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篇不标准的普通话作文,你读过吗?

2025-09-22 -

不标准的普通话作文2篇

不论是在校园之中还是进入社会之后,人们都曾经历过写文章的过程,文章是用书面语言来阐述某个中心思想的记叙方式。你曾经接触过的文章是何种形态呢?下面是编辑为大家搜集的带有方言口音的普通话文章,仅作参考,欢迎大家共同检阅。

不标准的普通话作文1

今天课堂上,社会老师又让大家笑得前仰后合,原因不是别的,是她说话带口音,老师在一开始就告诉大家自己的普通话水平刚达到二乙标准,那段时间她每天练习才取得这个进步,希望大家能理解她的发音特点。其实老师只是普通话不太标准,但她的教学水平和经验,我依然非常敬重。许多人并未察觉到老师的付出,就在今天,她读错了一个字,结果引得全班哄堂大笑。

老师毫不在意,她大概早已习以为常,依旧神色自若地讲课,偶尔会停顿着尽力调整发音,但这只会招致更响亮的哄笑。我其实很不赞同这种行为,表姐的遭遇让我更加鄙视那些嘲笑老师的同学,尽管他们可能并无恶意。

表姐提到,她刚到北京求学的时候,马上就被同住一个屋檐下的北京同学取笑她的普通话说得不好,还明确指出她弄不清楚前鼻音和后鼻音的区别。姐姐对此感到很不舒服,因为她学了这么多年的普通话,一直认为自己的发音是标准的,尽管她也分不清前鼻音和后鼻音,而在我看来,这两种音的区别也是非常微小的。那以后,北京的同居者美美指出了她说话方面的一些问题,她内心感到很不痛快,不过对方并没有什么坏心眼。

表姐自认为讲了一口纯正的普通话,我们同样如此,毫无异议。我们的老师明明意识到了自己的普通话发音存在不足,可我们这些连前后鼻音都分不清的人,却在那儿毫无顾忌地讥讽老师。我脑海中突然浮现出一个成语,虽然用词或许不太恰当,但道理大致如此,“螳螂捕蝉,黄雀在后”,我们这些嘲笑他人的人,不正是那只自作聪明的螳螂吗?

我们常常过于自信,以为自己掌握了全局,却不知道当我们开心大笑时,其实正成为他人嘲笑的对象。

不标准的普通话作文2

“父亲,母亲不在家,你过来一下,我需要你帮我记录一下听写内容。”我对父亲说道。“嗯。”父亲向我走来,“已经准备好了吗?”“已经准备好了。”我回答道。

“清透……”父亲用不太流利的普通话表达。“嗯,父亲,说得规范些。”我回应父亲。“难以避免,地方口音太重,普通话就变得含混了。”父亲带着些许“不甘”地解释。“行了,行了,就这样定……”我表示“无力感”。“朗诵……”

“还剩多少?”“数量很足,仅到第二单元的`读读记记’部分。”“那请尽快,我已经有些急切了……”“接下来是`春节’。”“`春节……春节’。”我低声重复。刚记录完毕,突然意识到:这个词汇我从未见过。“爸爸,你真的没有念错吗?”我带着疑问询问。“确实,书里标明了‘春节’。”父亲立刻回应。但是,我取出修正工具,把那两个字给抹掉了。“春节……现在可以了吗?”我有些不耐烦地问:“完全找不到啊,爸爸,你真的弄错了!”“我确实没有,你仔细瞧瞧!”父亲说着就要把书拿给我看。我连忙拦住:“别看了,这样就不能算听写了!””我不耐烦的嘀咕道:“春节就春节吧……”

“哎呀,总算轻松了,我真是累坏了……”我晃了晃发酸的手臂,“爸爸,把书递给我,我要核对一下。”我接过书,开始核对内容:“干净利落、朗朗上口、和谐共鸣……”“嗯?爸爸,我刚才写的明明是‘春节’,可书上却是‘纯粹’?”“我哪里清楚啊!”“一定是你填错了吧!”“怎么可能呢,我刚才明明说的是‘春节’!”爸爸一脸茫然地看着我。“爸爸,这个字不是读成‘春’,而是读作‘纯’,你讲普通话不太准确,导致我弄错了……”“行了,别不高兴了,我为你唱首歌,算是赔罪……”说完就自己唱了起来,“孩子,孩子,我疼你,吉祥如意护着你……”看着爸爸那可笑的模样,忍不住笑出声来。

大家一定要学好普通话,不然就会像我爸爸这样报词语都报不清!

两篇不标准的普通话作文,你读过吗?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本站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