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篇700字作文,带你领略丰富多彩的民风民俗

2025-10-08 -

介绍民风民俗作文700字

写作在日常生活和学习的各个阶段都有广泛应用,下面九月网编辑为大家精心整理的关于风土人情的文章,你们对这类内容感兴趣吗?

介绍民风民俗作文700字篇1

岁末已至,除夕之夜乃阖家欢聚之时,我的家乡监利县,每家每户皆挂灯结彩,以庆旧岁安澜,迎新春肇始。

除夕这天,家家都在忙着置办年节饭菜的食材,天不亮就能闻到鸡鸭鱼肉的飘香。客人接连不断地来到家里,大人就会分给我们小孩压岁钱,我们小孩在过新年时最兴奋,因为马上就能燃放鞭炮了。早上,全家都开始忙碌起来,妈妈把春联贴在大门两侧,我看见上联是“日丽春常驻”,下联是“人和福永留”,这表达了对家庭和睦幸福的美好祝愿。我帮忙母亲把“福”字往门上贴,正要贴上去。母亲急忙拦住我,解释说“福”字要倒着贴,取“福到了”的谐音,寓意福气来到我们家,春节挂春联有喜庆、招财、吉祥的含义。我听了赶紧把“福”字翻转过来倒着贴。父亲也在用心布置,挂起一串串红灯笼。我想这红灯笼不正是象征着我们国家日日更新、月月进步吗。

成年人将一排排的爆竹,布置在入口处,又将一个个的环状爆竹,也安放在入口处。成年人手持火机,将每一条爆竹,逐一点燃,排排爆竹发出“嘭嘭啪啪”的声响,圆形爆竹“嗖”地窜向空中,随后“砰”地一声炸开。我们孩童们,兴奋极了。

燃放完鞭炮,全家就围坐在桌旁享用团圆饭,其中还有吃饺子,吃饺子颇为有趣,这饺子里面藏着钱,谁吃到带钱的饺子,那谁在新的一年里运势就会最为顺畅,因此大家纷纷抢着吃,看谁能抢到那个装有钱的饺子,不论吃到与否,这种争抢吃饺子的氛围都极为令人难忘。

晚上八点钟,我们全家整整齐齐地打开了电视,观看“春节联欢晚会”。那些悦耳的歌声,让人听得如痴如醉;那些动人的舞步,让人看得连连称赞;那些诙谐的段子,让人笑得前仰后合;那些精湛的相声和小品,让人笑得哈哈大笑,整个客厅里充满了欢快的笑声。

介绍民风民俗作文700字篇2

我国幅员辽阔,面积达960万平方公里,境内生活着56个民族,共同构成一个紧密的集体。这些民族在风俗习惯上差异显著,相距不远的地方习俗各异,相隔千里则文化迥异,不仅如此,他们的传统节日也各不相同。哈尼族有火把节,回族有圣纪节,汉族的春节更是声名远扬。接下来要讲述的也是一个广为人知的节日,那就是傣族的泼水节。

宋干节亦称泼水节,是云南少数民族里规模最宏大、参与人数最多的传统节日之一。每逢这个节日,傣族民众都会前往周边山林搜集各类鲜花与叶片。节日当天,无论男女老少皆会换上喜庆服饰,先到寺庙为佛像净身,随后手持所采花叶,蘸取清水彼此嬉戏泼洒,你来我往间水珠四溅,此情此景寓意着美满、如意与安康。淋得越来越湿,说明得到的快乐越来越丰富,全身湿透,快乐一世。大家又跳又喊:需要水!需要水!需要水!鼓声喧天,祝福的水珠四处飘洒,景象非常宏伟。

泼水节期间也有龙舟竞赛活动。这项赛事在澜沧江水域开展。参赛选手们互相追逐竞争,而旁观者们则在一旁高声加油鼓劲。伴随着“咚咚咚”的鼓点和“呜呜呜”的助威声,选手们毫不畏惧、奋勇争先,将一波又一波国内外观光客吸引到澜沧江畔,以此增添节日的喜庆氛围和热闹景象。

泼水节期间放飞孔明灯是一项固定活动。人们尚未将孔明灯送入空中,内心早已向往高空。通常选择在开阔的田野上举行这项活动。将铁丝中央蘸满煤油,使其充分吸收。点燃油灯后,用手托住灯底,灯体受热慢慢飘浮起来。获得足够升力时,松开手。孔明灯随人群火箭般的欢呼声腾空而起,以此缅怀古代的智者孔明。

节日庆典上,除了嬉水游戏,还设有诸多活动,诸如抛掷花囊、燃放爆竹、燃放焰火等。参与者在其中载歌载舞,处处弥漫着欢乐祥和的气氛。

这朵花持续地盛开,不断地开放,我确信,它永远不会枯萎,必定会开得愈加美丽。

介绍民风民俗作文700字篇3

我的家乡,我父亲家族的根源在四川达州市,而我的母亲则是纯粹的重庆人。达州这个地方,我从未踏足过,对它的面貌也很陌生。我是在重庆出生的,也在重庆抚养长大,重庆就是我所生长的地方。

根据外公讲起,重庆及邻近川渝地带,向来有中秋节“打糍粑”的传统。从前物资较为匮乏,中秋节能吃上月饼,算是相当难得的享受。寻常百姓家,尤其是乡村地区,大多要亲手制作糍粑来庆祝中秋佳节。

每户农家院落,多数设有石制“兑窝”。这种器具呈方形,上宽下窄,中心部位有个圆形深坑,搭配“兑窝棒”使用。日常可用于捣米,到了八月十五便用来制作糍粑。每逢中秋佳节,家中晚辈都会团聚在长辈身旁,将自家培育的糯米蒸熟,趁其温热时倒入兑窝之中,继而动手打糍粑。这项活计颇为费劲,通常由几位年轻力壮者交替操作。一个人使劲地捣,另一个人不停地搅动。糯米捣碎之后,黏性很强,捣下去轻松,提起来却非常费力。必须一直捣到看不见米粒,变得非常软才行。经过几番折腾,没有不脱掉外衣,不额头冒汗的。孩子们在旁边看个稀奇,有时也笑着上来动几下,很快就会败退下来。

制作完成的糍粑,覆盖上先前炒制并研磨的黄豆粉,再掺入白糖,味道既香浓,口感又软糯,甜度也恰到好处。还可以将其塑造成圆形,寓意着家庭和睦美满。全家围坐在飘香的桂花树下,一边观赏明月,一边品尝糍粑,场面温馨融洽。

三年级第一学期,我们年级前往“乐耕农场”开展社会体验活动,我得到了一次制作糍粑的机会,感受到了其中的快乐与不易。同学们一个接一个地参与,使出全身的劲,却依然难以敲打几下。实际上,那些工作人员早已将糍粑基本做好,我们主要是去感受一下制作过程而已。

中秋节有吃糍粑的传统,这个习惯到现在还在继续。不过,现在人们不需要亲手制作了。各种商店里随时都能买到。

介绍民风民俗作文700字篇4

烟火声中旧岁已去,和风拂面至新年之际,我已悄度__之新春。节日里家中诸多习俗,如观赏除夕晚会、互相道贺、着红色衣饰等,而最令人乐在其中的,便是品尝水饺。

春节当天,我凌晨三四点就醒了,内心十分雀跃,终于可以吃到饺子了。我家乡的饺子味道绝佳,刚从锅里取出端上来,远远就能闻到饺子的香气,而且,有几个里面还藏着1角或5角的硬币。这真是有趣极了。我们家总共七口人,只有三四个人能吃到硬币,运气好的话,一个人能吃到两三个。我既感到紧张,又十分兴奋。拜谒完长辈们之后,我立刻奔向餐桌享用饺子,看见一个个鼓鼓囊囊的饺子卧在盘子里,里面包裹着优质的韭菜和鸡蛋,还散发出诱人的香气,突然,我发现一个饺子似乎内藏银色物件,我马上将它夹起,咬一口感觉柔软,迅速吃完,又试了另一个,却没发现异常。

此刻,爷爷兴致勃勃地往外扔了一枚硬币,并说道:“我得到一个了,你们也努力啊。”我感到十分焦急,目前仅剩两枚了,于是赶紧动身,恨不得立刻吞下两个。

岁月流转中,父亲也领到了一枚钱币。旁人见他到手,愈发埋头进食,个个沉默不语,正狼吞虎咽地吃着水饺。我同样担忧自己最终会与那枚终极的硬币失之交臂。

当我彻底失去信心之际,我随手拿起一个饺子,毫不犹豫地咬了口,突然感觉牙齿碰到了个硬物,我兴奋地大喊:“我吃到那个最后的硬币了。”我欣喜若狂,其余没吃到硬币的人用嫉妒的目光望着我,我浑身仿佛充满光辉,把剩余的饺子全都吃完了。

我特别喜爱过年吃水饺的习俗,它让我收获了很多欢乐。后来,爷爷告诉我:“过年吃水饺是咱们国家的老规矩,每家每户在过年那天都必定要吃。”我表示赞同,不论怎样,家乡的水饺始终是我最爱的食物。

介绍民风民俗作文700字篇5

“咚咚咚,啪咚咚咚咚!”大年初一的街道上景象非常喧闹,行人摩肩接踵,四处都是喜庆的红色,声响仿佛是鞭炮声一样此起彼伏。

家乡过大年时,必定有彩船巡游,吸引众多民众驻足观看,其中一人身着鲜艳服饰,坐在船中伸出双脚,双手紧握船舷,旁边还有两位同样打扮鲜艳的人,手持红绸,随着旁边一位老者歌唱的节拍,时进时退地舞动,彩带犹如飞舞的蝴蝶上下翻飞,旁边还有乐队伴奏,敲锣打鼓,庆祝新年到来,并祈盼来年丰收。

每当街面上响起叫卖声,我就会奔到楼下等候节目,街道上人头攒动,众多路人目光都投注在他们身上,接着鼓点响起,"咚咚咚"富有规律地传来,忽然,鼓声也加入其中,那位长者捋了捋胡须,手持木棒,唱起歌来:"哎呦!咿呀啦咿呀呦!哎呦!呼噜啦呼噜呦!"沿途经过的巷子里,人们纷纷欢呼鼓掌,"啪啪啪"的响声在挤满人的巷道里持续不断,过了相当长的时间才渐渐平息。稍作停顿,那位老者便用粗细不均的木棍,有脸盆那么大的鼓面,开始轻敲,而后力度渐增,节奏加快,猛然一停,观众们都屏住了呼吸,转瞬间,乐队已严阵以待,各种乐器齐声响起,老者演唱时,声音清晰,字正腔圆,在乐曲达到顶点时,三人同时从门内走出,舞动起彩船,旋律又转回最初的调子“嘿呀!胡呀啦胡也!嘿呀吗胡呀吗胡也!”这或许正是提醒大家不忘本源的真谛吧!

演出临近结束,演唱的老者气息渐微,划船者的节奏也变得迟缓!红色的绸缎依然挥洒不停,上上下下跳跃飘扬。的确!绵延不绝的中华文脉恰似丝带,永远不会中断,那些被珍视的与永恒的,必将世代延续!

介绍民风民俗作文700字篇6

我的故乡是银川。当地有各种传统活动,包括踩高跷、跑竹马、浪头车以及跑旱船。在这些风俗中,我最感兴趣的是踩高跷这项活动。

民间传说称高跷艺术由社火艺人发明。据说某年元宵节,艺人需进城表演社火。县令得知后,企图敛财,下令吊起吊桥,规定进城者必须缴纳过桥费,否则禁止入城。城外艺人闻讯后十分恼火,但亦无计可施,只好筹备进城所需费用。县太爷又把过桥的价钱涨了,艺人的儿子回到家里,看到墙上挂的鹤形图画,突然有了想法,于是连夜做了些木条,在木条上安了踏脚的部件,把木条固定在腿上,脚踩在踏板上,趁着黑夜在城墙上走了一圈。到了正月十五这天,城外的艺人模仿着做,都把腿绑在高跷上,跨过了护城河,来到城里。这就是高跷最初的样貌。

大年初一,祖父母、父母和我有幸观赏了踩高跷表演,高跷表演者身穿红色上衣,下身搭配红色裤子,衣服和裤子边缘都装饰着金色饰边,小丑戴着红色瓜皮帽,身穿红色中式服装,背后背着一个灰色包裹,不过他的裤腿颜色很特别,一条是红色,另一条是米色,所有表演者脸上都画着小丑妆容,并且每个人都展现出高超的技艺。小丑率先登场,展示站立于长木上逆向行走的技艺,行走之余更添一个腾空旋转的招式。紧接着,擅长木鞋技艺的表演者轮番上阵,有的头朝下悬垂,有的单臂旋转一周后后空翻,还有的向前翻滚身体。所有动作均需借助木鞋完成。压轴的高跷表演最为引人入胜,是整个演出中最具看点的环节。看见四个表演者开始做后空翻,小丑保持头朝下的姿势静止不动,另外两个表演者头朝下行走,以S形路线绕过那四个表演者和那个小丑,他们赢得了许多喝彩,让我们忍不住大声叫好。

母亲讲过,往昔的木拐高度仅及她的小腿,而今日的木拐则可抵达她的膝盖部位。得知此情,我由衷钦佩,当今的表演者技艺确已日臻精湛,因此备受大众青睐。

家乡的民风民俗主题作文

当今电视节目五花八门,有动画片,内容涵盖植物、动物、科学等主题……我尤其钟爱以动物为题材的动画作品,每当播放这类节目时,我都能全神贯注地观看,并且会联想到家乡元宵节期间盛大的“火龙”表演。

家乡每逢元宵佳节,村长就会置办大量烛火,并组织孩子们在庙宇前田垄间遍植,栽妥之后,倘若风势平缓,登高远眺,便见一片烛光连绵,宛若巨龙腾跃,蔚为壮观!当地庙宇布置较为素雅,故而舞龙时分段进行,需征调数名同乡青年,择五人参与,其中体高者擎领龙首,中等身高的三人持龙躯,矮小的负责引龙尾。每段队伍中均携带手电筒,犹如矫健的巨龙翱翔天际,同时传来风声呼啸,闭目遐想,仿佛巨龙在咆哮,若视线不清,他们会挨家挨户举灯示意,并燃放鞭炮庆祝。

我们家乡的传统很有趣呢,欢迎你来我的家乡平江观赏“火龙”,品尝长寿腊肉面、火培鱼。

家乡的民风民俗作文

“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

——题记

在中国,春节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化庆典。不过,各地庆祝这一节日的方式各有千秋。以我们新疆为例,这里的春节习俗就呈现出与众不同的特色。

新疆过新年大概从腊月三十启动,那几天家家户户都在备置节庆食品。

正好趁着这天,为孩子们,备上几样拿手菜,不管怎样,孩子们肯定要回来,就算不能回来,孩子们的心,也跟在家里一样。

除夕夜,许多亲人围坐桌旁,品尝合家欢宴,同时观看春节联欢晚会,珍惜这难得的相聚时刻。

数到五,四,三,二,一,没错,这是最令人兴奋的时刻——迎接新年。每到这个时间点,大家都会开始倒数,准备进入新的一年。同时,家中的长辈们也会给孩子们派发压岁钱。

大年初一,原本是个安静的清晨,却因连绵不绝的爆竹声而被惊扰。家家户户陆续起身,着手准备用餐。按照惯例,这一天早晨需食用汤圆,其象征意义在于:祈愿来年阖家和睦,汤圆圆润饱满。餐后,长辈们便取出各式果品,精心陈列。接着便开始烹饪,整个过程持续至午后三四个时辰,方能用饭。

这顿饭非常丰盛,有香肠和红烧鱼,还有海鲜,丸子等等,除了这些菜肴,他身上还有个显著特点——喜欢热闹。通常是男士们或长辈们先互相举杯,而女士们和孩子们则开始用餐,边吃边聊,天南地北无所不谈,时不时传出阵阵欢快的笑声。

接下来十几天里,大家普遍进行走访活动、互相拜年等,彼此间经常互相拜访,孩子们偶尔也能收到一些压岁钱,当我们前往他人府邸时,对方总会准备丰盛的酒食来款待,当别人到访我们家时,这种情况也同样适用。

院子里残留着大量初一燃放的爆竹碎屑,这些碎屑不能立即清理,需等到正月十五之后才能打扫,否则提前清理会使得全年积累的吉祥之气流失,按照传统风俗规定如此。

元宵佳节来临之际,古时人们习惯放飞孔明灯,观赏各式花灯,而今我们多会品尝元宵,随后便常常低首凝视手机,不知不觉间沦为电子设备的附庸。

现在的春节,丢失了部分传统习俗的韵味,增添了更多现代社会的风貌,让周围的人感到些许疏离。

这是新疆的过年景象。各地方差异,风俗有别,“年味”自然也千差万别,你们家乡的“年味”又是怎样一番光景呢?

介绍民风民俗作作文

说起我的家乡,我爸爸的祖籍是四川达州市,我妈妈是地地道道的重庆人。达州我从来没有去过,也不知道什么样?我是重庆出生,重庆长大,重庆就是我的家乡。

据外公告诉我,重庆及其周边川渝地区,历来就有中秋节“打糍粑”的习俗。过去物资不那么丰富,中秋节有月饼吃,那是很奢侈的事情。普通老百姓,特别是乡村,都是靠自己动手,打糍粑过中秋节。

每个农家小院,基本上都有一两个,青石做的“兑窝”。四四方方,上面大,下面约小,中间有一个圆圆的深窝,再配上一个“兑窝棒”,平时可以用来舂米,中秋时节就用来打糍粑。中秋节这一天,子女们都回到老人身边,把自己种的糯米蒸熟,趁热放进兑窝里,开始打糍粑。这可是个力气活,一般都由几个青壮年,轮流来完成。一个用劲地舂,一个不停地翻动。糯米舂烂以后,黏劲十足,舂下去容易,提起来却十分吃力。一直要舂到看不见米粒,非常柔软才行。几个回合下来,没有不脱外套,不头上冒汗的。小孩子们在旁边看热闹,偶尔也嬉笑着上来捣鼓几下,不一会就会败下阵来。

糍粑打好以后,合上事先炒熟磨好的黄豆粉,加上白砂糖,真是又香,又糯,又甜。也可以做成圆饼状,象征团团圆圆。一家人坐在桂花树下,赏月,吃糍粑,也是其乐融融。

三年级的上学期,我们班到“乐耕农场”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我有幸体验了一把打糍粑的乐趣和辛苦。同学们排着队,轮流着上,把吃奶的力气都使出来,也打不了几下。那是工作人员,事先基本上打好了的,我们就是去体验一下罢了。

中秋节吃糍粑的习俗,一直流传至今。只不过,现在不用自己动手去打了。超市里随时都有卖的。

民风民俗作文

独自在他乡漂泊,每逢节日更加思念亲人;时间飞逝,日子匆匆而过。又到了过年时分,所有在外工作的人都赶忙赶回自己的故乡团聚。在我们家乡磐安,还有一项祭拜祖先的仪式,是家家户户都会进行的一种传统习俗。

我国祭拜祖先的习俗多种多样,有的以村庄为单位集体进行,有的以相同姓氏为纽带组织,还有的以家族成员为主体开展活动。每逢祭祖的日期到来,人们便会聚集在村内的特定场所举行仪式,不过我们家乡的祭祖习俗却别具一格。

除夕这天,是缅怀先人的时刻,我生长的地方,每家每户都独立进行仪式,只要午饭后,便会着手准备多项事宜。首要环节,是在自家祭拜祖先,毕竟传统讲究由近及远。因此先是将爷爷、奶奶、父亲、母亲请入屋内,让他们安坐椅上,接着,奶奶将他们偏爱的猪头肉、豆腐等供品摆上桌案,奶奶解释说这是奉献给玉皇大帝的。等他们用完餐,情况就顺畅了!他们用餐结束后,奶奶便取来线香,将线香点着,分给我三支,我询问道:为何不给我六支呢?我天真地以为六支能带来来年六六大顺的好兆头。就在这时,旁边的婶婶插嘴道:双数不祥,大妞!我当时颇感困惑,但也没有多言。

没过多久,家中祭祀活动就结束了。随后前往祭拜我爷爷的爷爷和奶奶的奶奶,在这之前,我和奶奶做了很多很多金元宝,做着做着,我竟然折成了一条小船。妈妈还开玩笑说:“你要是送给他们一艘船,去海洋里玩耍吗?”大家听了都笑起来,我的脸一下子就发烫了。祭拜祖辈的祖辈,跟以往的完全不一样,他们的住处在山岭上,我们得跋涉数千米才能抵达那里,没有新鲜蔬果,只有货币。母亲讲过:“只要有钱!他们想要什么就能得到什么。因此就没带其他物品。一直走、一直走,最终抵达了,我们全家的祭奠仪式也很快结束了。

这次祭拜祖先的经历令人意犹未尽,不仅让我了解了故乡祭拜先人的习俗,还让我品尝到了可口的食品

介绍我的家乡作文

我对家乡记忆犹新,其中最难以忘怀的便是当地橙子树随季节变化的景象。

春季,橘树萌发新叶,那些浅绿的新芽稚气地从枝干间探出,立刻映入眼帘这如画般的天地,它们雀跃着向我们挥手,蹦跳着,片刻又摇摆着它们的小脑袋,仿佛在向我们称赞自己:“我又换上了崭新的外衣,看,我多么美丽啊!”细雨绵绵不绝,从那些顽皮的小嫩叶上冒出一簇簇白胖的花苞,花苞生长迅速,没几天就绽放了。花朵绽放之时,洁白的花瓣在绿叶的映衬下,愈发显得漂亮,那馥郁的香气时常吸引几只小蜜蜂,它们在勤劳地进行授粉,采集花蜜。一阵轻风掠过,花瓣纷纷飘落,宛如鹅毛大雪般纷纷扬扬,又似柳絮漫天飞舞。渐渐地,在花苞的根部,显现出一个个如同小玻璃珠般大小的浅绿色果实,这就是幼橙。

炎夏来临,新叶慢慢伸展,色调慢慢转为墨绿。叶片越积越多,逐片叠加,层层叠叠地拥在一起,几乎望不见枝干。小橙子也不示弱,逐步成熟,个个滚圆,外皮青翠,远远缀在枝梢。

时间飞逝,秋天已经来临,橙子成熟了,那些橙黄色的果实藏在枝叶间,非常显眼,从远处就能看到它们。摘下一个品尝,味道又酸又甜,非常美味。

不知不觉间,季节更迭,已是寒冬,凛冽的北风刮个不停,不少树木都已秃枝,唯独故乡那棵橙子树,依然枝繁叶茂,宛如松柏般常青,风采不减。它坚韧地对抗着风雪,始终保持着苍翠的色泽。

我爱我的故乡,更爱故乡的橙子树。

介绍我的家作文

我有一个温暖舒适的家。现在我带你去我家看看吧。

刚一进到门口,就进入了一条安静的小通道,通道的两侧,分别有三间休息室和烹饪间,抬头可见一根粗大的鞭炮,旁边还有两簇红彤彤的辣椒,是去年新添置的,这些装饰让家里洋溢着节日的气氛。

穿过通道,便来到宽敞的起居室,前方墙壁上装置了一台电视,周遭浅色的墙纸营造出温馨的居家氛围。对面摆放着一张茶几,旁边是一套鲜红色的皮质沙发。东北方位安放着一台立式制冷设备,四季的舒适生活全靠它调节。设备旁边生长着一株吉祥树,这株植物的岁数比我还要长久。所有物件都显得那么和谐,那么漂亮!

往里走,那个最宽敞的房间,是爸爸妈妈的卧室,两面墙各放着一个衣柜,一张双人床铺在房间中央,床的对面安放着电视机,我们家因为这台电视机还闹过一场不大不小的纷争呢!当夜幕降临,电视刚刚开启,父亲反应迅速,调出了成龙主演的格斗剧,母亲随后不甘落后,切换到了韩国家庭剧,我这个家里的小主人岂能坐视不管,便启动了当下最火爆的综艺节目,弟弟见状勃然大怒,猛地合上了电源,你们就瞧好吧,我们全都目瞪口呆,就在这片刻,大家都被弟弟的可爱举动逗得哈哈大笑。

我的卧室,是专门供我处理事务的地方。所有的功课都在这里完成,那两个书架堪称我的珍藏库,写好的作业可以在这里尽情探索书籍的世界,书桌旁还摆放着一台电脑,它不仅辅助我学习,也能让我享受娱乐时光,偶尔还充当我的工作助手……

我的卧室,是我的专属空间,我在里面阅读书籍,当需要玩耍时,会锁上门,这样就能拥有一个可以尽情玩乐的私密场所。

我的家依旧那么温馨,那么安逸,而祖国这个庞大的集体,难道不更加温馨,更加安逸吗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本站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