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漫剧场版与鬼灭之刃相比,差距究竟还有多远?

2025-09-18 -

今年夏天,剧场版动画在两国影院引发观影热潮,受到观众热烈欢迎,日本和中国的电影市场同步呈现火爆景象。

在中国,已有家喻户晓的国产动漫形象“罗小黑”倾力打造的续作《罗小黑战记2》,该影片在斩获超过4亿票房后,赢得了豆瓣评分高达8.7分的卓越评价,其观众满意度在整个年度中均名列前茅;同时,由备受赞誉的国产动画短片系列《中国奇谭》孵化出的电影《浪浪山小妖怪》,自首映以来便以出人意料的态势持续攀升,到最终版本完成时,其总票房已接近13亿元大关……

图源微博@灯塔专业版

在日本,七月期间人气最高的影院焦点是动画电影《鬼灭之刃 剧场版 无限城篇 第一章 猗窝座再来》,这部电影非常受欢迎,片名也相当长。

到8月25日为止,这部剧场版动画的日本票房已经达到2802亿日元,超过了《泰坦尼克号》,在日本电影票房总榜上排名第三,观影人数超过2030万,位列第二的是本系列前作《无限列车篇》和吉卜力出品的《千与千寻》。

图源豆瓣

颇为奇妙的是,在同一个夏天,那些曾散布于另一条商业性水道的国内网络文学改编的动画作品,也难得地显现出了计划进入电影市场的意向。

今年八月,腾讯视频率先在男性网络漫画领域动作频频,一口气公布了众多IP开发计划,并且首次在长期内容规划中描绘了数部“影院上映剧场版”的蓝图,以此作为发展方向,同时,此前哔哩哔哩与爱奇艺宣布的首个《凡人修仙传》影院项目,也显示出各平台将长篇连载作品与影院剧场版相结合的布局策略,这种模式确实与《鬼灭之刃》《间谍过家家》等近期备受瞩目的日本漫画IP的运营方式颇为接近。

以2025年作为更迭的分界点来审视,日本与中国动漫产业的剧场版发展,是否真的会走向相似的方向?影院,难道不会变成国产动漫作品角逐的核心阵地吗?

国漫剧场版的断续前事

当前,多数人理解的所谓“剧场版动漫”,通常是指依托已有系列作品的动画长片,它们多数时候是动画连续剧的延伸或演变之作。

对许多国内观众而言,“影院版”这个称谓天然带有一些外来意味。诸如《名侦探柯南》《哆啦A梦》之类的众多海外动画作品,在其漫长的存在历程中持续制作银幕版本,向包括中国在内的全球几代观众呈现了影院作品的新式标准。

比较而言,在国产动漫界,若论兼具“连续剧底子”与“影院级水准”双重标准的潜力股,当属《喜羊羊与灰太狼》和《熊出没》这两个家喻户晓的动漫品牌系列。它们都源自本土数字动漫行业力量逐步增强的时期,在电视版广受欢迎之后,开始向大银幕进军追求更精良的制作水准。

图源豆瓣

只是,与起步早、观众基础广、作品类型丰富的日式剧场片相比,“喜羊羊”和“熊大熊二”的电影作品,在创作上往往局限于儿童向风格,因此对于其他年龄层的观众来说,其吸引力和影响力都比较弱。

2015年以后,《喜羊羊》的生肖电影系列因为连续三年票房不佳而停更,后续的外传续集重新启动但反响不大,最新一部《喜羊羊与灰太狼之异国破晓》首个月票房大概是6100万;而《熊出没》则每年都在春节档上映,慢慢变成了票房稳定的儿童专属固定档期节目。

图源豆瓣

在非儿童内容领域,由原创漫画平台“有妖气”的绿色标志代表的《十万个冷笑话》品牌,曾尽力推出了十多年前那阶段极为有限的国产动画长片。

2014年与2017年期间,《十万个冷笑话》陆续推出了两部剧场版电影,其票房分别达到了1.19亿元和1.33亿元。从那以后,这个原创漫画形象作品的拓展逐渐陷入停滞。到了2021年末,运营该漫画平台的“有妖气”也被“B站”兼并并整合,在第二年该平台正式停止运营。

图源豆瓣

通过相互参照,我们能够大致识别出国漫剧场片在过去所遭遇的成长困境。

不同于日本电视台播放为主的动画传播方式,我们的动画传播途径经历了从电视到网络的演变过程。电视台时期,面向儿童的内容产品在电影市场受到明显的受众群体限制,而面向更广泛潜在观众的国产动画作品在流媒体平台兴起初期,却遭遇了渠道分散、制作滞后、社会影响力不足的困境。

紧接着,一个与此形成对照的现象浮现出来,具体表现为中国动画电影长期以来不断转向传统文化领域的整体动向。

为了兼顾广泛理解和整体叙事,制作者们心照不宣地放弃了所谓舞台剧式的制作方法,转而选择依托名著或传说,例如《西游记》《封神演义》等作品。实际情况显示,这些极富包容性且深入人心的经典素材,确实有效弥补了本土动漫产业在电视节目减少阶段遇到的版权空白问题。

依据灯塔专业版信息,2014年之后国产动画电影票房排名前十的作品里,只有《熊出没》系列和刚推出的《浪浪山小妖怪》是动画剧集的续集,其余进入榜单的电影全部是全新创作的剧本,并且故事内容主要讲述“哪吒”“姜子牙”“李白”“孙悟空”这些源自中国传统文化、并非现代动画发明的经典角色。

图源灯塔专业版

换言之,在最为普遍的动漫电影领域中,具备真正剧场形态的国产动画作品已经很长时间没有出现了。

男频IP终于挺进院线?

近些年,长视频平台市场趋于稳定,电视剧领域实现了全面转向网络播放模式,与此同时,国产动画产业也借此机会完成了从内容创作到商业运作的深度变革。

与电影领域热衷神话原创的情况形成对比,制作数量更多、市场竞争更为普遍的剧集类动画则整体转向了网络文学作品的改编方向,腾讯视频、B站这类网络播放平台积极与主流网络文学网站联手,专门用来开发中国网络文学行业过去三十年积累的大量知识产权,由此,玄幻、修真这类传统网络文学题材逐渐成为了当前国产动画领域的主流类型。

在商业运作方面,网络播放的动漫作品是视频平台付费会员稳定增长的重要支撑,起到了稳定器的作用。到最终确定名单的时候,在腾讯视频软件上根据过去一年会员注册活跃度排出的热门榜单里,排名前十的作品中,有五部都是根据男性网络文学小说改编的动画。其中,《斗破苍穹年番》和《仙逆》更是占据了第一名和第二名的位置。

图源腾讯视频

当前这种状况,一方面是制作工艺进步和人才体系完善的成果,另一方面也得益于年度番剧、多季连载等持续连载模式的普及。腾讯视频的《斗罗大陆》与《斗破苍穹》两部国产动漫的年度番剧获得成功之后,许多平台开始将长篇网络文学作品纳入全年持续更新或频繁季更的运营模式,借此保持长期的会员忠诚度,同时借助持续的情感纽带增强IP的品牌效应。

因此,曾经限制国产动画电影发展的困境部分得以破解,由于网络视频环境逐渐稳定,订阅用户的消费习惯得以养成,主要视频平台会员数量突破一亿,新一代国产动画凭借原作优势吸引了许多不同年龄和兴趣群体的观众,进而拥有了探索影院市场的条件。

实际上,头部国漫IP持续连载期间,腾讯视频、B站等平台已经尝试过线上播出特别篇和剧场版,也在某些场合做过单片小范围付费的商业化尝试。

以腾讯视频经典畅销榜第5名的国漫《吞噬星空》为例,2024年《吞噬星空剧场版:血洛大陆》在网络上播出,片长约93分钟,观影礼包售价为18元。目前,该剧场版站内得分为9.7分,累计评论数超过4万。从前排的热门评论来看,主要观众的付费意愿非常强烈。与此相匹配的是,同一网络地址下的另一部剧场版《决战原始星》也即将启动制作计划。

图源腾讯视频

这些网络平台的初步尝试,为腾讯视频后续展现的抱负做了铺垫。八月份初,腾讯视频在2025动漫盛典上密集推出了将近一百部动画作品,除了正常的活动安排,还宣布了“还有一件事”——影院上映的剧场版。

由唐家三少、耳根、三九音域等知名网络文学作家共同证实,腾讯在线视频联席总裁兼首席运营官马延琨公开了《斗罗大陆》《仙逆》《剑来》《斩神》这四部重点IP的十年创作蓝图,同时正式公布它们将作为首批被选中的男性向国漫IP,计划改编成院线电影。

官方消息透露,《斗罗大陆之神界传说》与《剑来:十三之争》预计将在2027年与观众见面,两部作品的片名已经确定。

图 源豆 瓣

这支由不同平台和年龄层粉丝组成的精英团队,还囊括了已经成功实现动画化转型的热门经典《仙逆》,以及代表了免费网络文学高水准的番茄品牌《斩神》。

四月时候,爱奇艺与B站合作推出的《凡人修仙传》首部动画电影《凡人修仙传之瀚海迷踪》已经正式宣布上映。

图源豆瓣

如今,在知名IP国产动画发展将近十年的时间点上,那些历经多年或季度播出的市场骨干作品,终于将借助剧场版的形式,陆续登陆影院进行放映。

吃螃蟹的机遇与难点

那么,拥有强大IP的国漫进入影院市场,能否收获像《鬼灭之刃》电影版在日本那样惊人的票房成绩呢?

中国电影市场的巨大潜力已由众多国产热门影片所证实。庞大的潜在观众基础,加上能够多次付费观看的机制,有机会产生网络动漫难以比肩的丰厚回报。

此外,电影版独有的吸引力以及它的自主性,为篇幅庞大的作品提供了难得的吸引新观众的时机,对于每季集数常常超过九十集的季度系列动画来说,这一点体现得更加明显。

图源腾讯视频

因此,无论是要达成商业上的重大突破,还是要实现更广泛的受众覆盖,影院上映的动画长片都是国产动漫品牌发展的绝佳选择。

然而要留意的是,在执行环节,打造一个院线放映的电影版,所遭遇的难题相当多。

剧场版之所以具备号召力,是因为它比一般剧集的规格和制作水准更高,然而,这种高标准必然导致制作过程的复杂度和经济开销的增加。

现阶段看来,国产动画电影和持续连载作品的制作班组基本相同,那么,在国产动画逐渐转为每季一部的模式、更新压力始终存在的情况下,制作公司以及播出平台必然会遭遇如何分配资源的困境。

明白这一点,虽然《鬼灭之刃》凭借深厚的行业基础,其最终章《剧场版 无限城篇》本质上仍然只是替代常规更新的集中展示,而腾讯视频披露的长远制作蓝图显示,国产动画电影更像是超出系列动画独立存在的特别企划,并非常规连载的延续。

例如《斩神》品牌未来十年的发展蓝图揭示,动画剧集、电影版及特别篇的排播安排十分密集,影院上映的电影版计划定于2028年推出,其前后年份即2027年和2029年,还分别安排了动画剧集第三季、第四季的播出安排。由此可见,创作团队的产出任务相当繁重,这就更加需要行业各方协同合作。

图源网络

另外,进入电影市场的国产动画作品,在情节创作方面面临着很大的调整挑战。

终究,即便是最受瞩目的年度连续剧,也难免会因动作场面改编问题引发讨论,一旦处理不当就会同时面对原著爱好者和动画支持者的批评。相比之下,电影版的作品主题更为聚焦,同时还要兼顾新旧观众的接受程度,因此更容易受到质疑和评判。

选择哪些部位、捕捉什么内容、决定拍摄时长,对于剧场片的剪辑工作极为不易。相比之下,那些拥有大量剧场版作品的日本动画,可以作为一个很好的参照对象。

根据类别划分,日本制作者常将电视节目或OVA素材浓缩为电影体例的剧场片,这类作品被称为“合集型剧场片”,其核心策略是“一物多用”,在机械战警、新世纪福音战士等知名动漫系列里屡见不鲜。另外,还有一类剧场片是在原有故事框架中延伸重要情节,这类作品偶尔会担当下一季动画的“预热篇”,这种形式与观众的心理预期高度契合。此外,也有专门制作原创故事的外传性质的电影版本,并且有凭借知名作品发展而来的“常规”电影类型,例如《哆啦A梦》。

图源豆瓣

逐项分析后,现阶段急需突破局面的国产动画电影,显然更适宜采用后半种改编路径。

腾讯视频、B站、爱奇艺这些平台,在过往的线上剧场版探索中,已经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并且都采取了相近的策略。

由此可见,《凡人修仙传之瀚海迷踪》把电影情节的发生地放在了最西边的区域,但相应的故事内容在原书里并没有被充分描写;《剑来:十三之争》则挑选了原作中只是简单提及的“剑气长城十三对十三”,这同样是一个连原书读者都不了解详细情况的片段。

图源B站

从微小的切口处获取素材,能够释放电影版原创情节的施展余地,同时能最大限度降低独立篇章对主线剧情的干扰,从而尽可能维护长期规划的连贯性。此外,若改编得宜,以番剧形式呈现的外传作品,反而能够为停滞的原作注入新活力,借助崭新的叙事延续品牌的价值。

整体而言,现阶段国产动画电影与《鬼灭之刃》剧场版替换原作再剪辑的做法相比,所选择的发展路径更为审慎稳妥。

对于已经习惯了看动画电影、特别篇和各式短篇剧场的日本动漫市场而言,我们的涉足还比较初步,方式也较为单一,不过能够开始尝试已经传递出积极的变化。

可能突发的热门传奇不会立刻出现,一旦行业新的运营方式成熟,国产动画的新作品定会变成观影场所的普遍现象,将来,那些精彩的作品会在它们理应获得的、更宽阔的银幕前收获喝彩。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本站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