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携相机集大成者?大疆DJI Pocket 3全面评测与真实体验

2025-10-30 -

这是我第一次使用大疆系列,11月2日上手的。

目前来看,就画质而言,从产品形态来讲,以及从使用体验出发,我觉得这一代 3 是极为物有所值的产品,拿到手后简直是疯狂拍摄 。

简评:超高集成度的产品形态+极其可用的画质

大疆 Dji 3 此次呈现的状况是拥有手持稳定云台,配有一英寸底,且此底为全栈式,它此外还支撑那种极为好用的智能跟随功能,其自身属于一种相当上乘的集成方案,并且在当前市面上是独一无二的。

在稳定性方面表现得极为出众,除去Z轴(亦为上下垂直方向)以外,在其他各个方向均具备良好的防抖性能,只要不是在竖直方向抖动得特别剧烈,大体上能够拍摄出优质的画面。

与此同时,它自身配备着一块2英寸的OLED旋转屏,在此情形下监看相对而言比较便利,整体大致的构图能够一眼就看明白清晰呈现出来,并且其还具备支持顺时针旋转进而直接开机这样的功能,另外逆时针旋转时则能够用来选择将机器关机 。

我觉得,当下存在着这样一种设备,它在综合能力方面,是最为强大的,不存在任何能与之相比的其他同类,特别适合用于日常记录,并且,它还能够承担起轻度视频创作的任务 。

智能跟随

伴随功能颇为便利,只要于屏幕之上二次点击所需跟随之人、动物或者物品大致能够顺利鉴识,而今后全然无需顾忌运镜方面的问题,仅需对镜头位于画面里的位置以及被跟踪之物于其中的位置予以调整便可。

最近呀,我用它拍猫片,拍得简直要疯掉啦,哈哈,只要猫出现在画面当中,接着进行双击操作,随后呢,仅仅只需去考虑镜头所处的位置就行啦,压根完全不用去考虑转动镜头这方面的问题,所以呀,能够拍到好多以前根本没有机会拍到的视角,而且呢,也不用老是趴在地上进行拍摄了。

这是我自己在家拖地竖拍的画面。

除了我进入厕所去洗拖布的那30秒钟跟踪丢失了,其他时段都可以跟上,即便丢失一两秒钟也能够很快就跟回来。

除此之外,这个跟踪模式于极黑场景当中同样能够跟踪成功,这是颇为夸张的,尽管在极黑之时我通常还是会去选择低光模式,但这个模式并不具备跟踪功能,这是令人感到遗憾的。

录制规格

视频具备支持最多有声状态下4K60帧进行录制的能力,同时也存在支持无声录制的情况,就日常应用考量而言,这样的录制条件是完全能够满足需求的,我个人在录制视频时,相对比较习惯于采用4K50帧的标准去进行录制。

录制规格方面,除了常规直出色彩外,还支持有着10-Bit的D-Log M的格式,以及支持包含10-Bit的HLG格式,当然了,如果不想在后期进行套Lut操作的话,那么也能够直接运用直出画面,即可。

如今一般的时候,我大多会采用 D-Log M 规格去进行录制,毕竟我拍摄视频所形成的这样的习惯,是要借助电脑来完成剪辑操作的,那么具备一个更广大的后期之时进行色彩调节的空间,总归是会让人感觉挺好的。

焦段

镜头焦距是等效20mm,它比常约23mm左右的手机主摄要更广一点,比约25mm左右的手机前摄广更多,它是个较适配vlog视频自拍而设置的焦段,在能容纳相对较多画面的情况下不会有太过显眼的畸变,并且可以拍摄某些平常拍不到的角度,像凑近去拍猫吃饭 。

一般的手机拍不到这么广的视角,实际上离猫是比较近的。

手机自动白平衡了,所以色温偏冷

只有仅这么一个相对偏广的镜头,所以好多时候在拍摄猫时都得凑得比较近,因而我的云台被它用爪子直接弄了2次(幸好给它剪了指甲,不然到手就换机了)。

虚化

另外,机器的光圈是F2.0,其底是一英寸,在实际拍摄里能够有一定程度的虚化。

画面后面的光斑都相对圆润

不过手动点击切换焦点的时候,呼吸效应还是非常明显的。

夜景/低光模式

可支持低光模式,其最高支持的是4K30帧,遗憾的是并不支持跟踪模式,出现这种情况或许是受到算力的限制。

画面在宽容度方面,相较于常规模式,会更倾向于暗部,哪怕是处于沙发底下以及夜晚车内这样的场景,也能够拍出令我相对予以接受的画面。

拍出来的非常接近肉眼所见。

只是我怀有期望,,这个模式,,不知是否存在可能性,,去进行OTA,,一个跟踪模式,,也就是不清楚,,算力是不是准许 。

果冻效应

3几乎不易被肉眼察觉出现果冻效应,这一点着实值得给予良好赞誉,毕竟它属于全栈式传感器。

果冻效应着实挺烦人的,其一,当坐在车内想要拍摄车外景色之际,果冻效应对于画面所造成的影响是极为显著的;其二,就是在边走边拍摄相对较为宽广的视频之时(以自拍作为主要方式),走一步画面便抖动一下,紧接着就会果冻一下…这般情形着实令人难受。

而DJI 3基本告别了这个烦恼。

连续录制稳定性

我于30°C的环境里,录制4K、50帧,且格式为D-Log M的视频,实际持续录制45分钟之后,出现了首次停止录制的情况;

当再次按下录制之时能够继续进行录制,在经过15分钟以后再次停止录制,而在这个时候要是再按下录制就会给出「过热保护,已停止录像」的提示,不能够再持续录像,是需要进行散热的。

约莫停顿了两分钟到三分钟之后,便能够接着录制。实际上我再度开启了录制,持续了四十二分钟。

换句话说,在温度为30°C的环境中,以一镜到底的方式,能够持续录制时长大约在45分钟至60分钟之间的,帧率为50或者60帧每秒的4K视频。

这时候,机身温度最高处,在屏幕与后面机身的交界部分,可超过60°C,若不加装手柄,手持的热度在50°C左右。

因此如果是需要长时间录制的话,一个手柄扩展还是挺必要的。

我所购置的全能套餐,会赠送一个常规底座,还会赠送一个长续航底座,且这个长续航底座是具备相应功能的 。

续航/充电

机器的续航和充电都是挺不错的。

充满之后,机内电池连续录制,以4K50帧的规格大概能够录制100分钟左右,长续航底座则可以给机器增加62%左右的电量,并且机器存在这样的逻辑,即长续航会自动给机身充电。

现在大疆只给线却不给充电器了,我使用的是小米67W充电器,经实际测量其充电速度大概在25W左右,在通过该充电器充电25分钟时UI显示已充满,然而实际上还有一段涓流充电过程还需要15分钟 。

另一方面,续航手柄充电,速度会慢些,前35分钟,以10W左右速度充入,之后的20分钟,会逐渐降低,实际充满,需要55分钟左右。

接口传输速度

这点是我感觉蛮遗憾的,那就是机身传输速度并非处于满速状态 。

我进行了一番对比,直接拿着机身来拷卡,其速度处于40MB/s左右,然而呢,当把TF卡从中拔出来以后,再去使用USB3.0读卡器,这时速度就会达到90MB/s 。

若作为对比而言,那便是拷入一个容量为10GB的内容,此内容乃是大约12分钟时长的4K50帧视频,直接在机身进行拷贝,所需时间大概是4分15秒左右,然而拔出TF卡后使用读卡器进行拷贝,仅仅需要1分55秒左右。

要是讲佛系拷卡大概没什么所谓,但若想着尽快完成拷卡,那就非得将TF卡取出来,而后插入读卡器,多此一步着实有些让人不爽,特别是TF卡自身比较小,我老是会担忧它坏掉 。

并且视频拍摄,100个GB属正常范畴,约2小时长的4K50帧素材,其大小便是如此,而拷卡,存在20分钟与40分钟的差异。

机身的侵略性/攻击性很低

今年,我买了微单,而后上街去拍摄,我发现,微单的那种攻击性,真的并非是一般的强,我总会感觉到,似乎会打扰到路人,且更不用说,配上一个24 - 105,甚至是70 - 200的变焦镜头了。

另一方面,用它给家里人拍vlog视频时,大家对着大大的圆黑镜片,往往不由自主变得非常尴尬,用它给朋友拍vlog视频时,大家对着大大的圆黑镜片,往往不由自主变得非常不自然。

3在这点上体积优势显著,或许在这方面相较于手机侵略性要低些,仅排仅次于GO的拇指相机之后,能够拍出更为自然画面,这算较大优势 。

音质

大疆,现当下,其音质,已然是,越发地,变得,越来越出色了,不论录制音质这一方面,还是外放音质这一领域。

音频录制之际,能选取向前方向收音,或者前后双向收音,又或者全方向收音哈。要是购置全能套餐,那就会额外赠送一个呈现透明外观的DJI Mic 2的发射器哟,借助这个发射器能够开展口播以及人声收录的操作呢(然而在此种情形下没办法同步录制环境音)。

另一点,是关于外放音质,此点对于大部分用户而言或许并不在意,然而在展示给朋友看时却极为重要。从大疆3开始,其外放音质起码能够达成让大家听见录进去了何物,如此便已足够。如今,大疆3同样延续了这一情况。

该进的期待

有这么几点如果有条件的话,我希望可以OTA更新一下:

自动白平衡,大疆所具备的自动白平衡这一功能,我长久以来一直觉得其表现颇为普通,哪怕是处于同种场景状况之下,要是选用了自动白平衡这种模式,极有可能会出现持续不断的冷暖交替拉扯视觉效果的情况。

和别的大疆设备色温保持一致,这是我不太能理解的一点,我习惯于用4和3分别去拍摄不同机位点的画面,结果发现在相同场景里,两者选的都是一样的手动白平衡色温,然而结果却是两者色温存在明显偏差,这实在是让人难以理解 。

OTA具备低光模式,那里面的低光模式,像4K50/60这种情况我其实并不一定非要它存在,然而真心期望它起码能提供1080P的50/60;另一方面,关于跟踪模式要是存在些前提条件,即在能保证其正常运行条件的情况下,希望它在低光模式当中一样也能够得以进行体验(尽管这种情况估计实现的可能性已经不是很大了)。 ,

推荐人群

就产品力而言,对于它的产品形态这一方面,我觉得在业界这是独一无二的呢,可以说是专门集合了一英寸底,还有三轴云台,并且拥有好用的自动跟随这样的功能,再者具备高录制规格,同时还支持Log格式,有着出色的音质,拥有优秀的录制稳定性,另外还有快速的充电功能,作为系列历经三年精心打磨而成的产品,总体情况称得上是做到了牙膏挤爆的程度,它在便携性、画质、防抖、专业性那些方面很好地寻找到了均衡的关键点标点符号。

对于本来真真的真的是拥有着特意去拍摄Vlog习惯的友人,运用它去促使Vlog的拍摄质量得到提升,这么讲是极其值得推荐的。

可是即便处于这样的状况,我仍是觉得,大家不要怀揣着「在我买下它之后,便开始增多拍摄vlog」这种念头去进行购买这件事,要是那样做的话,大概率会让其闲置积尘。

毕竟标准版价格为3499,全能版价格是4499,这样的价格很难讲有多便宜,这已然是一台旗舰手机标准版的价钱了,再好的产品买来却不使用那就是浪费。

存在着一类被推荐的人群,那便是不被允许携带手机、然而却又期望拍摄一些纪念视频的朋友,要是家庭经济状况能够许可的话,那么便可以对这个予以考量 。

全能版?还是标准版?长续航版本?

到底是去选购标准版,还是全能版,又或者是那个比标准版多一个续航手柄的长续航版本呢?

全能版额外有的,基本上就是DJI Mic 2那一部分,再加上续航手柄那一部分。

在我看来,续航手柄并非是那种绝对不可或缺的物品,毕竟存在着一种情况,就是它能够借助充电宝在充电的同时进行使用,然而一根价格达到400多元的这种类似棍子形状的东西,实在是让人感觉有些不太值得,所以说并非是特别强烈地推荐长续航套餐 。

实际情况是,15mm的增广镜被使用的次数并不会特别多,其实,剩下的是迷你三脚架,在市面上,其他的1/4螺纹的选择太多了。

我的推荐语是这样的,要是你对DJI Mic 2有需求,那么朝着全能套餐去购买 。

否则对于大部分用户,标准版就够了。

我当下仅仅用了五天时长,存在诸多用法有待逐一尝试,存在一些闪光点尚未发觉,或许存在一些问题需经长期使用方可知晓。

文章有不足之处还望海涵。欢迎大家多多交流。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本站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