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苦禅之子李岩:有些艺术院校不负责任,我感到悲哀
我有一种悲伤的感觉。 我觉得有些艺术院校办学不负责任,包括一些高级培训班。 但孔子教导说,人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我只是说说而已。 只有“力量加意志”才能成为现实。 我只有意志,但我的力量呢?
凤凰文化讯(徐鹏远报道)李苦禅是中国近现代写意花鸟画大师、美术教育家。 师从齐白石,擅画花鸟鹰。 晚年常画大型画作。
李苦禅之子李岩自幼继承家学,受父亲教导,成为一代画家。 1979年,李苦禅与儿子李岩合作为人民大会堂创作巨幅《仲夏图》。 1980年12月,父子还在香港举办了“李苦禅、李岩父子书画展”。
除了国画之外,李琰注重学识和修养的完整,对经学、历史、文学、哲学、科技、宗教、风土人情、民俗风情等杂科感兴趣,无论是诗词歌赋、写作、绘画或书法。 阳光陪伴着他。 现已从清华美院退休的李岩今年74岁。 七年前,他师从著名相声演员徐德良,并传授绘画技巧。
除了学习绘画,徐德亮还对这位家学渊博的大师进行了大量采访。 采访内容囊括了齐白石、李苦禅的生活、艺术实践和艺术传承的各种轶事,也勾勒了一个时代的艺术面貌。 现在,这些采访已被编成《李言谈齐白石》和《李言谈李苦禅》两本书,由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 3月19日,李岩、徐德良做客北京大学文科论坛。 他们以新书为主题,与观众分享了中国写意画的精髓和前辈艺术家的技艺。
站在北大讲台上,李岩一开始就深情地说道:“如果我已故的父亲李苦禅现在还活着,他已经118岁了,他出生在北大。” 李苦禅年轻时喜欢绘画。 一所专攻绘画的大学,1918年夏天,他只身来到北京,却不知道这所大学就是北京大学。 进了北大大门,李苦禅看到一个比自己大三四岁的年轻人,就问这里有没有人教画画。 年轻人领着他走进一间充满亚麻籽油气味的房间。 画架后面站着一个人——后来成名的徐悲鸿。 那时的徐悲鸿还只是一个普通的“京漂”。 蔡元培发现了他,并在北大成立了“绘画研究会”,给徐悲鸿提供了暂时的住所。
正是在这里,李苦禅从徐悲鸿那里学习了西画的基础知识,一生深受徐悲鸿创新中国画思想的影响。 徐悲鸿认为,中国的文化传统,不足的要补充,不好的要改正,西画要融合。大家都注重“融合”二字,现在一些所谓的外来艺术也被引进来了。一看就知道没有一体性——可以看到焊接、铆接、甚至临摹的痕迹,但他却没有“一体性”,这说明这位画家既缺乏自己的绘画,也缺乏西方的绘画。 ” 李砚说道。
徐悲鸿留在法国后,李苦禅本来想去法国勤工俭学,但当时法国不再向留法勤工助学的学生发放签证,所以他只好申请西画专业。国立艺术学院系. 这是中国第一所国立艺术教育机构,引进了当时最先进的西方教育体系。 李苦禅所在的西画系有一些来自法国、捷克斯洛伐克等国的老师,所以教授的是正规的西画教育。
李苦禅与齐白石
学西画的李苦禅始终没有忘记,徐悲鸿出国前告诉他,要用西画的一些好东西来改造中国画。 于是,李苦禅决定成为一名国画老师,深入学习传统绘画。 李岩说:“我还保存着已故父亲的录音,他说他把北京所有的著名画家都比筛子还细地筛选了一遍,结果发现有一位最古老的‘京漂’——一个木匠。” ——湖南湘潭画家齐白石还是有点名气的,他发现这位老师的画有中国传统文人画的优点,也知道这位老人出身贫寒。因此,对于这段历史来说,当代艺术有自己的特点,著名美术史家李嵩先生说:“李苦禅拜齐白石为师,是一种师生双向选择。 ”。
李艳说,她的父亲一生称自己为老师,从未认为自己是大师或教育家。 这也得益于齐白石的言传身教:“我父亲常说,白石老人值得学习的地方有很多。第一是谦虚:白石老人的画挂在墙上,无论谁说起来,他听得很真诚;二是努力:白石先生总觉得自己没有学历,只上过私立学校不到一年,所以抓紧时间学习,他基本不参加。社交活动,不参加任何社交场合。”
由此,李岩谈到了当下所倡导的“工匠精神”。 他认为,所谓工匠精神不仅仅是精神,更重要的是“工匠”的身份,需要奉献、庄严、朴素,说白了,这就是一个吃饭的家伙。 如果他做得不好,他就没有东西吃。
作为写意花鸟画大师的儿子,李彦一生也在花鸟画领域潜心耕耘,总结出许多宝贵的感悟和经验。 “中国写意画,古禅先生给出了最简洁的定义:用书法笔画书写图像的绘画。这就是写意画,必须有书法的基础,才能有过程的美感。但是,中国写意画绘画审美不仅仅局限于写意书画 苦禅先生认为,中国人对造型的审美主流是欣赏形象,而不是欣赏外表,而只是欣赏外表——画得像真人一样。 ”由此,李岩得出结论,佛教所说的眼、耳、鼻、舌、身五根都是具体的。 从具体的形象中提取出一些有规律的东西就叫意识,意识是抽象的。 抽象是形而上的,属于智慧。 前五识都是形而上的,看得见、摸得着。 绘画是五感之内的,特别是视觉,所以学国画入门可能不难,但是越画越难,因为你的智力跟不上,也就是说,你画不出来。有足够的耕耘。 ”古禅老人说,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只有绘画是小事,因为高于绘画的就是书法,高于书画的就是古典文学,高于古典文学的就是古典。音乐,比古典音乐更高的是无限的。有弦的钢琴,寂静的音乐,无论多高,都是老庄、禅宗、儒家。反之,如果你有以上的层次。他强调综合修养,这是孔子的思想,要培养通才,就需要通才。
“我父亲是第一个把京剧引进杭州艺术学院这个最高艺术院校的人。苦禅的想法就是徐悲鸿先生的想法,他想把西学引进大学。他的目的不是为了观看和观看。”戏,而是让大家讨论,他到什么程度,他说京剧是动态的形象,而写意画是立体的形象,如果你不懂京剧,你就画不出写意画。嗯,在他的课上,几乎有三分之一的例子总是用京剧来比喻,唱、唱、打坐,用你的手、眼睛、身体和脚步。”
现场,李艳还谈到了她对当下艺术教育的担忧。 他说,他的父亲苦禅先生之所以能够从一个农村的穷小子成为大师,是得益于他的老师引导他走上正路。 “现在艺术类院校都在扩招,实际上就是扩招,一个学生是一万,一百个学生是一百万。但是师资力量不够,大量学生都自己谋生”然而毕业后的教学情况,艺术院校也缺少真正负责任的老师,所以难免有一些学生被误导,有些艺术学校的不负责任,包括一些高级培训班。但孔子教导说,我不主宰我的位置,我只是说说而已,只有‘力量加意志’才能成为现实,但我的力量呢?”
如今,文化产业日益繁荣,艺术品的价值不断上升,进而影响着人们对艺术品的欣赏和理解。 对此,李艳也有自己的看法:“现在有两种误导,一种是阿谀奉承误导,一种是市场误导。” 他认为艺术无需解释,艺术的最高权威只有观众和时间。 我们应该相信自己的眼镜,如果觉得漂亮就看,如果觉得难看就避开。 也许有些作品你一开始觉得很美,但后来就再也找不到了;有些作品,一开始不喜欢,但后来你就会喜欢。 这个是正常的。 一定不要相信解释。
《李言谈齐白石》、《李言谈李苦禅》,北京大学出版社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本站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