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个扎心又好笑的生活段子,看完让人嘴角疯狂上扬
十则令人感慨又发笑的日常趣闻:读完后笑得合不拢嘴十则令人感慨又发笑的日常趣闻:读完后笑得合不拢嘴
你有没有发现,现在看病不像看病,像解密码?
医生轻点两次按键,药方上布满了每日一次,每日三次,需要时用,你敢质疑吗?
问了怕被说不懂科技,不问又怕吃错药。
一位老者站在自动设备旁呼喊“小度小度,生成文件”,设备随后真的打印出纸张——之所以如此,是因为旁边的医护人员通过移动终端远程操作,他误以为是人工智能有了自主意识,实际上不过是人与机器协作的寻常现象。
孩子写文章,起头总写“根据网络信息显示……”老师看后,在批改时写道:“你父亲不是搜索结果,他是你父亲。”
用人工智能完成学业任务并非偷懒,而是孩子明白,作品越贴近计算机生成,越有可能获得高分。
家长还夸:“这孩子进步真大。
”殊不知,他只是把人类的情感,交给了算法去编造。
直播带货现在连医生都不放过。
你前往社区医疗机构取药,期间留意到邻近的直播画面中,有声音高呼:连续点击表示赞赏,该药膏与医生开具的处方药剂是同一类型。
你误以为他贩卖的是商品,其实贩卖的是信赖——病人信赖的不是药膏,是那位身穿白衣的医生,即便是直播时也不愿脱下它。
那位超市主人在网络平台展示白萝卜,无意间念错一句“购此品赠便物”,随即众多长者在场外等候,其队伍之长,甚至超越了购买蔬菜的人群。
不是她们听不懂,是她们想听那句“3、2、1,上链接!
”——这声音比打折还上头。
你嘲笑她们天真,然而你观看短视频时,同样会响应“家人们”的号召喊出“加油”。
最绝的是视频会议。
你开着静音,假装在听老板讲话,其实正给娃喂饭。
突然他点名:“小王,你来说说方案。
”你慌了,赶紧开麦,结果背景音是孩子哭、狗叫、锅烧糊了。
全场沉默三秒,有人憋不住笑出声,老板说:“挺好,真实。
扫地机器人最近开始偷钱了。
不是真偷,是它老往沙发底下钻,主人藏的零钱全被它卷进底盘。
你打开后,发现里面只有些尘土,并且有三张五元纸币,两张十元纸币,另外还有一张纸条,是女儿留下的,上面写着:“机器人,替我保管,不要告诉妈妈。”
我们常说科技影响生活,其实真正变化的,是我们如何将离奇,当作寻常。
不是设备变得灵巧了,是我们过于善于自我蒙蔽了——用人工智能代笔作文,是担心被教师察觉到写作能力不足;让医师公开售卖药膏,是害怕他不获得你的信赖;就连清洁机器人藏钱,我们都以为它在替我们守护那些不便言说的微小隐私。
你并非在顺应潮流,你仅仅借助诙谐,在暗地里宽慰自己,生存得太费劲了。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本站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