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运段子手启事录:孩子成长用尽洪荒之力就该满意?

2025-09-22 -

姑娘说:毫无保留,真的,她使劲摇头,说她已经拼尽全力,是的,她真的已经拼尽全力了!

最后记者问:“你是不是对明天的决赛充满希望?”

姑娘斩钉截铁地说:“没有!我已经很满意啦!”

期待能听到这样的话,最初感到难以置信的当属那位对她进行采访的央视记者,随后便是守在屏幕前的数以亿计的观众。

“这也行?这是一个国家队的队员应该说的话吗?”

稍纵即逝的停顿过后,这句话却引发了彼此心领神会的莫名欢欣。

再看看她接收完采访之后的表现:

这瞬间的影像虽短暂,却迅速俘获了所有人的心神,紧接着便引发了一场全国性的狂热庆祝。

最触动人心的,是这个初次谋面的女孩从内到外流露出的真切与开朗。

这种强大力量,源自《花千骨》中小骨化身魔神时的神威。

事情经过傅园慧本人讲出之后,就变成了“我已竭尽全力”的另一种说法。

这位名叫傅园慧的女士,确实十分直率,直率得如同一个稚童,没有任何掩饰,也没有丝毫造作,连一句“我会尽力、我很兴奋”之类的话都未曾说过。她那纯真的喜悦让在场的所有人都立刻感到放松,瞬间成为奥运会赛场内外一股独特的暖流。

她的这些话概括起来就是说:我已经竭尽全力了,目前这个结局我感到很满足!

而这正是这个姑娘深深折服大伙的地方。

确实,我已经竭尽全力了,已经获得了理想的结果,为何不能感到满足,为何不能开心呢?为何必须压制内心的激动,伪装真实情绪,假意说着“明天决赛我特别期待”这样的话呢?

那样不累吗?

然而在日常生活中,又有多少人能够真正做到这一点,又有多少人不是在疲惫不堪且痛苦万分的情况下挣扎着呢?

人们之所以被傅园慧打动,是因为她道出了我们都不敢道出的内容,流露了我们都未曾流露的本真性情。

我们许多人不但让自己陷入困扰,也连累他人同样感到困扰。为人父母者尤其如此,在应对孩子的成长与教育问题时,又有多少能够保持从容与超脱?自身的烦忧更会让孩子承受巨大的痛苦!

孩子的学业表现逊于他人,我们感到忧虑;孩子的身高落后于同伴,我们心生焦躁;孩子未能进入重点中学就读,我们夜不能寐;孩子从事的职业不够光鲜,我们怒火中烧……

可是仔细想想,这又何必呢?

我们最需要关注的,是孩子是否已经竭尽全力了,而不是那个最终成就。

身边还有很多像傅园慧一样的故事启发着我们……

程玉蓉的事迹至今仍被许多人铭记,她为了救治31岁的儿子,55岁的自己每天凌晨五点准时起身,坚持跑步10公里,目的是为了减轻体重,以便能够为儿子进行肝移植手术。

第四个月时,程玉蓉常去跑步的马路发生了一起交通事故——一名中年女性被摩托车撞击身亡。在那之后,相当长一段时间内,村里的人都不再走这条路了。但陈玉蓉却一直持续着,她表示“任何邪祟都不令我畏惧,对于女性而言,失去孩子是最令人心碎的遭遇!”

某个夜晚,程玉蓉的丈夫收到了她的来电,告知自己无法返回住处,因为视线完全被黑暗笼罩,什么都看不见了;此后,程玉蓉在街道上滞留了很长时间,最终在摸索中艰难地回到了家。

陈玉蓉的妹妹表示,她只食用绿色蔬菜,烹调时完全不加油,吃起来非常困难。她每餐的主食量仅有一个拳头那么大,有时刚用筷子夹起一块肉放到嘴边,就立刻又放回盘子里。

每天坚持跑十公里路,每餐只吃半个拳头体积的饭团,我们几乎无法想象她这样做,必须具备何等坚强的意志力。

陈玉蓉表示,她偶尔也会觉得前路漫漫,萌生退意,然而她始终坚信,只要自己多行一步,少吃一口,就能让与儿子重逢的那一天早日到来。

陈玉蓉心里就是这么想的。虽然不清楚未来会怎样,可自从她决定开始“暴走”的那一刻起,她就从未有过懊悔,因为她明白,自己正使出全部力气。

我已用尽了洪荒之力

无论什么样的结果我都很满意

我不纠结!

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能力的天花板,不是所有想要的都能得到。

但是只要自己尽力去做了,就该无怨无悔。

处理事务应当这样,处理日常应当这样,处理子女的培育更要这样。

若与自身争执不休,必会陷入持续的忧愁与烦恼之中,永无宁日。倘若与孩子产生矛盾,那么他将承受一段缺乏欢愉的岁月。

妻子一怀孕就开始盘算孩子的幼儿园,想要最顶尖的那所,孩子已经上幼儿园了,又开始琢磨小学该去哪儿,对分到的学校不满意,一心想上那些有名的学校,托人情没办成,就想着买学区房,可买不起,又退而求其次报了辅导班,孩子成绩依然不理想,就抱怨孩子天生愚笨,又怀疑自己的教育方式有问题。

这又何苦呢?

为什么不能在简单快乐中努力前行,怀着一颗平常心看待结果呢?

豆瓣平台上,1994年上映的影片《阿甘正传》始终位列榜单前列,其主人公阿甘堪称全力以赴的典范。

他的天资比不上旁人,不清楚未来等着自己的是怎样一番境遇,不过他十分勤奋,一直不停向前冲。

而在收获之后,他连都不看一眼,继续奔跑。

在他看来,真正的愉悦并非完成每段旅程,而是享受奔跑的每一步。

为人父母,何必让孩子舍弃向往的喜悦,偏要强迫孩子成为你期望的模样呢?只要你们双方都倾尽全力,最终成就又何足挂齿?

付出本身就很圆满,能够坦然面对付出之后的结局,这便是明达。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本站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