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子成真程序员离职后锁公司硬盘泄愤,现已被逮捕
稍加触碰,便可能令公司蒙受巨大损失。这种“删除数据后离职”的做法,过去在技术界颇为盛行,指的是掌握数据操作权限的程序员,在离职之际因心存怨怼等缘由,未获许可便清空所有资料,致使企业遭受重大打击,以此作为情绪出口。
一旦段子成为现实,就不再是一句戏言,有时甚至需要承受沉重的后果。
广州日报消息,近日,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公安部门破获一起职员离岗后远程封锁仓库的案件,已将嫌疑人陈某缉拿。
据了解,陈某先前是南海某企业的技术岗位员工,工作期间对公司心存怨言,离开后,他借助未上交的账号密码,从远处登录了前雇主的系统主机,接着,陈某运行了加密工具封存了硬盘数据,并把解锁密钥给抹掉了,因此该企业的硬盘无法打开,业务系统完全停摆,引发了显著的经济损失。
接到举报信息,佛山市公安局南海分局立即启动调查程序,借助大量信息检索,最终获取了与嫌疑人陈某犯罪行为相关的确凿材料。现阶段,陈某已经获得检察机关的逮捕许可。
谢连杰律师,作为《法治日报》律师专家库的成员,同时也是北京盈科(上海)律师事务所互联网法律事务部的负责人,对此表示了看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八十六条,若违反国家相关规定,对计算机信息系统功能进行删除、修改、增加或干扰,导致系统无法正常运行,并且后果严重,那么行为人将面临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的处罚;如果后果特别严重,则刑罚将提升至五年以上有期徒刑。此事里,该职员离开工作后,因心里存有对原单位的怨气,便去删除数据、锁定数据库,这种做法或许触犯了相关法规。
谢连杰亦指出,该员工举动致使公司运营遭遇重大冲击,此乃妨害企业正常运作之举,依照刑法第二百七十六条关于妨害企业正常运作罪之规定,若因怀恨在心或其他个人动机,损毁机器设备、伤害耕畜或以其他方式妨害企业正常运作,将面临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管制之惩处;若情节恶劣,则将处以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该名员工也可能构成破坏生产经营罪。
实际上,这类事件并非首次发生。早在今年年初,就曾披露过一起案例,涉及某企业一名技术人员在离开工作后,删除了其负责编写的多个软件模块,涵盖平台优惠券发放、预算管理以及补贴执行等多个功能领域,导致公司蒙受重大经济损失,该离职人员最终被判处十个月监禁。
众人对此也是看法不一,有人感叹,何必这样,不如和平分手,有人提醒,即便是技术人员,也需坚守本分,还有人举例,前雇主直接拿走了硬盘,并未进行删除处理
南海公安机关指出,当前网络环境对数据高度依赖,企业一方面享受数据带来的便利,另一方面也必须面对数据可能引发的问题。数据遗失、外泄或损坏等情况,都可能对公司造成严重后果。程序员删除数据库、锁定数据系统后离开工作,不仅导致经济损失,还会使客户丧失信心,并对公司声誉产生不良作用。所以,企业要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的规定,承担起网络安全的责任,健全内部安全管理的制度与流程,明确安全管理的负责人,落实安全保护的任务,对关键信息需做好保存和访问控制,这样才能避免风险发生。
谢连杰提出,针对这类事件,公司方面必须强化对内部网络和数据的安全防护,以及信息资料的管理,同时要严格监督技术人员的操作权限;个人方面,如果感到在公司受到不公平待遇,主张个人权利是合理的,但是毁坏公司关键资料是违法的,要受到法律制裁,所以还是应该借助合法渠道来维护自己的权利。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本站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