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州·华胥引来袭!欢迎光临快乐草小说http://12txt
【楔子】
一、殉国的公主
茶楼当中的说书之人,只要是稍微有些岁数,大概都听闻过六十七年之前,在卫国都城内发生的一件过去之事 。
那桩事理当是何种模样,现今已然没人能够说得清楚,然而有关此事的每一段评书,无论其中的具体历程变成咋样,用来填充故事的因果关系向来是如初始一般保持不变的,句号结尾。
卫国国君早些年得罪了陈国,四年后陈国逮着一个机会,陈世子苏誉挂帅亲征直接杀到卫国王城并且大败卫国,软弱的卫王室选择臣服,卫国最小的公主叶蓁却抵死不从,她盛装站在王都城墙上,上斥国主,下斥陈军,一番痛斥后对着王宫拜了三拜,飞身跳下百丈城墙以身殉国。
史官撰写历史,把它称作一则传奇,而且还有后世的帝王,在史书的旁边,亲自挥笔批注,表明卫公主叶蓁展示出了卫国最后那一点骨气,是个烈女子。
历经六十七年,大胤时而分,时而合,合了又分,分了又合,往昔之事距离太过遥远,寻常百姓遥念它,恰似遥忆一段传奇。叶蓁公主以身殉国的举动,固然感人至深,然而在褪去其神圣之态与风华之后,却比不上一段风月那般,能长久地让人沉醉其中。
比如在陈卫之战里头,最能够勾起众人兴趣兴致的,一直都是她和陈太子苏誉之间那段模模糊糊的纠缠瓜葛,虽然谁也不清楚那到底是不是真实的。
大胤史书对苏叶二人有牵扯方面的记载,不过记载的分量不多,仅仅记了一件小事,这件事讲陈世子苏誉在卫国朝堂受降之际,接过卫公呈上的传世玉玺,那时他曾向卫公发问说,听闻贵国文昌公主是当世第一的才女,琴棋书画各个方面都精通,特别擅长画好山水,卫公立曾拿着这枚传世玉玺与她作比较,不知本宫今日有没有这样的荣幸,能够请得文昌公主为本宫画一幅扇面,文昌公主正是以身殉国的叶蓁的封号,其取的是文德昌盛的意思。
史书之上,记载极为稀少,当年知晓内情之人,在这六十七年的世间情事辗转里,早已化作飞灰,这一桩悲壮且具传奇色彩的旧事,便随之被尘世光芒掩埋得几近穷尽,民间虽存在传说,也仅仅是捞取到一个模糊影像,并且不知其真假,而要是真的需仔细梳理一番这个故事,却还得回溯回去,从六十七年前那个春天提及。
二、国破
67年前的那个春天,江北大旱,持续半年,老天爷未曾施恩落下哪怕半滴雨水。大胤诸侯国里的卫国,建置在端河河畔,也仅能勉强让百姓有口水喝,依靠天然降雨的地里庄稼没水可灌溉,全都干渴至死。仅仅两个时节,大卫国便满目疮痍,饿死的人横七竖八,景象凄惨已极。
卫国的那位国君,昏庸了大半辈子,被这一场天灾刺激,头一回从脂粉堆当中明白过来,急忙下令各个属地大力打开粮仓,赈济众多百姓,国君虽说一夕之间变作圣明公侯,可长久积累下来的积弊一时半会儿没法彻底根除,开仓放粮的命令一道一道传递下去,官仓开了,粮食放了;大量的粮食一层一层辗转而下,到了百姓跟前只剩下一口稀薄的粥,百姓们眼巴巴看着官府赏赐的这口粥,没想到这口粥确实只有一口,只够到阎王殿的时候不至于空着肚皮 。
活路被眼看断了,百姓们只好就地着手选取材料,举起竿子起来反抗。出师必须要有名义,造反的百姓顾不上什么君民之间的道理,只是说,上天很久都没有降下雨水,这是因为卫公没有德行,冒犯了上天的愤怒,要想平息苍天的怒火,必须得把没有德行那个人卫公赶下王位。
谣言,以八百里加急的速度,一路传至,王都深宫里,深宫里的国君,被这番,大逆不道的言论,砸得惴惴然,立时,于朝堂上,令诸臣子,共商平反之策。众臣子,深谙为官之道,然而,以两三句为标,耍弄耍头,再道声,我主英明,即便尽皆所有,而尽皆是各自相应的本分。只有个,新接替父辈衣钵的庶吉士,如今且算作是,尚未娴熟火候,做得不够火候,老实讲道:“都说,雁回山,清言宗里,惠一先生,有大智慧,若能,将先生,请出山门,或可,有兵不血刃的良策。”清言宗,是卫国的国宗,为卫国祈福,护佑卫国的国运,这一代的宗主,正是惠一。
那一年,大约是注定了卫国气数即将耗尽,就在卫公派遣使者前往国宗去相请慧一的那一夜,八十二岁高龄的老宗主咽下了最后一口气,与世长辞了。惠一辞世之前留下了一个锦囊,锦囊中是一张白纸,白纸上的八个字拼凑成了一句大白话,写的是“岁在辛巳,大祸东来”。卫公手捧着锦囊在书房里闷坐了一整晚 。房外的侍者半夜打起了瞌睡 ,朦胧之中听到房间里传来了呜咽的声音 。
惠一掐算精准无误,刚进入九月九之后,与卫国有一衣带水关系的陈国,便挑选了一个名目,大规模出兵侵犯卫国。这个名目中提到,年前诸侯举行会盟之时,卫公将弓箭弯曲,蓄意射中陈侯的半片衣角,在公然情况下,轻视陈侯的君威,对整个陈国进行了羞辱
十万陈国大军,带着风雨般的气势前来,一路上,几乎没碰上任何阻碍,且不到两个月时间,已然在卫国王城之外列好阵势 。
看这场仗,全天下把它当作了看一场笑话,陈侯手下有几个不正经的幕僚,甚至背地里办起了赌局,赌那昏庸的老卫公还能够支撑得住多长时间,陈世子苏誉正好路过这里,押上了一枚白玉扇坠儿,摇着扇子说道:“至多明日午时罢。”。
次日正午,懒洋洋的日头窝在云层后,只露出一圈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本站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