睹了非凡时刻,这无疑将成为综艺节目发展过程中的一个特殊里程碑,场面极其引人发笑。
范志毅:周琦、郭艾伦差成什么样,能让中国足球来拯救他们?
范志毅谈及周琦男篮世界杯的关键失误,认为他自己用脚都可以把球传给队友,而周琦用手都做不好。
范志毅谈及郭艾伦世界杯小组赛最后一场对阵委内瑞拉的情况,他提到郭艾伦整场比赛都有犯规,最终只得到1分,并强调篮球拿1分其实相当不容易。
二零一三年六月十五日,由西班牙籍教头卡马乔掌管,人员配置欠佳的中国男足以一比五负于泰王国队。赛后范志毅在媒体采访中猛烈抨击国家队成员:“中国足球当前实力如何?就这少数几人,你赵鹏这样的也安排打中后卫,他真的能胜任吗?根本不行。缺乏相应本事你知道吗?要是继续这样,很快就要输给越南队了。泰国队输了越南队,再输缅甸队,之后就没有对手可输了。”你在合肥输个1比5,你倒告诉我怎么解释呢?脸都不要了!”
节目里,他引用了以前说过的一句流行语,道出中国男篮的“脸面都不顾了”,让现场观众非常激动。分两段来看,效果更加明显——有人评论郭艾伦比赛时很少传球,其实也不能全怪他。小郭和哪些人搭档打球呢?你列举一下,王治郅,易建联,如今又添了周琦,这些人都是什么实力?国家队整体实力怎么样?如今就是这几员大将。周琦能担任中锋位置,难道他没有相应能力吗?就在家门口都打成这样,脸都不要了!”
周琦和郭艾伦在节目中尬笑
吐槽归吐槽,还是长点儿心吧
中国男足和中国男篮先后成为《吐槽大会》的焦点,相隔两年时间,节目分别组织了针对两者的“官方批评活动”,两场活动都引发了极其强烈的公众讨论,被批评的对象都承受了猛烈的嘲讽,观众的情绪反应也几乎完全一样,从最初被嘉宾的调侃逗得开怀大笑,慢慢转变为带着失望的苦笑,最终陷入欢乐之后的失落。
我国体育界众多代表国家队,拥有极高关注度与持续社会关注度的其实非常有限,不过有两支队伍情况格外突出。他们常年霸占“流量榜”的前两名,他们囊括了最多的“流量明星”,尤其令人费解的是,他们获取的所有关注和明星光环,与其他受欢迎的国字号队伍、知名运动员截然不同——并非来自优异表现,甚至可以说,表现越差劲,相关话题就越多,越受到媒体的密集报道。
他们就是中国男足和中国男篮。
这个喜剧节目难道不正是抓住了这个关键点吗:看谁能贡献更多笑料,谁不希望看到他们挨批?而让这两拨人互相讽刺所需要付出的成本,在制作团队眼中,可能真的小到可以忽略不计。
节目为了达到预期效果,选择让同行互相批评的方式,把批评推向了一种非常规的高潮:两年前国足队长冯潇霆担任核心人物时,让在场直言不讳的中国羽毛球世界冠军林丹,充分展示了自己获得的64枚奖牌,也展示了他的语言能力;这次节目邀请了中国篮球主力周琦和郭艾伦担任核心,让本身就具有“批评天赋”的范大将军如鱼得水,他的批评表现甚至被网友视为节目史上最出色,甚至被称作中国喜剧语言“史上最佳”。微博上还出现了热搜,讨论范志毅年轻时有多厉害。
面对非议毫不介意,甚至能够把批评当作素材编排成单口喜剧,这种特质确实是两个国家队独有的风格。
这个道理其实很容易明白:足球是职业化最完善的世界性运动,篮球是国内参与人数最多的项目。在国内,这两种运动都曾极大地调动了众多爱好者的民族情感、集体荣誉感,也曾经取得过辉煌的成就。
批评,属于支持者的自由;观看比赛,亦是支持者的本能。在中国足球界和篮球界,这两种倾向总是相互抵触地同时存在着。
范志毅在年前就表达过这样的看法,要是中国的足球让你觉得难受,那就别去关注它,要是还想看,那就继续看,也可以选择看其他的节目,不论你是否在意,中国的足球还是会继续它的比赛。这句话好像什么都没表达出来,其实是在说明:中国的足球让多少人心疼,就有多少人在意它,男篮的情况也是同样的道理。
然而世间万物总有例外,比如冯潇霆、范志毅这些人,又比如周琦、郭艾伦那帮选手,倘若继续这般“唯我独尊”,认为球迷离开中国男足和中国男篮就活不下去,把批评自身失误当作天经地义的事情,甚至把这种自责当成迎合众人期待的谈资,那么情况就不只是荒谬,而是令人担忧了。
没人会为烂片一直埋单。
对此,新华社也发表评论:
中国篮球与中国足球不应“菜鸡互啄”
著名篮球指导杨鸣、国家队队员周琦、郭艾伦,以及足坛前辈范志毅受邀参加了脱口秀节目《吐槽大会》,相关视频在互联网上受到广泛关注,中国男篮在2019年世界杯上的失利经历,被当作节目中的笑点素材加以利用。
某些篮球圈人士的“自我解嘲”态度,同样是一种处世方式,不过自我调侃之后,绝不能忽略自我审视。
周琦在世界杯对阵波黑的比赛中,因界外球失误导致球队陷入困境,郭艾伦在关键比赛中仅得一分,这些表现成为节目中的笑料,为节目增添了不少趣味,两人面对足球人范志毅、杨鸣及嘉宾的调侃,都报以微笑回应。
这般情景开头确实令人捧腹,不过事后却极有可能让篮球迷感到难过。
2019年9月8日,中国代表队选手周琦在竞赛过程中,因为累计五次犯规,被要求暂停比赛。此照片由新华社记者潘昱龙拍摄。
体育竞赛中必然存在胜负,落败是其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勇敢接受挫折是每位杰出选手走向成功的必要途径,面对他人对自己失败的讥讽,乃至欣然接受,这需要非凡的胆识和强大的心理素质。
倘若周琦与郭艾伦视这次节目为一次自我锤炼,意图借此激发斗志,幡然醒悟,便令人信服。
倘若他们所谓的联手实为追逐热度或者牟利,那便完全是另一回事了。
周琦、郭艾伦、杨鸣或许并不认为自己在节目中代表了中国男篮或中国篮球,也许在他们眼中上“吐槽大会”只是个人决定。
然而,节目策划者明显将中国足球与中国篮球的“相互诋毁”当作了提升收视率的绝佳策略,这三位篮球选手无意间成为了中国篮球困窘的象征。
体育界的杰出人物未必总是胜利者,但必须具备对所从事运动的敬意和热情。团队项目的优秀运动员既是具有个人意愿和商业目标的独立个体,也是团队风采的关键代表,同时也是该领域年轻一代心目中的楷模和向往,需要珍惜声誉、说话小心。
我们提倡运动人士扩大社会交往,积极参与公共事务,对于言语过失应持包容态度,不过务必确保他们具备端正的价值观、得体的言行举止和良好的品德修养。
中国篮球与中国足球不该彼此轻视,而应相互促进。杨鸣谈及女排精神,但他或许并未完全领会女排精神以及体育精神的内涵。
同心协力、百折不挠、越挫越强、绝不放弃的态度不分性别,其核心源于对所负责工作的热忱与珍视。
缺少热忱和敬重,自嘲或许会演变成对工作的嘲讽,对体面的轻慢。
“吐槽大会”这个节目的设立初衷可能是为了逗乐大家,但是周琦、郭艾伦和杨鸣不能对此付之一笑,他们需要勇于反思,认识到不足之后积极改进。
对于中国篮球的从业者来说,暂时沦为公众的嘲讽对象既是弊端,也是转机。中国男篮必须培养更多技术精湛、意志顽强的后备力量,同时要注重团队精神的建设,尤其需要在青少年群体中加大推广力度、奠定坚实基础,最终他们定能肩负起中国篮球的发展重任。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本站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