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谈女生节与妇女节:一日之差,二者真的水火不容?
是到底过女生节,还是过妇女节呢,这在年轻妹子眼里绝对是一个比万有引力都坚定的答案,那肯定是过女生节呀!
一日之差,水火不容
受“一日之差”影响,不少人对这两个节日抱持错误理解,进而加以污名化,致使越来越多人因这两个节日而变得像是处于水火不容的状况。
关于妇女节的认知,不少是借由三八妇女节体现的,妈妈会借此获得半天休假,这是个感恩女性、给予女性休息时间的日子。唯有等到结婚且生育小孩后才会拥有这般福利,在此之前,女生节才属于自己的专属节日。
三八妇女节这样的国家法定节假日只有建立劳动关系的女职工才享有,然而这种理解却是错误的。
就是说,那些处于未婚状态的职场女性,你仍然是能够享有妇女节所带来的福利待遇的。或许会有一些人,嘴上表达着不同意,但心里却是欢欢喜喜、乐滋滋的 。
不过,依然存在着数量日益增多的单身女性白领对“妇女”持排斥态度,她们觉得妇女是土里土气的、跟不上潮流的、已然过时的,“妇女”这个词汇与自身的年轻美貌不相匹配,故而年轻的白领们更倾向于过女生节,而非妇女节。
微博上,甚至存在一个热度颇高的话题#女生节取代妇女节#,有人宣称自己对妇女这个称谓不喜欢,觉得不管处于何种年龄阶段,只要自身状态良好,便可将自己归入年轻女孩子这类范畴 。
女生节太过美好,“妇女”二字难开口
一名二十岁左右的男性,当被评价为“他是个真正的男人”,又被评价“他终于成为了真正的男人”时,必然会十分开心,原因在于这意味着他的成熟,意味着他的独立,意味着他值得信任,意味着他能够担负起责任。
然若将其中“男人”置换成“女人”抑或是“妇女”,以此去评鉴一位年岁相仿之女性,那你可就惨喽!
倘若女生节、男生节只是当作校园文化存在,并没有什么不合适之处,然而仅仅过三七,却抵触三八,如此这般是不正确的,甚至属于歧视行为。
相信大家都有大学女生节拉条幅的经历吧。来回忆一下。
女生节,有着最经典的横幅大战,在那前一晚黑夜降临的时候,男生们静悄悄地于校园之中挂起了红色横幅,横幅上是遍布校园的、脑洞极大开到天际的祝福,那些祝福让哪怕身为段子手的人见了读后,都会从心底油然而生一种自愧不如的感觉。
但是,这种情况总会让人感觉,就中国的少男少女分别作为个体来讲,他们是胆小且压抑的,而且存在必须集体去示爱或者集体去耍流氓这样的状况。
女学生不想过三八节,这还能够被理解,然而,要是走出校门已经很多年的女性,也对妇女这个词汇表示反对,那么这种刻意去装作年轻的行为,总归会让人感觉有点不协调。
女生节、女神节,还源于商家的“阴谋”
不管是三八节、三七节,都被商家们打造成了“女生节”“女神节”这般的圈套,这类引发虚荣心的用语,反倒成为了别样的购物节或者情人节,而且没完没了地攀比收到男友或者老公的红包数额 。
用低价、折扣以及促销这种消费至上主义来麻木你,通过无数营销号疯狂对你进行洗脑,告知你买买买便能够貌美如花,进而成为高高在上的女王以及女神,致使你沉迷于买买买所营造的精致生活假象之中,却将努力与奋斗统统抛在脑后。
好多女性于这一日都大肆购物,购买护肤用品,选购美容仪器,还购置漂亮的衣裳、包包、裙子、鞋子,又购买减轻家务劳动的扫地机、吸尘器、洗碗机,甚至在妇女节来临之前就预先请假去愉快地游玩回。
没有经历过女性解放运动的女性,出生在男女平等观念普及的年代,若单纯以肤浅含义理解妇女节,那无疑是忘记了前人的努力,忘记了前人的抗争,埋葬了应有的自我意识。
做一名光荣的劳动妇女,有什么不好?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本站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