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人又闹文字笑话!日媒称祸起废除汉字?
海外网9月4日消息,韩国人舍弃汉字后遭遇诸多始料未及的麻烦。韩国近代接纳了许多源自日本的汉字词汇,但随后彻底摒弃汉字,仅使用表音文字谚文书写,导致民众在理解语句时遇到障碍,甚至引发不少令人啼笑皆非的状况。日方媒体指出,日本人稍加思索就能察觉到逻辑上的错误,而韩国人却对相关问题不加分辨地接受,这种现象与汉字被废除后产生的后果密切相关。
韩语汉字词中8成是和制汉字词
据日本mag2网站消息,朝鲜半岛先前都属于汉字文化圈,若以汉字记录,诸多词汇便易于理解,对旅行者而言也颇为便利。然而韩国人改用读音近似汉字词的表音文字,由此引发诸多不利影响。
丰田有恒在《韩国不能复活汉字的理由》一书里写道,韩国许多汉字熟语源自日治时期的日语表达,明治维新之后,日本积极引进欧美文化科技等成就,创造出伦理学科学报章等诸多译词,连汉字发源的中国也加以采纳。目前韩国使用的汉字词汇里,超过八成都是日本制造的汉字词。在日据时期,日本于政治、科技、商业及体育等层面快速实现现代化,韩国与此相关的诸多术语,几乎都源自日文汉字词汇。
诸如,在科研和数理范畴,与科技相关的汉字词汇有:学理、化育、物理、引力、重力、密度、构成、体积、加速度、电位、电动、元素、原子、分子、盐酸、算法、代数、几何、微分、积分、函数等。在商业领域,涉及组织架构和管理的汉字词汇有:社长、常务、部长、科长、手续、组合、株式、支付、赤字等。
韩国借助吸收外来汉字词汇,掌握了近代科学技术,于近代商业活动中逐步开展起来。
废除汉字惹的祸
近代韩国在科技发展、商业活动、交通运输、法律制度和政治领域,大量采纳了源自日本的汉字词汇,不过自1970年起,汉字逐渐被排除出小学、初中及高中的教育课程,这一做法引发了诸多不良后果。
韩文里同音的汉字比日文数量要大很多,这就造成韩文里存在许多读音相同但意思不同的词。例如,长、葬、场这几个字读音一样,因此会长、会葬、会场都属于同音词,当念出“会长来会场会葬”这句话时,听起来会让人觉得既好笑又荒诞,所以仅凭语感很难分辨。口语对话时问题尚不突出,可一旦写下来,就很容易影响意思的准确表达。
在韩文语境里,神社和绅士的发音如出一辙,当被问及“靖国神社”这个名称时,不少韩国年轻女性竟将其理解为某个杰出的男士,回答说可能是某位有成就的人物。
日本人要是全部用平假名书写,没有相当的心理准备,就没人能看懂,阅读效率会显著降低,每年根本不可能读完5.3本书籍。
韩国人的思考能力显著下降
日本news网站披露,在日本的韩国殖民统治期间,韩国民众普遍采用难度较高的汉字,多数人缺乏读写能力,整体识字程度低至6%。为此,日本大幅扩充了教育设施,学校数量激增至5960所,以此向民众推广谚文,这种文字功能类似日语中的平假名与片假名。彼时社会广泛使用的是汉字与谚文并存的书写方式。得益于福泽谕吉的推动,朝鲜人的阅读能力在1943年提升到22个百分点。
不过自1970年起,韩国逐步舍弃汉字,仅采用表音文字谚文书写。许多人认为,随着汉字的废止,韩国人的思维水平明显降低。
日本拓殖大学国际学院教授吴善花表示,近期,韩国部分研究人员由于缺乏汉字知识,完全无法研读历史文献。所以,韩国民众难以认识本国往昔的真实情况,反而将一些自以为是的想象当作本国历史来接受。(编译/海外网 巩浩)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本站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