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剖析:网络动画剧从无到有走过的十年
二零二二年,中国动漫发展百年历程,网络动画剧也迈入第一个十年里程碑。以百年为参照系,这十年间的演进堪称翻天覆地。无论是动漫的类别、主题,抑或是表现手法、制作工艺,均展现出丰富多彩的景象。网络平台对中国动漫产业产生了哪些影响?新京报针对这一专题,采访了国内动画行业上下游众多业内人士,共同分析网络动画剧当前的状况,并对行业前景进行预测。
厘清概念:国漫?国创?番剧?
官方文件中,有时将网络动画剧称作网络动画片,例如《2020年全国广播电视行业统计公报》所示,有时则称为网络动漫、网络连载动画或新媒体动画,这些名称均以传播媒介为区分标准,与“电视动画”形成对比。部分二次元爱好者常用“番剧”来称呼网络上的动画剧集,这个词源自日本,最初专指连续播出的电视动画,随着在中国流行,其含义逐渐延伸至互联网平台。
各类视频网站命名存在差异,B站将国产网络动画归类于“国创”,此举是为了同日本动画的“番剧”类别相区别;腾讯视频则设立“国漫”与“日漫”两个板块,其中“国漫”中包含一种名为动态漫的新兴漫画类型。
能够理解,监管机构、动漫迷以及平台方,对于这些创作都没有一致的叫法。为了讨论起来更顺畅,我们在这个专题里会采用“网络动画剧”这个名称。
迅速升级:网络动画填补市场
传播方式的演变,根本上是科技发展的结果。2005年被视为中国网络视频平台的开端,优酷、土豆网相继成立。2009到2011年间,网络视频站点大量出现,如今已形成“优爱腾芒”的主导局面。伴随无线通信技术的成熟,费用逐步下降,中国网络用户持续增长。
平台的出现对网络动画剧的作用非常明显,它们不再只是发布渠道,更转变为动画制作的资金提供者和项目合作方,将产业链的上下游紧密联系起来。一方面,平台在为自己寻找优质内容,另一方面,它们也在培养出更加专业,更加擅长工业化生产的创作团队。这些变化促进了产业整体的发展,提升了国产动画的知名度。
2012年,《十万个冷笑话》广受欢迎,那年中国网络动画整体产值是58.36亿元,这个数字比动画电影《哪吒之魔童降世》的票房高出8亿元。到了2020年,中国网络动画市场总额增长到205.2亿元,这个数额已经超过了当年电影市场的票房收入。
改变受众:动画不再是儿童专属
网络动画流行起来之前,电视动画领域以面向幼年儿童的内容为主,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首先是思想观念上的限制,部分人坚持认为动画片只适合小孩子观看,其次也受到政策层面的影响,相关机构在早期对动画的目标群体,经常使用“未满十八岁的人”“儿童和青少年”这类表述,这种定义直接左右了作品的制作方向。不仅如此,传播渠道也起着作用,电视动画的观看者大多是年纪较小的群体,这一点从众多儿童频道的设立上就能看出来。
网络为成年人提供了专属的动漫作品,Flash动画时代的题材丰富多彩,例如描绘校园生活的《大学自习室》,以幽默方式演绎三国历史的《大话三国》,这些创作在主题和表现手法上更贴近成年人。互联网的传播特性、开放氛围和自由精神,极大地解放了创作思维,同时便捷地接触到海外动漫作品,促使创作领域迅速繁荣。
进入21世纪后,视频动画开始兴盛,Flash动画逐渐衰落,视频时代随之到来,动画不再是主流形式,从2012年《十万个冷笑话》走红开始,动画的影响力持续扩大,如今各大视频平台将动画视为剧集、综艺和电影之外的第四类重要内容,观看动画的人群不断增长。
如今动画界中,许多从业者出生于八零年代,在交流时,他们表示对日本鸟山明、青山刚昌、今敏等创作者印象尤为深刻。早期中国网络动画受日本动漫影响,难免存在借鉴痕迹,但随着时间推移,具备本土特色的作品数量持续增长。
二零二一年,国家宣传部门正式公布了《中华优秀文化遗产继承推广工程未来五年重点事项安排》。国内网络动画剧集在继承和宣传民族文化方面,必将肩负起更重大的责任。
编辑 吴龙珍
校对 刘军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本站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