悲痛的河南人:河南的敲诈勒索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
河南地处我国中原地区,历来是我国农业大省。 它在地理位置、交通、粮食等各方面都发挥着重要作用。
如此看来,河南的名声应该不错,但除了这几年有所上升之外,河南是我国最容易受到地域偏见的地区。
我们先不说直白的事。 河南人真的那么坏吗? 为什么河南人的名声这么差? 怎么变得更糟了?
河南自古以来给人的最大印象就是历史感浓厚。 然而,它在20世纪90年代开始衰退。 此后,媒体长期将河南描绘成一个贫穷落后、居民素质低下的怪物。 河南成为地域偏见的重灾区。
一、对河南人的歧视归根结底是经济歧视。
历史学者葛兆光表示,自古以来,一个地方的人受到歧视,基本上都是在该地区由盛转衰、由富转穷、由中心走向边缘之后发生的。
当河南开封还是首都时,河南人颇受尊重。 两宋之交,大批河南人随宋朝皇室迁往南宋都城临安(杭州)。 因为这些人当中有皇室成员,也有富贵人家,而且都是有钱有势,所以临安人不敢小看他们。 河南话我觉得也不俗气,还在学习中。
宋代以后,开封失去了首都地位,河南人的形象开始下降。 特别是民国以后,河南地处黄河泛滥地区,多灾多难,战乱频发,大量人口离开河南。
以大家都熟悉的1942年大饥荒为例。 河南1000万人口中有300万人饿死,300万难民逃往陕西、湖北、安徽等地。 这些难民逃往其他地方,在很大程度上形成了其他人对河南人贫困的认知。
这种认知在新中国成立和改革开放后并没有改善,因为河南省虽然发展了,但仍然“穷”。
作为粮仓,河南省历来是农业大省。
国家还将河南视为国家的粮食供应地,定位为“保农业基础”。
而且农业不像工业和第三产业那样有利可图、富有魅力。 在人们的固有印象中,“农业”和“农民”都是“穷人”,都是被人看不起的。
早在2005年,河南省委副书记王全书就曾表示:河南人的负面形象归根结底是贫困问题。
贫穷只是一方面。 早期河南人的整体形象还是很淳朴的。
20世纪60年代,一位美国社会学家调查了中国大陆各省份的印象。 大家普遍认为河南人诚实、耿直、守规矩。 他们比吝啬的福建人、唯利是图的江西人、狡猾的湖北人、脾气暴躁的四川人要好。 印象好了很多。
只有丰衣足食,才能懂得礼节。 由于贫困,河南人中确实存在一些小偷、骗子。 这些人直接导致了外地人对河南的不好印象:
1、据说,20世纪70年代末,青海西宁一家小店挂着这样的横幅:对付河南坏人一斤一分钱。 河南民众抗议,横幅改为:河南鸡蛋加工费10分钱一斤。 河南人还是觉得不好,就改成:河南坏鸡蛋处理,每斤10毛钱。
2、1993年郑州的一次“五金订货会”上,外商甚至直接竖起了一块牌子:“不准与三阳(信阳、洛阳、安阳)人做生意”。
到了20世纪90年代中期,河南人的形象开始彻底崩溃。
3、自假药冒充人用药品事件被广泛报道甚至出现在全国两会以来,河南形象一直处于“负面”模式。 后来的原阳都大米、魏氏黑心棉、艾滋病注射液等一系列事件,让大家对整个河南省产生了不好的印象。
2.媒体会影响每个人对一个省的看法。
凤凰网2012年对河南人形象问题的调查显示,近一半的网民对河南人有负面印象,其中30%来自于媒体的“负面报道”。
分析同期报道发现,有关河南的报道正面与负面比例高达1:4。 《新京报》和《南方都市报》对河南的负面报道比例分别为81.1%和76.7%,且绝大多数为负面报道。 河南的报道都是负面新闻。
严肃可信的媒体对河南的报道不太友好,门户网站直接发射地图大炮,用歧视“河南人”的标题来吸引流量。
对河南的歧视并不是一朝一夕发生的。 在发生多起妖魔化河南形象的恶性事件后,一些媒体开始聚焦负面新闻报道河南。 如此一来,现在的河南形象逐渐形成,河南的名声也变得更差了。 又下了一步。
由于过去发生的一系列不良事件,河南的声誉已经下降。 盗窃、贫穷和自卑的原始特征是众所周知的。 编剧很自然地将一些具有这些特点的人物运用到河南人身上,并因影视剧的特点放大了这些缺点。 良好的方面。 由于影视剧受众广泛、影响力强,影视作品中河南人的负面形象已经成为人们心目中真实的认知表达。
媒体的负面宣传,加上贴吧和微博等社交网络的兴起。
河南人的生活就是别人口中的笑话。 比如经典的:
河南诈骗十之八九
总部位于驻马店
河南九人,盗窃八人
指挥机关在郑州
八河南七抢
盗贼的巢穴在洛阳。
在各种笑话中,河南人的形象也被固化成穷、骗子、坏等等各种不良形象。
北京卫视春晚小品《取钱》由郭冬临用河南话饰演骗子。 一名律师以该小品歧视河南人为由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北京卫视以及该小品的编剧、演员公开道歉并赔偿河南所有人。 精神损害费每人1元。 编剧后来解释说是山东话……
在笑话的带动下,河南人在网络上几乎被黑了。 在河南人心中,中国只有两种人:河南人和黑人河南人。
三、悲痛的河南人民
河南人真是憋屈。
在30个省、直辖市的刑事犯罪率中,河南人一直处于中低水平,不及高水平地区的人。
阿里巴巴旗下天天正能量也发布了一组《五年陈慈善报告》数据称,截至2018年3月,河南省共获奖212人,河南至少有369名好人获奖。 阿里巴巴累计发放奖金122.5万,是全国最积极的省份。
然而,却有不少人根据网上的笑话,以“河南人”的身份,判处河南人死刑——不准入伍、不准交友……
著名主持人白岩松曾说过,河南
“我对中国有什么看法?
河南就是这样”
“很多年前,有一些声音妖魔化河南。为了第二天接受网络采访,谈谈这个情况,我第一天坐火车去河南,去了博物馆,去了黄河,然后第二天坐连夜的火车回来在网上讨论,反击这种地域妖魔化,我觉得河南就是中国,大家应该感受一下这片土地为此所做的一切。这次能代表河南人民发言,我感到非常自豪。”
清华大学原副校长
现任西湖大学校长
著名生物学家施一公
他还专门写了一篇文章《我是河南人》
为河南人民正名!
“高中毕业后,我离开了河南,逐渐体会到了对自己生长了18年的家乡的依恋和感情。今天,无论谁问我,我总会自豪地说:“我是河南人!是的,我出生在河南,长在河南,是一个地道的河南人。
从出生到18岁上大学,我在驻马店地区度过了近11年的时间。 所以,我不仅是河南人,更准确地说,我是驻马店人。 从现在开始,你在诋毁河南人民之前,最好先看看周围,免得我的存在让你很难下台。 ”
别忘了你还有大事要做
河南人,做好自己
无论他从哪里来,就让他离开吧。
请摘下你的有色眼镜,真实地看着我们
感受中华文明的发源地
参考:
李依然:《地域偏见视角下的河南形象影视传播研究》
图片及资料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将删除。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本站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