逗鹅冤疑云!腾讯与南山法院缘何遭全网嘲笑?

2025-09-26 -

7月1日,贵阳警方公布消息,老干妈方面从未与腾讯达成广告合作意向,实际是3名嫌疑人盗用老干妈公章,伪造与腾讯的合作协议,意图骗取腾讯推广活动中的游戏礼包码,再经由网络渠道非法牟利。

根据新闻报道,今年四月,深圳南山法院已经作出裁决,腾讯公司对老干妈公司的诉讼行为符合法律规范,法院依法对老干妈公司实施了资产控制措施,包括查封和冻结其1624万元人民币的银行存款及相关财产。

腾讯表示,2019年3月,腾讯与老干妈企业达成了《联合市场推广合同》,腾讯投入资金用于老干妈商品的宣传。老干妈企业没有依照合同规定支付款项,经过多次通知均未得到回应,腾讯只好依照法律程序提起诉讼。

六月三十日,相关消息由媒体披露之后,社会各界反应激烈。普遍认为,老干妈是业内极少数不依赖借贷,且资金状况良好的品牌。事发当晚,老干妈便发布声明澄清,强调与腾讯不存在合作关系,推测对方或许遭遇了欺诈。

当所有人以为“南山必胜客”会继续获胜时,情况突然发生了变化。贵阳警方成功侦破了案件,事情的来龙去脉终于清楚了。腾讯和南山法院的形象,在互联网上受到了严重打击,成了大家嘲讽的对象。“逗鹅事件”也因此成为了网络上的流行语。

这家被称作“傻白甜”的公司腾讯以及南山法院,为何会遭到所有人的讥讽,原因十分复杂,需要等待案件的具体信息被披露之后才能明白。

一、千万合同如何走完审批流程?

涉及金额高达一千六百二十四万的虚假合同,腾讯是如何完成各阶段审核的?公司负责该业务的人员,是否与老干妈企业代表有过接触?是否核查了该公司背景及经办者身份信息?此类事件的发生,或许存在两种解释,其一为所有流程包括法律部门监管松懈,这对大型互联网企业而言是莫大讽刺。其二为腾讯内部存在勾结,内外串通以谋取不正当利益。

二、腾讯起诉之前为何没有法务介入?

如果说,腾讯是因为内部运作失序导致差错,那么在追讨欠款时,它又为何无法分辨契约的真假?

依照惯例,一旦广告协议中产生无法收回的款项,相关业务单位会向高层主管和法律团队汇报,请求法律团队介入处理。通常情况下,企业法律团队会依据协议条款,向老干妈发送律师催讨通知。倘若反复催讨仍无成效,便需考虑采取法律诉讼手段。在此期间,腾讯公司应持续与老干妈企业进行交流。老干妈作为知名企业,必定设有法律部门负责对接,不可能对伪造合同毫无察觉

现阶段,公开资料中并未提及腾讯公司提起诉讼前法律部门的参与情况,倘若法律部门在此之前就已介入,那么只能表明腾讯的法律团队缺乏专业能力。

三、南山法院受理案件后未调查被告便裁定?

公开信息透露,南山法院四月接收了腾讯集团的诉讼请求,老干妈在六月拿到法院的书面决定后才进行回应。法院在审理案件时,难道只需听取原告单方面的陈述就能作出裁决吗?南山法院在受理案件的过程中,难道没有将“被告”老干妈公司传唤到庭应诉吗?

全球知名公司与专业司法机构,竟发生这种离奇事件,绝非寻常差错所能说明其荒谬性。其中,或许另有内情?

可以看到的是,腾讯必将进行内部重整,南山法院有人为此担责。

老干妈面临困境,却实现了意想不到的转机,必须趁此机会进一步提升自身形象。即便该公司实际投入的广告费用并非1624万元,这样的宣传效果依然显著。现在,老干妈可以考虑提起诉讼,指控他人侵犯名誉权,并借此扩大影响力。腾讯因此事件受损,不仅在声誉上受挫,在经济上也遭受了损失。

腾讯,最初是模仿他人发展起来的。后来,这种做法也导致了它的失败。做事情如果只图一时之利,最终必然会付出代价。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本站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