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女私房话:难道我们真的要用灵魂来相爱吗?
我完全不赞成单身女性拼命追求什么新奇玩意儿,假如你自己是个有意思的人,读一本书能开怀大笑,看一部电影能捧腹大笑,那你究竟为何还担忧未来那个伴侣,不能带给你更多快乐呢
《Amour》是一部令人心酸的法国影片,里面有个特别触动人心的场景,一位年逾八旬的妻子身体部分瘫痪,另一位同样年长的丈夫在日复一日的照料中,精神与身体都承受着巨大压力。某天一位年轻的钢琴师前来探望,妻子刻意回避提及自身的状况,嘱咐自己的学生演奏一首钢琴曲,当琴音如潮水般倾泻而出时,我内心深受触动。
他们仿佛将精神从痛苦的躯壳中抽离,在空中缓缓飘荡。曾经有过一段时光,堪称绚烂,彼此谈论音乐,询问对方读过的书籍。即便到了晚年,行动不便,被身体束缚,依然能寻得这般欢愉,艺术确实令人惊叹。
曾经微博上有个热门讨论,称如今中国的情侣和夫妻间,鲜有心灵上的契合,彼此缺乏共同的爱好,也找不到可以一起聊的话题,等到结了婚有了孩子,忙完了人生中的要事,两人看着对方都会感到厌倦,男性大多在外奔波喝酒娱乐打麻将,女性则在家中沉迷追看各种节目剧集。
不然还能怎么办?
你是否曾和伴侣,因为共同欣赏了一场音乐演出,回家后兴致勃勃地谈论好几天,哪个乐章特别精彩,哪个部分略感不足?又或者你们都无比痴迷《红楼梦》,每晚临睡前探讨书中某个微小之处,彼此激发讨论,最终温馨地携手入眠?或者两个人都极喜欢戏剧,每逢有新剧目公演,就精心装扮成最合适的观众,事后兴致盎然地讨论现代戏剧的来龙去脉和流派特色?
很多单身人士,都在踏破铁鞋,寻找一个有趣的人。
如今社会,婚前性关系早已不成问题,好了,如果你自视甚高,便可以宣称:我既不愁经济,也不乏性伴侣,自然要寻觅一个谈得投契的伴侣,一个精神能相互契合的伴侣,否则又何必维系感情,没有你我也依然能生存。
我注意到通常持有这种看法的人,其实自身很乏味,每天的生活就是看看微博、找找代购、追追综艺,可一旦约会对象提及房子车子,他们立刻就会在心里划掉对方:你太没趣了、太势利了。
你希望对方怎样,看过《卡拉马佐夫兄弟》后再跟你见面?你自己买了全套书,却只读了不到三页。
一个漫不经心之辈才会极力搜寻一个有魅力之徒,极力探求什么心灵的相契,什么观点一致的感怀。
我特别欣赏一位作家,名叫比尔·布莱森,他具备一项非凡才能,笔下塑造的角色个个生动逼真。他有一部作品叫《偏跟山过不去》,书中记载了他与一位粗犷的同伴一同进行徒步旅行的经历。在对比尔·布莱森而言,这位同伴总是发表一些幼稚的抱怨,而他却显得像个沉迷书本的人。然而,这本书却是他创作的,是他敏锐地察觉到那位同伴身上蕴藏的趣味之处。
坦白讲,我个人在一生中从未倾心于那些风度翩翩,总能吸引众多文艺女性神魂颠倒的男性作家,每当遇见这些擅长讲笑话的男士,便感到一阵不安,他们的风趣显得过于做作,仿佛厨房耗费十余小时精心烹制的佳肴,若不跟着发出阵阵笑声,便似乎显得自己很浅薄。
个人还是偏爱各类喜欢老实表达内心想法,有一说一的普通男性。
某回观赏完一部国产艺术影片,我内心触动很大,觉得情绪无处安放,当从车库里下来,向同行的男性朋友征询意见,他直言不讳地表示,希望立刻忘掉这部影片。
刹那间,我几乎对他心生爱慕,啊,电影中展现的短暂人生苦楚,立刻就烟消云散了。
这是件很有趣的事,不是吗?
挖掘一个人的有趣,比遇到一个有趣的人,要容易多了。
看天下396期
点击关键词 查看往期精彩文章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本站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