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路种黄豆的笑话,背后隐藏的问题令人深思

2025-10-15 -

黄豆原本适合栽种在土壤丰饶的平原或者山岭地带。然而最近有人尝试将黄豆栽种于不恰当的地点,竟然选在了刚刚铺设完成的沥青路面上。这种做法实在令人难以置信,完全出乎一般人的预料。

根据7月26日《新京报》消息,今年上半年江苏泗洪县内多条铺设完毕的柏油马路,即将正式开放通行,却在夜间被大卡车拉运泥土覆盖,随后种上了黄豆,并且树立了“地已种黄豆”的标识。

为何要种植黄豆呢?由于这种作物发育很快,播撒到田地之中四五天就能见到新芽。此次黄豆也声名鹊起。

泗洪县相关部门始终没有公布任何回应,不过民间猜测和散播的缘由大致可以确认,目的是为了迎接国土部检查组的秘密考察,目的是核实农田耕地的实际应用状况。其实,只要依照规定和政策来建设道路,本该是造福国家与民众的善举,为何却要担忧国土部的突然检查呢?真相其实很明了,倘若传言属实,便意味着铺设道路所侵占的土地并未通过合法程序,换言之,所建道路属于违规工程,触犯了国家相关法规,无法公开接受审查,因而策划了这种反常的隐蔽手段。

实际上,现实生活中跟这种“在马路上种黄豆”的情况相似的还有很多,例如,某些人为了应付绿化检查,会在光秃秃的地方刷上颜色,在已经征用的土地上竖起木制标志;某些人为了应付卫生检查,会进行大规模的临时整治,要求各个单位划分区域各自负责清洁;某些人为了应付建筑规模不超过标准的检查,会将新建的办公楼闲置不用,即便使用也不悬挂标识,临时将办公场所挤在一起等等。一句话,应付检查没有做不到,只有想不到。

必须反思的是,“道路种植豆类”这种明显站不住脚的方法,怎么还能公然实施?“道路种植豆类”清楚是自欺欺人的把戏,为何当地官员没有反对意见?我们的监察机构又起什么作用了?设想一下,如果没有民众举报、媒体曝光,泗洪等地的手段虽然笨拙,但要躲过审查,难道不是很容易?土地覆盖了违规的真相,移除土地之后便是亮眼的成就,你为当权者的“巧计”担忧,当权者却在为自身的创新暗自叫好。

“道路栽种豆类”,何人造就了这等异象?显而易见,首先是行政机构的胡乱行事。明明知道项目不可实施,却仍旧强行推进。出现违规行为后,并非坦白问题,寻求妥当的解决途径,反而企图用耗费民力财力的手段蒙混过关。其次,管理方式存在不足,如此简单粗暴的手段都能蒙混过关,只能表明,当前的管理方式,更像是无头苍蝇;再者,民众的声音被压制,否则,这种自欺欺人的欺骗把戏,又怎会能够大张旗鼓地公演。

“道路栽种豆类”事件被新闻媒体披露后,迅速成为公众闲暇时议论的焦点和嘲讽的对象。然而,这个段子却始终无法让人真正发笑。由于泗洪当局策划的这一闹剧,暴露出行政机构胡乱行事和监管单位履职不力的状况依然突出,此外也让我们深刻意识到,中央要求整治包括形式主义在内的“四风”问题,前路依然任重道远。(责任编辑:刘舒尹)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本站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