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万个冷笑话为何能成为票房黑马?背后原因引人深思

2025-10-01 -

《十万个冷笑话》四天票房8300万元

新片《十万个冷笑话》近期在国内影院表现突出,在三天假期期间,面对众多影片竞争,成功占据元旦票房榜第二位,击败了杨颖和陈赫联袂出演的《微爱》。根据电影票房吧提供的非精确统计,该片上映四天半后,总票房已累积至8300万元,标志着它成为今年中国电影市场开年最引人注目的作品之一。

这个成绩被称作现象级,是因为在国产动画领域,此前只有《喜羊羊》和《熊出没》凭借庞大的低龄电视观众基础实现了票房超越,像《龙之谷》、《秦时明月》以及拍到第三部的《魁拔》这些口碑很好的作品都未能达到这个高度。6000多万曾被视为国产动画电影票房的极限,现在却被一部小成本、没有明星参演的二次元非主流动画给突破了。这部电影票房表现异常出色,观众反响持续高涨,假期结束后票房势头依然迅猛,累积收入很有望突破一亿元大关。

业内关注的是,《十万个冷笑话》投入不高,宣发开销仅287万,却在一日半内就扭亏为盈。究其原因,该片目标明确,深度开发网络化、搞笑化的内容特点,汇集了众多网络素材,并且有效利用了整体品牌影响力。此外,由于《十万个冷笑话》是新浪娱乐初次参与联合制作的影片,它借助了门户和微博的立体化宣传攻势,收获颇丰。

四天半破8000万,成为黑马绝非偶然——

定位清晰,深挖内容,整合互联网资源,发挥品牌效应

《十万个冷笑话》上映四天半时,票房已达到8300万,根据当前的发展势头,最终票房很有可能会突破一亿元大关。考虑到这部电影属于小成本制作,而且没有任何明星参与演出,尤其是它是一部国产动画作品,原本根本就不敢想象它能够取得过亿的票房成绩。

我们对于市场反响一直抱着平实的态度,对于诸如网络关注度达到多少亿、观众转化为票房的比例达到多少这类指标,从未有过过高的幻想,陈洪伟作为《十万个冷笑话》的制片人这样表示,我们珍视观众的喜爱,但会以沉着客观的心态审视观众的看法,《十万个冷笑话》适合青少年、85后和90后群体观看,是针对特定人群的影片,但并非局限于少数粉丝的小众作品。

明确初始方向后,制作团队开始探索作品的固有特质:他们视此为网络喜剧片,动画仅是呈现手法而非核心要素,故宣传时会淡化“动画”概念,制片人陈洪伟阐述。

由于此前种种考量,相关制作团队着手削减宣发投入,并且着手融合具备网络特征的信息素材,以此达成目标明确的推广目的。除了上海炫动、万达、有妖气三家投资方之外,另有新浪、小米、格瓦拉、蓝港互动、万达信息、爱奇艺六家机构参与联合投资,这些机构为电影提供了网站平台、社交平台、观影推广、手机游戏制作等多方面的合作。社交媒体平台和科技企业的精妙合作,为影片带来了更多宣传机会,使得电影获得了广泛关注度。整个项目的推广费用仅投入了287万元,却成功调动了超过两亿元的市场资源。

出品方有妖气联合创始人董志凌表示,该品牌是中国首个实现从漫画到动画、再到大电影及衍生品的完整ACG产业链的动漫品牌,第一季动画在网络上获得了超过17亿次的观看量,电影上映前后,《十冷》动画版第二季宣告完结,游戏开启第二轮测试,舞台剧在全国范围内展开巡演,同时衍生品的开发也保持着每月推出三四款新品的节奏。这些整体IP运作无疑有助于综合品牌效应的发挥。

成功背后营销有绝招:仅用287万,每笔钱都花在刀刃上

放弃硬广,预告片、海报、新媒体物料少而精

《十万个冷笑话》没有采用常规的户外广告形式,例如路牌宣传,而是取消了这类投放,那么,投入的287万资金具体用在了哪些方面呢?

请由经验丰富的预告片制作团队负责打造预告片,这个预告片制作非常出色,邀请了美国的专业配音演员来录制解说词,宣传语完全符合《十冷》的幽默风格,最终仅通过微博平台就吸引了782万人次的关注。

聘请顶尖的平面视觉专家来设计海报,总共只推出了两幅电影海报,分别是预告海报和最终海报,注重品质而非数量。制作方表示,有观众因为觉得海报吸引人而去购票,在观影时才知道这是一部动画作品,但观看结束后认为它比真人电影更加滑稽有趣,这样海报的宣传效果就达到了预期目标。

《十冷》另外聘请了三支以上视频策划集体,打造了滑稽街头采访之类的影像资料,这种做法在动画片宣发中颇为罕见,堪称商业影片的行事风格。

另外三家新媒体创意组织合计近一百人,也加入其中,他们负责策划热门话题,制作时光鸡表情图集等。

众多因素共同作用,展现出集体智慧的力量,微博上时光鸡形象的无意识扩散现象便是一个例证,这表明集中资源进行网络宣传,对这部网络喜剧的推广起到了显著作用,至于其他电影惯用的密集广告投放,乃至明星八卦的利用,制作方都坚决舍弃了,核心思想是确保每一笔投入都用在最关键的地方。

十万个冷笑话为何能成为票房黑马?背后原因引人深思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本站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