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学习外号多达十余种!学痞、学残来袭?
临近学期末,同学们纷纷投入“备考冲刺”,然而个体表现却大相径庭。媒体报道指出,依据学业表现划分的群体标识愈发精细,诸如顶尖学子、普通学生、学业散漫者等称谓不胜枚举,此类标签在青少年群体频繁使用的网络社交平台广受关注,并转化为他们彼此戏谑、界定身份的一种新兴途径,各个群体皆拥有清晰具体的内涵阐释,个体往往能迅速辨识自身归属,同时轻易对同窗进行归类;这种层级分明的划分方式,最终形成了班级内部的学习层级结构。
对于同学之间的戏谑,权威人士指出尽管这算是一种排解愁绪的讽刺性玩笑,不过从中依然能够察觉到学子们其实并不愉悦。
成绩定层级 学习状态定称号
近期,有学生网友将新近走红的歌曲《爸爸去哪儿》重新编词,变为《学霸去哪儿》,歌词里写道:“学霸,学霸,咱们要到哪里去。明天测验究竟会考些啥。学渣,学渣,你不用再看了,看了也记不下来。”
究竟怎样才算得上是优秀学生,又怎样算是成绩不佳者呢,依据在人人网上广为流传的一种分类方式,学子们被区分为十余个类别,诸如学狂、学圣、优等生、学混、普通生、学差、差生、学废等,这些分类大多依据学业表现、学习态度、个人特质来界定。根据成绩表现,大致能分为成绩优异者、普通学生和成绩不佳者这三个主要等级,每个等级又依据学习情况,进一步分化出十多种具体称谓。这些说法在学生群体中已经形成一种普遍认知,被广泛传播,成为他们相互戏谑或自嘲的话题,同时也有不少教师和学校管理者听闻过这些新词。
每个外号之间都有微妙差异
调查得知,那些学业成绩优异的学生,通常成为同学们仰慕的目标,他们的分数始终位于年级前列,不过彼此间也存在一些不易察觉的不同之处。比如,顶尖学生的用功状态,常常到了普通人难以忍受的地步,民大附中高二文科班的一位高材生,为了争取更多学习时刻,中午常常不吃正餐,仅以糕点充饥,目的是能比他人多挤出十几分钟的温习时间。那些被称作“学霸”的人,显得更为洒脱,他们天生聪明,学习起来事半功倍,而且外表出众,充满活力。还有一些人被戏称为“学渣”,他们被理解为“成绩优异,带着点不羁,课堂上昏昏欲睡,课下却嬉戏打闹,吃喝玩乐样样在行,但成绩依旧出色。”另外,还有那些对学习痴迷的“学疯”,以及某个领域天赋异禀的“学怪”。
学习外号已经影响学生人际交往
调查得知,所谓“外号称呼”不仅称谓有别,更已显著改变学子间的互动方式。所谓“学民”乃是班级中的中间派,属于“平凡之辈”的中间群体,仰慕优等生,却轻视成绩差者。以顶尖学生为首的“高层”学子,虽然备受瞩目,令许多普通学生敬仰,但他们同样承受着巨大的负担。实验中学有个顶尖学生,因为一次失误,从年级前十掉到三十,沮丧了好一阵子。
成绩不佳者被归入“底层”,依据各自的学习情形,又可细分为学力欠佳者、学业困难者和学业平平者等类别。除了自嘲,这些含有贬义色彩的称谓,必定会给被指代者带来心理负担和负面感受,即便是顶尖学府亦是如此。有学生提及,北京人大附中初一的一名女孩,“尽管学习非常认真”,却因成绩落后而被称为“学渣”。她每个课间都只顾自己写作业,很少和同学说话,除非有必须处理的事情,否则几乎不跟任何人沟通。
校方
不要造成学生间的不尊重
不同学业水平的学生,按学业成就和状态区分,无论在哪个教育机构或集体中都能见到。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附属中学某年级学生曾清点过同班同学,分为顶尖、中等、落后三类,人数分别是九名、十八名和七名。这些划分和界定并非完全公正,其中掺杂了不少同窗间的戏谑、自嘲以及苦中作乐的成分,然而关于这些在学子中口耳相传的内容,许多教育工作者和学校领导并非毫不知情,对于此类划分是否会演变成学子间的等级差异,其用语方式颇为奇特,是否会对学业表现欠佳的学生带来心理层面的负面影响,部分教师主张应当倡导彼此敬重,但如果这些玩笑仅是同窗间的一种轻松互动,并未造成实质性的伤害,那么既无必要干预,也难以强行约束。但如果把它作为像外号一样去攻击别人,那就是种不尊重。
对话
这恰恰说明学习并不愉快
对话人: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教育理论研究中心博士郭元婕,副研究员身份,从事相关研究工作
北青报:怎么看学生间新流行的这些分类?
郭元婕:当今社会文化中,无厘头和黑色幽默颇为盛行,在升学压力巨大的背景下,学生们通过这种幽默方式自嘲,以舒缓心理压力,这种现象值得理解。
北青报:即便算作是荒诞的戏言,又是否可能在无意中让部分学子承受精神压力?
郭元婕:客观而言,这些划分确实揭示了黑色幽默中较为阴郁或消极的内涵,就是说,求学对学子而言并非乐事,反而像是一项繁重的负担。人们在求学问道面前被区隔开来,在僵化的教育评判标准下,许多人沦为了“学民”和“学渣”,这实在令人痛心。
北青报:这些分类折射出教育单一的评价体系,怎么说?
郭元婕:现行考核机制,主要依靠笔纸测验,学生需完成海量练习题,以应对频繁的检测。理想的教育模式,应当发掘每个人的特长,如此便不会产生基于学业差异的贬义标签。
学通社海淀分社、西城分社
链接
网络流行的“学习外号”及定义
1.学魔:对学习走火入魔,癫狂状态,不做题会死掉。
聪明人藏匿于尘世之中,他们才智出众,交往圈子大,与人相处十分融洽,多才多艺,精通音乐书画,品味高雅,气质非凡。
学霸,外表俊朗,气质出众,超凡脱俗,整日埋头于复杂的习题集,却依然神采奕奕。
4.学痞:他们上课睡觉,下课玩闹,但他们的成绩仍然很好。
学民普遍智力水平中等,十分敬佩成绩优异者,同时却看不起成绩落后者这类人群。他们心中只有一个目标,那就是有朝一日能够赶超那些顶尖学生,为此他们一直努力拼搏。
6.学弱:他们整日整夜地挑灯夜读,身体已经变得非常虚弱,难以承受压力。
智力状况十分糟糕,精神状态近乎失常,依然勤奋努力,埋头苦读,然而屡屡遭遇挫败。
智力缺陷者:认知能力完全丧失正常功能。他们承受着教育的巨大压力,身心俱疲,已经失去了人的基本形态。
学沫:头脑不够灵活,也不是特别勤奋,整日随波逐流。常常认为可以毫不费力就得到想要的东西。
学习方面:他们现在连智商和努力都不再是衡量标准了,他们早就甘心沉沦,多年一直这样。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本站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