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棍竟致北宋灭亡?宋钦宗缘何轻信江湖骗子?
北宋覆灭之际,皇室人员遭金人强行迁往严寒之地,此即“靖康之耻”,广为人知。谈及致使北宋倾覆的第二次汴京合围战,人们常对一个情节记忆犹新。金军围困之中,宋钦宗竟愚蠢地轻信一个名为郭京的江湖术士。该术士自称通晓“六甲”神术,声称动用七千七百七十七件“神兵”列阵,便能轻易击溃敌军。宋钦宗相信了这种说法,导致了开封城的沦陷和北宋的灭亡。
开封城破的原因真的是如此儿戏吗?
郭京的神兵,是孙傅导演的剧情,军事受挫后提振士气的办法
金军上次攻开封时已兵疲力竭,这次却从一开始就处境险恶,这是当时开封朝中多数高官都看出的趋势。在金人再次南侵之前,宋军将领种师道就认为开封难以防守,提议宋钦宗迁都到长安,并留下擅长指挥和防御的李纲负责守城。回顾当时的情况,这恐怕是北宋朝廷能采取的最稳妥的措施了。宋钦宗在“靖康之变”中被金人掳获后,曾经深感懊悔没有采纳种师道的意见。紧接着,宋钦宗的心腹重臣、主张议和的宰相唐恪,以及曾平定宋江叛乱并在抗击金兵时立下战功的名将张叔夜,也相继向宋钦宗进言迁都之事。唐恪和张叔夜都在宋钦宗被俘之后自尽殉国,由此可见,当时无论是主张抗战还是倾向议和的朝中大臣,都普遍认为开封难以防守。
第二次开封保卫战正式打响之际,开封城面的状况比种师道提议迁都之时更加糟糕。退位后的宋徽宗在金人初次撤退后感到短暂安稳,便企图重新掌控权力,现任的宋钦宗则对其父严密防范,父子二人的政治角力在朝廷中扩散,最终引发了一系列令人压抑的事件。擅长激励士气、统筹防御却不精于野外作战的李纲,被迫指挥各路宋军前往支援太原,同时朝中李纲的同僚许瀚无法承受政敌的逼迫,不断催促其迅速发起进攻,结果被金军采用包围并各个击破的策略,几乎将所有前来支援太原的宋军消灭殆尽,宋军几乎所有的野战机动部队因此损失贻尽,宋钦宗不仅未能成功解救太原城,在随后的第二次保卫开封的战斗中,也遭遇了兵力匮乏的窘境。野战难以与金军匹敌,但那些部队已是宋朝的精锐力量。倘若他们能参与守卫开封,凭借坚固城墙和高大防御工事死守,或许金军在围攻太原时损失惨重的状况下,未必能攻破城池。如今,面对数量和质量都占有绝对优势的金军,守卫开封的宋军只能寄望于自身的勇气和地理优势,尽力而为听凭天意了。
接下来的开封保卫战中,守军非常勇敢。金人围攻太原时积累了丰富战经验,特别是在使用石炮攻城方面技巧显著增强,开封城坚固防御因此受到很大影响,宋军不得不时常出城进行反击
第二次开封守卫战场面极其惨烈,堪比早前的太原战役。宋军在此战中表现尚可,然而面对在数量和质量上都占有绝对优势的金军,经过长时间消耗战,最终还是顶不住了。当时天气愈发寒冷,严寒对宋军造成严重威胁,但对来自寒冷地区的金军影响不大。各地响应号召的援军却迟迟未能到来。就在此刻,一支准备出城去烧毁金军攻城工具的宋朝精锐部队,却不幸遇上冰层崩裂的情况,导致数百人溺水身亡。损失惨重的宋军,最终濒临军心涣散的境地。
恰逢其时,身为兵部尚书且每日身先士卒抵御金兵的孙傅,某日突然对外宣称,他最近阅读了得道者丘浚的《感事诗》,诗中“郭京杨适刘无忌”一句,或许暗含着解救开封的线索。循着这番神谕,孙傅在开封城中四处探寻,最终在禁军队伍里发现了郭京,这位老兵因此登上了历史舞台。郭京后来赢得了孙傅以及中书侍郎何栗等人的信任,他召集了许多市井人员,将他们训练成由七千七百七十七人组成的“六甲神兵”,这些人搞了一些迷信活动,过了一段时间,当不能再耽搁时,他鼓起勇气领兵打仗,但在金军面前很快就失败了,不仅没能挽救开封城,反而成了后人嘲讽的对象。
我们不得不思考,为何孙傅、何栗这些坚持抵抗金兵、城池陷落时相继为国捐躯的著名官员,在以往时期声名良好,如今却突然选择相信那些江湖人的虚妄把戏?
《宋史》里孙傅的记录明确指出了这一点。当时有人建议孙傅,没听说那些人真有作战能力,万一他们失败了,我们现在的应对措施可能会被后人耻笑。孙傅听后很生气,反驳道:“郭京正是为了当前的局面而出现的,金军里最普通的小卒都知道这个情况。幸好你是在跟我讲这些,要是传到别人耳朵里,恐怕要被按扰乱军心来处置了!”由此可见,孙傅是为了提升部队斗志而刻意塑造郭京的非凡形象,这种宣传手段效果显著,不仅宋朝军队,就连金国军队也对他有所耳闻。一旦郭京的真实身份暴露,将对军心造成严重冲击,为此孙傅不得不特别提醒他人不要动摇军队稳定。
应当留意的是,郭京其实是个搞迷信活动闹出笑话的角色,不过民间广泛存在一种说法,声称郭京作法让城门自行洞开,这显然与史实相悖。当时负责守卫开封的石茂良在《避戎夜话》手记里记录道:突然有郭京派来的使者下达命令,要求楼上的守军以外的人员都不得登楼。换言之,郭京所谓的作法,不过是禁止非守军人员围观而已。《靖康小雅》记载,郭京的“神兵”出城后遭遇金军大规模屠杀,城内守军目睹此景后军心涣散,由此可以证明城上的守军始终在顽强抵抗。
如今开封保卫战里郭京“神兵”的把戏已经昭然若揭了。因为宋军众多野外作战部队在太原附近遭遇毁灭性打击,第二次守卫开封时军队明显处于下风。经过一番损兵折将的苦战,宋军伤亡巨大,军心涣散。前线担任兵部尚书的孙傅依据仙人丘浚所著的书籍,寻访到预言里能够解救开封的郭京这类人物。孙傅等人起初并未指望这些人能阻挡金军,仅是打算借助他们制造虚张声势来鼓舞守军,所以一直尽量不让他们参与战斗。待到冬季来临,金军势态愈发强势,城池即将被攻破,守军方面只得派遣郭京率领的“神兵”迎战。然而这支队伍一经接触便迅速溃败,城墙上观望的宋军目睹了希望的破灭,军心完全丧失,没过多久城池便被攻陷了。郭京伪装成神灵的手段败露后,守城部队迅速瓦解,这表明在特定阶段,防御者确实对这支“神兵”抱有期待,其存在也确实一度提振了守城将士的信心。宋军在第二次保卫开封时遭遇溃败,根本原因在于兵力悬殊,大量可机动部队已经丧失,郭京的“神兵”不过是在孙傅等指挥官绝望之际,未能起到作用的临时刺激手段而已。
孙傅导演的郭京“神兵”演出未能挽救开封城,那么同一时期在抗金战场上享有盛誉的宗泽和李纲,对于这类借助神力进行表演的戏法,又是抱着怎样的态度呢?
抗金名将宗泽,也是装神弄鬼的好手
孙傅在第二次开封保卫战中动用的郭京“神兵”最终以失败收场。当时康王赵构作为皇子,在战前被派遣前往金营进行议和,途中经过河北磁州城,而磁州城的主管正是宗泽。《三朝北盟会编》对两人初次相遇的情景有如下记载:赵构途经磁州地界,于城门外观察到列队相送的百余名随从,他们个个手持械具,身披青色纱衣,体表可见图腾纹身,并以伞盖护住坐骑,马鞍及其衬垫亦饰有精美刺绣,其仪仗排场宛如寻常百姓迎送神灵。赵构见此光景颇为诧异,遂询问缘由。对方答称,此举乃是应王为迎接康王而准备的。所谓应王,就是宋代广为流传的一个神祇,担任冥界主宰的重要助手,是神怪故事里身份显赫的崔判官。在军事事务紧迫之际,宗泽却整日在此地搞些迷信活动,这让赵构对他产生了极坏看法,几乎因此埋没了一位难得的人才。在第一次守卫开封时立下赫赫战功的李纲,在其著作《建炎进退志》里,详细记载了这件事。
宋朝覆灭,金兵俘虏了宋朝皇室往北迁徙之时,李纲前往拜见赵构,恰巧碰上了宗泽。宗泽在赵构面前情绪激动地陈述了抵抗金国的意志,甚至难过得落泪。宗泽离开之后,赵构笑着对李纲讲,宗泽虽然忠诚值得称赞,但估计才能有限。过去在磁州担任知州期间,无论处理什么事务,他都要向阎王手下的崔府君禀报,做事也只听从崔府君的安排。这种类型的人能够担当重任吗?李纲比赵构更为聪慧,他向赵构说明道:古人运用相似的权谋伎俩,伪装顺从神灵来实施个人意志的情况屡见不鲜,田单驻守即墨便是实例。宗泽的举动看似怪诞,我推测他和田单的行事方式类似。开封乃国家要地,方才遭受金军围困,致使民众惶惶不安,亟需德才兼备之人前来安抚,否则一旦金军再度来犯,城池难守,内部亦将滋生叛乱与盗贼。宗泽此人既有治理之能,又有谋略之才,镇守开封实属恰当。赵构听后豁然开朗,随即任命宗泽担任开封知府并兼任留守。正是李纲如此一番阐明,宗泽方能即刻履新,继而取得日后抗击金军的丰功伟绩。孙傅借助郭京的所谓“神兵”来鼓舞士气,与宗泽在磁州搞的那些迷信把戏,其实性质完全相同。让人始料未及的是,时局变幻莫测,蒙古势力坐大之后,金朝方面也模仿孙傅利用郭京搞迷信活动那一套手段。
对蒙古人束手无策的金国君臣,同样玩过郭京那一套
金朝的气数总共也就一百年左右。北宋覆灭之后不到一百年,女真人就开始走下坡路,面对蒙古人的猛烈进攻毫无办法。公元1213年,新即位的金宣宗在首都中都遭遇蒙古军队的包围。金军野战部队的主力在之前的野狐岭一战中已经损失得差不多了,华北平原的许多城市也被蒙古人攻占和抢掠,情况跟第二次开封被围困时非常相似。金宣宗只能在中都城内固守不战。这次残酷的中都围困战里,郭京的荒唐把戏再度上演,实在令人感慨。
被围困的京城金宣宗,于都城之中设立了一个“求贤馆”,意在征召非凡之人以解危局,期盼于绝境之中能出现转机。某日,“求贤馆”的主事完颜讹,果真接待了一位出类拔萃之辈——一位名唤王守信的游侠之士前来应征,其甫一开口便言:“较之吾辈,诸葛孔明之用兵之道,可谓浅薄之极!”此言一出,令人骇然。完颜讹出原本一直沉着寡言、头脑清醒,但经过与王守信一番交谈,忽然认为他是个难得的治国之才,便将他引荐给金宣宗。金宣宗召见王守信后,经过一番询问和考察,立刻赐予他“行军都统”的职位,允许他在城中自行组织武装力量。
接下来的情节实在平淡无奇,王守信召集了许多街头混混,像教广场舞那样指导他们操练。经过一番操练,这支队伍竟然离开了城池!队伍最前方是一面大旗,旗上写着“古今相对”,似乎是在向业内前辈郭京表示敬意;队伍后面则是穿着黄袍、戴着黑巾、持有锡牌各三十六人,佩戴牛头响环六十四枚。围着这面旗帜和那些法器,跟来的有几百个衣衫破旧、打扮古怪的江湖客,这些人就是王守信召集的队伍,中都的居民目送他们离开,多数人只是摇头发笑,读过书的人会联想到郭京的往事,几乎没人相信他们能平安归来。
未曾料到,数个时辰过去,这支队伍竟折返了原地,部分成员怀揣着木柴、枯草等补给,更有数名战士肩上扛着新斩落的人头,他们得意洋洋,击鼓鸣钹,浩浩荡荡地重返城池,活像是从蒙古骑兵手中夺回胜利的凯旋之师,难道王守信果真拥有某种秘法?如今,完颜讹的反对者终于按捺不住,暗中派遣人员出城探查,这才弄清了真相。据悉,这支队伍根本没有与蒙古军接触,而是前往城郊山林搜集废料,途中还顺手斩杀了零散的砍柴人和逃难者,以此谎报战果。因此王守信遭到免职,这场荒唐事也就此收场。
因此,宋朝与金朝在此议题上无需相互轻视。一旦战事全面失利、陷入困境,不妨启用那些不靠谱之辈,毕竟无论他们如何行事,至少能暂时鼓舞士气。忠臣孙傅任用郭京便属此类,而以沉着著称的完颜讹出偶然听信王守信也与此相似。金朝统治者对王守信的信任,在围城期间显露无遗,这恰恰反映了他们在军事和政治上已走投无路,因而采取盲目求援的行动。
这段文字出自《历史的棋局》,是由国家人文历史团队撰写的,由人民日报出版社出版发行。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本站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