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子基因还是文化作祟?为何有人对同志身份感到羞耻?
学校里一位低年级的同学来找我见面,提议一起去运动场跑步锻炼。我爽快地答应了,然后放下还带着温度的记事本,开始整理行装准备出门。
他很快又发来一条短信,语气很不客气,说早就料到他行为不检点;问他怎能随意和同性朋友会面;怀疑他是不是个轻佻的人。
我一时呆住了,完全被他说得无言以对。但我没在意他,依照预定安排一个人去了运动场,拿着一般的小学包,听着寻常的迪斯科音乐,平常地跑了十多圈。
回到宿舍后,学弟通过信息向我表达歉意,他接连说道:“学长,我非常渴望见到你,却不敢,我内心十分忐忑,要是被其他人拍下来该怎么办?”我忍不住翻了个白眼,虽然内心想回复“你懂的”,但还是温和地解释:“我并非特意要见你,只是你要去跑步,我也打算参加,而且我不介意任何人陪伴。”
团队中,一些人和这个新成员相似,因为交往时过于谨慎,最终导致关系变得紧张。他们既顾虑现实与网络接触的落差,又或许更在意,个人真实面貌的公开。
01
直人才没有那么多精力关注你
我上课总在教室最前方就座,手机一般平放在桌面上。有一次老师与我交流,谈话正热烈时,手机屏幕忽然亮起,并伴有清脆的提示声响,不知是谁在某个应用里连续问我约不约,一条接一条发了五六回。这时我注意到,老师正偷偷看向我手机。我竭力维持着平静,趁他不注意,夺过手机,按住关机键,关机过程中,又听到提示音传来“要不要约”,那清脆的声音,仿佛在教室每个角落响起,格外刺耳
那位学者的态度同我相熟,由于课堂多数同窗昏昏欲睡,唯独我精神矍铄。他瞧见了我的通讯工具上的短讯,我感到些许不自在,又忧虑他会对我产生误解。但下课后,我的这些想法都烟消云散了。
“接下来一节是期中测验。”这话一说,教室里所有人都清醒了。同学们好像只关心下周的测验,根本不在乎课堂上的小事,我也是这样。
后来,我与一个绰号鸡蛋花的前男友闹翻了,在学院门外发生了激烈冲突。当时有位老师恰巧路过,还上前调解。事毕,我前往他的工作地点,向他坦白:"那位是我在交往的伴侣,他刚才对你说了些不实的话,请您不必动怒。"
“为什么你有男朋友?”
“我是一名党员。记得有一次在课堂上,您似乎查看了我的手机内容,是不是已经记不清了?”
记不清了。哎呀,你把事情弄得太麻烦了,你们年轻人自己的事就由你们自己解决吧,我不管。今天这件事我就当作没看见,谁也不会告诉。
今年6月,临近本科毕业的时候,我偶然遇见了这位教授,他主动跟我打招呼,询问道:“火然,你的女朋友打算如何安排,你们会一同返回家乡吗?”
我从未谈过恋爱,老师,您不记得两年前,我向您提及的那件事吗?
“哦哦哦,我搞错了搞错了。你说两年前撒子事情?”
“我……”
此外,不只是这位学者这样,周围那些不怎么留意我的同学和同事,也都会这样。他们自己正忙得团团转,哪里有空闲去管别人呢?即便留意到,也不过是短暂关注,过后该忘却的都会忘却。
要是碰上那种爱管闲事的家伙,一看见什么,就立刻大声宣扬出去,唯恐别人过得舒心。这种家伙,理他们作甚?哪怕你不是他们那一类人,你只是受了伤,他们照样会讥讽你。归根结底啊,还是因为自己心里有鬼,或者太把自己当回事了——仿佛全世界都要关心你的个人琐事。
02
只有腐眼才会看人基
直人的判断同性恋能力非常糟糕。我和室友早已公开自己的性取向。虽然他是个异性恋者,但他对男性之间的情愫格外关注。因此我陪他一同前往市中心购物,他像条警犬般四处嗅探。“然然,你瞧他是不是同性恋者?”我一看,那无非是那种穿着偏向中性的异性恋者。
亲爱的,你留意到那个西方壮汉了吗?他身穿西装,佩戴着镜片。我向他指示了一下。
“他是Gay啊?不可能吧!”
我给室友演示那个小程序时,屏幕上显示的附近用户列表里,排在首位的就是他。室友看到后,惊讶得嘴巴张得大大的,连连说:“我喜欢上他了!”
许多人并不乐意被人尾随,同志们尤其反感这种情况。然而需要明白,只有心怀叵测之人才会去窥探他人隐私。在公共场合对同志们评头论足,说他们是不是同性恋,或者议论他们两人是不是情侣,这些行为大多出自同志之手。若不信道,不妨去微博上查证,那里许多人公布的所谓“某某明星是同性恋”之类的消息,基本上都是同性恋者自行曝光的。
因此和他人往来,最该顾虑的不是普通人,而是正打算与你相约的那位。你只需确认,与你交谈、见面乃至约会的人,是否足够可靠可信。至于那些旁观者,无需过分在意。
03
深柜才是最危险的
早先我接触过一位受访者,他是同性恋,私下里被朋友勒索了几百元,却不敢向警方求助,也该怪他自己行事鲁莽,执意约人去住处见面,想来当时也是怀揣着某种不正当的念头吧,可对方抵达门口时,他却心虚作祟,编造谎言,谎称自己不在家,让那人来不及离开。
远道而来的朋友来找你玩耍,却吃了闭门羹,这怎么行呢!好朋友气得不行,暴跳如雷,发誓要讨个公道。他待在房间里,模糊听到几声踢门的声音。朋友回来之后,给他发短信,说要回去帮他,“协助”他向家里坦白。
他有些心虚,担心朋友真的会那样做,便毕恭毕敬地向朋友表达了歉意,态度十分诚恳。朋友最终提出赔偿500元,事情才得以了结。他连忙给对方转了个红包,这才算平息了这场风波。
他向我诉说,认为这类不顺利的状况,都是因为他的同志身份所致,听起来似乎有道理,但你深入思考后会发现这个看法难以成立。张三得知你的隐私,并且知道你不想让它外泄,因此他可以利用这个信息来勒索你。但这个隐私可以是任何内容,你可能是同性恋,也可能是婚外情或贪污,这些都属于隐私范畴。所以你把责任归咎于隐私本身可以吗?当然不可以。你之所以被人诬陷,主要并非因为掌握了什么机密,而是由于你内心过于焦虑,结果反而让自己陷入了一种明明清白却像有嫌疑的尴尬境地之中。
我并非主张所有人必须公开身份,我提倡的是,即便无法公开,也请保持冷静,不过分炫耀,也不刻意隐瞒。
我认识一位男性学兄,外貌尚可,并且拥有明显的胸腹肌肉,然而他经常向周围的人表达想要寻找伴侣的愿望,声称自己性需求很旺盛,还多次恳求路过的女性给予帮助,结果我得知他实验室的同事和导师都认定他是同性恋,因此没有女生愿意接近这位学兄。
对我们这一代来说,亲近与疏远,基本上是思想上的较量,比如你信奉基督教,我信奉佛教,双方只是在网上进行一些口头争执,并不会因此导致彼此命运的巨大变化。
这个身份没什么值得羞愧的。经常见面就能说你行为不检吗?认识很多同志朋友就能说你生活随便吗?要是你认为可以,那你看待自己的态度该是多么的轻蔑啊!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本站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