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论坛:坚定信念,向着祖国的方向奋勇前进
告辞了,南洋!你可知长白山遍体鳞伤,黑龙江满目疮痍?这关乎华夏民族的兴衰存亡!
最近,云南昆明西山区侨光小学的音乐教室中,孩子们演唱了《告别南洋》。稚嫩的歌声传递着精神力量,表达了先辈们关于国家存亡、人人有责的爱国思想。
这些先辈究竟是怎样的人?1939年到1942年期间,抗日战争形势严峻,三千多名从南洋返回祖国的青年,在滇缅公路上驾驶卡车,冒着炮火,紧急运送物资、及时修理车辆,从而构建了“永不沉没的支援通道”。
在国外的他们,担当着教育工作者的角色,也从事医疗行业,参与商业活动,从事工程技术工作;回到国内,他们成为了热爱国家的公民,是值得尊敬的人物。他们经历了交通事故的危险,承受了战火纷飞的威胁,遭遇了传染病的侵袭,却依然坚定前行。一句充满力量的话语很好地解释了原因:始终朝着国家的方向不断努力,不断前进。
国家处于危局之际,竭尽所能出力相助,是所有中国百姓的义务。从前有南侨机工运送物资,后来有归侨飞行员奋勇作战,再到纽约华侨发起“中国周活动”,中华子孙一往无前、齐心协力对抗危难,汇聚成全民抗战的强大力量。
心归故土,国家方能兴盛;顺应时代,国家才能繁荣。不论战火纷飞还是和平年代,只要中国人的精神同心同德,从关心国家命运到决心民族振兴,这种力量在历史长河中不断传承。
家乡,是思念的地方,是成长的根本,也是前进的基石。我们终于挺直腰杆,立刻返回吧,祖国正热切期盼着我们!朱光亚的公开信,深深触动了无数人的爱国情怀。邓稼先、钱学森、郭永怀、程开甲……众多海外学子从未忘记祖国,当历史大势、国家召唤、个人专长紧密结合,回去成为必然选择,扎根中国成为坚定追求。
如今,战火已经平息,但挑战依然存在。国际人工智能竞争日益激烈,海外归来的姚期智勇敢承担起责任,专注于“人工智能基础”与“人工智能融合”两个关键领域,致力于打造汇聚和培育顶尖人才的基地。为了突破技术限制,“变卖居所归国”的黄大年,带领团队仅用五年时间就完成了发达国家耗费二十多年的工作,使中国进入了地底探测的新纪元。多领域间的较量,多场景下的角逐,令怀揣家国情怀者,增添求新之志,强化争优之决。
前行,从牺牲自我的勇猛,到兴家立业的激情,再到报效祖国的决心,岁月长河中的无数人,怀揣理想与责任,展现努力与奋斗,汇聚成了“奉献国家”的磅礴之声。
纵观历史长河,全球人才枢纽的变迁与科学创新高地的转移总是同步发生。无数岁月中,中国经历了兴盛、衰败与复兴,完成了从模仿、追赶至引领的跨越。在进步道路上,充满生机的中国不断为人们创造建功立业的机遇;积极融入世界的中国持续为世界英才施展才华搭建舞台。
岁月流转不停歇,国家的吸引力一直很强,号召大家回去的声音也从未减弱。现在,要实现高水平的科技自主,还需要在尖端科技上加速取得进展;要掌控发展的主导权,还得汇聚各方才智、充分调动积极性……宏伟的事业在呼唤,注定要更加努力、更加激发创造力。新的发展阶段里,要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持续发展,务必把握所有有利的时机、运用所有有利的因素,一旦时机成熟就要迅速行动,激发各方人员的积极性和努力。
云南昆明西山,矗立着一座九米高的石碑底座,上面镌刻着四个光彩夺目的汉字,内容为“赤子功勋”。无数满怀激情的人们,不断研读着“功勋”的记载,正在记录这个时代特有的篇章。他们拥有坚定不移的信仰、百折不挠的意志、持之以恒的努力,立足现实、积极行动,从而掌握先机、开创前景。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本站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