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鸡坠楼男孩家长竟欲将牛顿告上法庭?快来科普洋葱新闻

2025-10-08 -

信网9月5日通报 9月标志着新学期的开始,但在8月30日凌晨时分,南通海门一名13岁少年从舅舅住处窗户处跳下,最终不幸离世。这位少年的家长在极度哀伤中,向媒体透露说“都是因为游戏惹的祸,他一直沉迷于那个叫吃鸡的游戏(绝地求生),还在模仿游戏中的角色行为。”家长认为孩子受到了游戏的影响,无法辨别真实世界和虚拟环境,因此酿成了这起令人痛心的悲剧。

顷刻间,“少年深夜沉迷手游意外离世”的消息广为流传,青少年过度游戏的现象再次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

人民日报、光明日报连日刊发网游防沉迷文章

事情逐步升级,许多网民和新闻机构开始关注这位家长争取权益的经过,九月四日,署名为“知名体育博主”的@洋葱体育报在微平台上发布的“吃鸡游戏坠楼男孩家长计划起诉牛顿”文章迅速走红——有消息称,小徐的母亲前天又联系了记者,声称要将牛顿也推上被告席。小徐的母亲说,倘若没有牛顿发现万有引力,地球上就不会存在重力,从高处落下也不会造成伤害,她的儿子就不会遭遇不幸。“我儿子肯定是牛顿害死的!法院一定要为我们主持公道!”愤怒的郁女士喊道。

紧接着@沧州普法办公室把那些信息当作报道来发布,@安徽普法也进行了转发传播。

南通电视台《城市日历》栏目披露,实际情况是,男孩的母亲从未提及过要起诉牛顿,这个说法根本不存在。

对于这个情况,四川省自贡市公安局的相关警务人员在其官方账号@盐都小警察 上,对这个不实的消息贴上了#微博辟谣#的标识,并且新浪的官方账号“@微博辟谣”也进行了转发,澄清了事实。

小编留意到,@洋葱体育报的微博简介上写着:他们报道的内容全是虚假信息。因此,“跳伞少年家长计划起诉牛顿”这条消息就是假消息,是个典型的“洋葱新闻”。小编查看这条“报道”的热门评论,发现网友们大多在开玩笑,显然他们早就清楚博主发布的内容性质。

该组织名为洋葱,源自美国,专门创作讽刺性新闻报道,其素材源自真实事件,但内容经过虚构加工。所有故事均属编造,并非凭空捏造,而是借助荒诞的想象展现对现实世界的看法,属于一种独特的社会评论形式。该组织之所以备受关注,关键在于受众明确知晓其内容为虚构,通过这种貌似严肃的胡言乱语,向沉闷的世间投去轻蔑的一笑。

近年来,涉及洋葱新闻的误传屡见不鲜,今年年初,一款名为《旅行青蛙》的网络游戏迅速走红,紧接着便有说法称:“这款游戏被指是‘生育意愿评估工具’,理由是日本人口生育率持续走低,相关部门与游戏制作方合作,意在筛选出有生育打算的年轻人,此消息实为某篇洋葱文章的改写版本。”

一个名为“@洋葱日报社”的微博账号简介是“反正我们的报道都是虚假报道”,该账号发布了如下内容:《青蛙旅行》被揭露是一款“生育欲望评估工具”。

这个所谓的“洋葱新闻”跟文章开头转述的网上传言几乎完全一致,唯一不同是将“旅行青蛙”和“青蛙旅行”这两个游戏名称互换了位置。很容易看出,在制作这则假消息时,制作者刻意把《旅行青蛙》的游戏名称颠倒了顺序,借此对游戏特点以及日本低生育率的现象进行讽刺。但是,由于这条“假消息”持续被大量传播,《青蛙旅行》这个标题被人蓄意或无意地替换成了《旅行青蛙》,从而引发了各种传闻。

今年三月,有关武汉某中学部分初二学生成立了一个“反向二孩团体”的新闻在网上引发关注。该团体现有108名成员,性别比例均等。入会需缴纳200元费用,目前有众多单身同龄学生渴望成为其中一员。根据上观新闻的披露,所谓“武汉中学生反二胎联盟”的消息,其实是一篇早在2016年就已面世的“洋葱新闻”。

洋葱新闻之所以被称为“洋葱”,比喻事件由多个层面构成,需要逐步剖析,从不同角度审视,才能洞察真相。这类新闻多数带有幽默色彩,却徘徊在真实与虚假的模糊区间,导致许多网友难以分辨。一旦此类消息被轻易抹去负面痕迹,伪装成正规新闻出现在大众媒体上,极易引发公众的困惑与不安。

近些年,所谓“洋葱新闻”慢慢成了捏造不实信息的代名词,造谣者利用它煞有介事地进行散布,这样一来,“洋葱新闻”就不再是以真实新闻事件为基础进行夸大、戏谑的定位,反而彻底变成了令人不适的假新闻。

最终作者认为,民众在欣赏讽刺性消息的诙谐手法时,前提必须是明白其虚假性,这一点非常关键,不容忽视。当前网络信息传播速度极快,恶意制造虚假信息的人却毫不收敛,他们不断编造诸如拐卖儿童、凶杀案件、食物有害健康之类的谣言,倘若讽刺性报道被别有用心的人利用,那岂不是为造谣者提供了便利,让他们有了可乘之机。

所以,”洋葱新闻“恶搞可以,但要有底线!

作为媒体,要为广大读者客观普及!

作为受众,要多搜索多查询,做到自己心中有杆秤!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本站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