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谁能恒赢!聊聊三马与许家印背后的心酸往事

2025-10-19 -

昨日传出消息,众安保险、恒大以及万赢证券三方再度联手,组建了一家名为“恒赢证券”的新公司,该机构为内地与香港的合资企业,目前正积极申请成为具备全面业务资格的证券公司。

大家都很清楚,众安保险是由阿里巴巴董事局主席马云、中国平安保险董事长马明哲、腾讯CEO马化腾于2013年共同创立的互联网保险公司,当时“三位大佬联手卖保险”成为社会热议的话题,过了三年,他们再次合作,这次进军的是金融行业的重要板块——证券业务,并且邀请了近期表现突出的许先生参与其中。

这几位企业家似乎打算在互联网金融行业这片有利的领域再取得成功,为此他们为这家尚未获得牌照的证券公司构思了一个引人注目的名称“恒赢”。这个名称显然是将恒大地产的“恒”字和万赢证券的“赢”字结合起来的,同时寄托了希望在风险较高的金融证券领域中能够持续获胜的期望。

那些商界翘楚纵然是精英中的精英,却都清楚一个道理,世间没有永远的赢家,毕竟他们也都曾遭遇过困境,经历过失败,显得十分落魄。

马化腾

现在的小马哥在公众面前经常佩戴一副眼镜,显得文质彬彬,并且总是流露出充满信心的神情。然而他也有过非常狼狈的时期,曾经有几位联合创始人四处奔波,试图将腾讯出售,却始终找不到愿意收购的买家,主要原因是当时没有人能够理解腾讯的盈利方式。

那个季节同样属于秋季,高交会期间腾讯公司忽然收到一个来自美国的厚重信封,拆开后发现是美国在线的英文法律文书,该公司已向美国地方司法机构提起诉讼,指控OICQ侵害了ICQ的知识产权,要求腾讯终止使用相关域名,并将它们交还给美国在线。

腾讯正面临诉讼困境,同时OICQ的用户数量已突破百万大关,公司开销持续增大,资金日益紧张,账户里仅存一万块钱,几位创始人被迫采取双管齐下的措施,一方面进行融资并削减员工薪资,另一方面开始考虑将公司出售的可能性。

马化腾最初提出的交易金额为三百万,然而至少有六家企业选择放弃购买腾讯的股权,几乎所有的接洽对象都坦言无法评估腾讯的技术实力及无形资源,甚至仅以电脑数量、桌椅等有形资产来衡量公司价值,最高的报价也仅达六十万,这一状况令马化腾倍感失落。

资金链岌岌可危之际,几位公司发起人不得不放下身段向众多熟人筹措款项,深圳本地略有交情的个体几乎都被他们求助过,其中两位经济宽裕的友人分别解囊资助了腾讯元和元,马化腾随后提议用公司股份抵偿债务,对方们却均委婉拒绝,甚至有位人士十分大方地表示:“你确实周转不开,不用偿还也行,但我对股票没兴趣。””(我觉得这个人现在要哭晕在厕所吧)

后来众所周知IDG与香港盈科成为腾讯当时的救命稻草,协议达成之际,腾讯账户已经耗尽所有资金。

我想表达的是小马哥账户每日的盈利亏损都以亿元为单位计算,然而这些数字相比之下,似乎都不及往昔账本上那几万元所带来的冲击力。

马云

马云的遭遇好像比马化腾更为不顺,毕竟马化腾至少面容还算过得去,并且有个富裕的家庭背景,但马云仅仅因为外貌问题就两次被解雇,原本高考失利还要经历当酒店员工、申请警察职位被拒的窘境。

马云的经历比起马化腾更加鼓舞人心,更像是底层奋斗者的成功典范,他的开创事业如同当下多数寻常百姓的创业过程,同样布满坎坷,实际上马云并非一开始就投身阿里巴巴,也不是后来广为人知的中国黄页,在这之前,他还曾有过一次创业尝试。

海博翻译社是马云的初次创业项目,在杭州创办了当地首家翻译机构。该机构起步时遭遇经营困境,首月营收仅700元,但月度租金却高达2400元。为维持运营,马云决定将翻译社半数铺面出租给他人,同时本人另谋第二职业,背着麻袋赴义乌采购鲜花、手电筒、内衣、袜子及工艺品等商品进行销售,并且需要亲自上门拓展客户。

据说马云创业期间有个挺让人感慨的经历,阿里巴巴的团队在北京承接过一项政府任务,在北京的十四个月里,马云从未带团队外出游玩,直到最后一天,他们才决定前往长城。夜幕降临,在一家鲜为人知的餐馆,外面正下着鹅毛大雪,大家纷纷举杯畅饮,大快朵颐,随后相拥而泣,接着齐声高唱《真心英雄》,唱完这首歌又唱起了经典老曲,一首接着一首,这其实也暗示着此刻马云已经经历了第四次创业的挫折。

嗯,马云三十岁时已经四次投身商业征程了,你三十岁还在犹豫是否要开创事业吗,尽管他早期的尝试都未能成功,但他从未放弃过奋斗啊!

后来,正如你了解的那样,阿里巴巴已经创立成功,变成无数年轻女性、家庭主妇热衷的购物乐园(哦,双11又要临近了……),然而你可能不清楚,在马云最为艰难的时期,银行账户里仅剩下200元(我估计你未曾如此困顿过……)。

马明哲

马明哲的知名度远不如马化腾和马云,多数人对他知之甚少,不清楚他的影响力,不明白他为何能与那两位巨头平起平坐,或许是因为大家的心思都耗费在微信的闲聊和淘宝的购物上了吧。

有人评价马明哲非常夸张,称他为非人类的存在,认为他如同神明一般,这种说法或许有些夸张,毕竟人无法成为神,然而他创立的平安集团早已深入人们日常生活,平安银行、中国平安、平安证券、平安信托等品牌随处可见,在互联网领域他或许不如马氏兄弟出色,但若论及金融行业,这两位马氏人物可能都要逊色几分。

平安公司于1988年刚成立时,只有13位职员,当年的营业收入为418万元,获取的净利润是190万元。彼时它是一家专注于财产保险的机构。到了2015年,平安已发展成为中国领先的三家综合金融服务企业之一,其总资产规模达到了4.77万亿元,雇佣的员工数量以数十万计,当年度实现的净利润金额为651.78亿元。

然而马明哲并非一路坦途,他的人生中也有过不那么光彩的时期,尤其值得提及的是他在投资欧洲富通银行时遭遇的挫折。

2007年11月27日,平安集团动用大约18.1亿欧元,在二级市场上直接购入欧洲富通集团9501万股股票,这部分股份相当于富通集团整体股本的4.18%,由此,平安集团立刻转变为富通集团的最大单一持股人。

富通集团位列欧洲顶尖金融企业行列之中,在2008年《财富》世界500强榜单上排名第十四,在其商业与储蓄银行领域更是稳居全球第二的位置。

情况很快发生了变化,受金融危机冲击,平安保险集团关联的富通集团成为最先遭遇困难的金融机构之一,富通集团的股价在2008年9月底已经跌去了超过七成,平安保险集团在当季财报中披露了净亏损七十八亿人民币的数字,富通集团随后被政府接管,并以打折的价格出售,中国平安因此蒙受了二百二十八亿元的经济损失。

他决定辞去丰厚的报酬,马明哲解释说,这是他作为企业领导者,针对收益下降所采取的“个人回应”。

你可能不知道,马明哲的年薪是千万级别……

许家印

当然,如今恒大企业的掌舵者许家印可谓声名远扬无人不晓。然而当初这位来自他乡的男子辞去河南钢铁厂车间主管的职位,南迁之际,无人知晓其身份。但这个异乡客在这片湿热的环境里迅猛发展,最终成为这座城市中为近十万员工遮风挡雨的参天大树。

南下的那段时间,许家印负责的第一个工程就获得了数以亿计的丰厚回报,然而他个人的月收入却仅有区区三千余元,当他鼓起勇气向主管申请将年薪提升至十万元时,主管却毫不留情地驳回了他的请求,于是他最终选择与领导解约,另寻出路!(现在你可以好好估量一下自己的价值,明天就去跟你的上司说再见吧)。后来他创办了恒大(据说成功人士都是一言不合就投身创业的)。

恒大经历并非坦途,2008年,公司首次公开募股计划受挫,创始人许家印被视作落败者,更被讥为“好高骛远之人”,彼时流传诸多笑谈,例如许家印曾求助于万科掌门人王石,欲为公司注入资金,但王石未予援手,于是他转而赴港与商人彤叔商议合作,由此促成二人与许老板间的情谊。

当然,往昔之事已变得不再重要。马化腾、马云、马明哲、许家印他们并非永恒的胜利者,然而他们最终都赢得了结局,因为他们从不轻易放弃。

我们其它小伙伴

21金融圈

ID:

长按并识别关注

21金融圈:在此,可助你探究根本,明晰金融内涵,培养金融视角,进而加入金融圈子。

牛熊档案

ID:

长按并识别关注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本站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