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胶州湾(代编者按)铺开大青岛的地图
(编者注)
当你展开青岛地图时,你首先看到的是什么? 大多数人肯定会回答这个:胶州湾。之所以这样判断,不仅仅在于青岛境内400平方公里的海域
辽阔更多在于这片海域在青岛境内的位置——城市中心的位置、城市的灵魂。 这个独特的地理位置会告诉大家:青岛拥有胶州湾的财富,这是国内任何城市都无法比拟的胶州湾。
从这个角度来看,相信大家都会有新的面貌。 本次看的主题是:胶州湾的价值有多少? 换句话说,胶州湾能产生多少价值? 这个价值对于未来的青岛意味着什么?
回到十年、二十年前,我们可能不会有这样的回顾。 在人们看来,它可能只是一片水体。 唯一值得注意的可能就是青岛老港,著名的红岛蛤等等。
因此,在当时人们的思维中,胶州湾的价值内涵可能没有今天那么丰富,人们对胶州湾的视野也可能没有今天那么广阔。
胶州湾变了吗? 客观地说,情况并非如此。 观点不同的唯一原因是城市在变大,西海岸在变大,沿湾产业集群在变大,大青岛在变大。 在这个逐渐“变大”的过程中,胶州湾虽然“变小”了,但它的价值却在迅速增加,或者说是在迅速显现。 可以说,胶州湾启动了这座城市,也正在开发它。
因此,我们需要重新认识胶州湾的价值,重新规划和展望胶州湾的未来——特别是环胶州湾沿岸带的未来,努力开发和挖掘胶州湾的价值。按照杜世成同志倡导的城市管理思想。 已成为青岛城市发展战略的重要翅膀。
这就是我们发起这篇文章并提出“胶州湾的价值”主题的原因。 从这个角度来说,这篇文章最大的目的就是“邀请别人”——让大家关注胶州湾,我们的胶州湾。 范泽顺
青岛内湖
从新一轮总体规划的布局来看,胶州湾是青岛的一个内湖。
无论从历史上还是今天来看,这个内湖都蕴藏着巨大的价值——无论从这个价值的角度来看。
尤其是从开放的角度来看,面向东北亚、远东乃至更广阔的全球市场,更能展示胶州湾的地理地位、经济地位乃至领土地位。 正是因为有胶州湾,才有了青岛港和青岛这座城市。 青岛因胶州湾而诞生。 一百年前,海洋先进国家觊觎胶州湾,因为它是“控制”远东的关键。
另一方面,青岛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特别是近年来的快速发展,胶州湾的价值日益凸显。 胶州湾内涵不断丰富; 胶州湾的地位不断提升。
对于较小的城市来说,面向胶州湾和直接面向大海没有太大区别。 但对于一个经济规模不断扩大、环湾布局扩张的大型经济中心城市来说,过去几乎400平方公里的水域面积已经不再是城际流通的障碍。 胶州湾正在成为“青岛内湖”!
我们这么认为的最重要原因之一是越来越多的国内外物流利用胶州湾作为配送中心。 正是由于这种开放优势,青岛的GDP自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就不断突破。 从100亿开始,不到20年的时间就迅速上升到1500亿。 剔除物价变化和县域经济因素,现在的青岛相当于当时的几个甚至十几个青岛,而且从发展趋势来看,围绕海湾聚集的经济体量越来越快、越来越大,一些纯粹的县域过去的经济区正在迅速向海湾靠拢,成为事实上的新城市经济区,例如胶南的部分地区和城区。 阳区.
20年,只是短短的一瞬间。 如果与国家发展规划和城镇化进程同步计算,保守估计2010年青岛GDP将达到3000亿元左右; 到2020年,如果再翻一番的话,那就是6000亿,至少相当于今天上海的GDP。
与经济总量的变化同步,城市面积不仅以惊人的速度扩大和延伸,从当时的不到100平方公里,规划城市面积现在已扩大到1200多平方公里。 在老城快速扩张的同时,西海岸的新城和北部的城阳新城也在迅速成型。 不仅三大支柱正在形成,环湾城镇群也正在兴起,产业带正在形成。 青岛市 青岛的布局不再是海湾一角的狭长地带,而是围绕海湾展开的大青岛。
与周边快速扩张的城区相比,胶州湾的面积已大大缩小。 如果胶州湾与市区的比例是四比一,那么现在的比例会更接近; 与现有规划面积相比,变化为1至3个; 如果与拟定的2400平方公里城区新规划相比,也只是一比六。 胶州湾越来越小。
这些数字是否可以进一步帮助我们更加“定量”地观察和理解“内湖”的概念:80年代中期投入使用的渡轮,车流量和客流量逐年增加,目前每天的客流量也逐年增加。高峰期平均车流量达到3000辆,行人20000人; 同样,开通不到10年的环湾高速,日均车流量数万辆。 这种增长已经开始让海湾周围的渡轮和高速公路不堪重负。 这是倡议修建第二个渡口、扩建改造环湾公路的直接原因。 当然,如果胶州湾口的跨海大桥建成了,如果有人提出修建一座连接老港区北部与红岛、连接红岛与开发区北部的平海大桥,三个核心城区之间的所有交通都将在半小时内完成。 在作为通向海洋的“点”的同时,胶州湾的“内湖”性质将越来越清晰。 可以说,将其视为城市的中心和交通枢纽再合适不过了。 从这个角度观察和思考,胶州湾的综合价值潜力才刚刚显现。
胶州湾是上帝赐予我们的一块宝地。 对于一个发展空间不断扩大的大都市来说,它是一个中等规模的水域,也是一个综合价值无限的“内湖”。
东翼和西翼之间的联系
400平方公里的水域客观上连接着青岛和更大的空间。
很多人认为,胶州湾客观上阻碍了东西双方的沟通和交流。 事实上,正是由于这片水域的相对隔离,西海岸才形成了依托优良港口的新的发展空间,并且可以相对独立。 东部与老城区距离适中、容量不断增长的新城区已经出现,有足够的发展空间。
西海岸作为大青岛“品”字型结构中的优先发展极,拥有世界级天然良港、超前建成的高速公路和国道密集网络、开发区和保税区基础设施良好等得天独厚的条件。区位优势、招商引资优势、广阔的腹地条件,加上青岛经济转型和城市发展的双重效应,其快速发展是历史的必然。 不久的将来,西海岸必将成为我国北方的国际航运中心、我国乃至东北亚的重要制造业基地、青岛第三产业快速发展和新增人口的主要吸纳地、以及新兴的高A级旅游度假区,形成与东海岸城区齐名的新城区。
经过十余年的积累,当西海岸新城区已达到相当规模并逐渐呈现爆发式发展态势时,当海峡两岸交通条件已经且正在不断改善时,比如即将开通的第二条轮渡航线,比如随着规划中的湾口大桥和未来的新桥隧道,我们越来越清楚地看到,胶州湾过去的阻断作用正在迅速减弱,其作为东西两翼的纽带作用日益加强。
当然,纽带的作用不仅仅局限于交通的概念。 胶州湾有效的空间联系功能是其最大的价值。 以这条水路为核心,胶州湾沿岸城市带发展空间巨大。 想象一下,在胶州湾之滨,一座现代化的新城环湾而立。 这是多么壮丽的景象啊。 这样的城市带比陆地上延伸的城市更有价值、更有吸引力、更有发展前景。 这样的城市与全国任何一个城市相比,都有其独特的地理竞争优势,当然也有由此带来的经济竞争优势。 这个优势,与前海地区相比,应该具有同等价值。
产业集聚黄金链条
经济发展历来与地理环境密不可分。 胶州湾周边数百公里的海岸带,位于“针”字形规划布局的三大核心城区之间,拥有大量放射状海滨。 这些不适合发展农牧业的土地,却是极好的工业和物流发展用地,甚至是房地产开发用地。 正是这些海陆交通条件优越的地区,增加了胶州湾周边大型工业项目、物流项目等项目的吸引力和凝聚力。
在开放的环境下,胶州湾特殊的经济地理条件的产业集聚潜力正在迅速释放,正在形成国内外罕见的环湾产业集群发展优势。 比如,我市正在酝酿形成的四大产业基地,其中三个已出现在开发区临港工业区; 大批中外物流企业也加速进入开发区临港区,形成了蔚为壮观的物流产业集群。 由于开发区原规划区土地和环境容量趋于饱和,产业发展将加速并向北部红石崖沿海地区延伸。 开发区大规模的产业集聚,带来了人员流动,促进了第三产业的繁荣。 近年来,其房地产建筑面积以30%左右的速度增长。 年施工面积达到280万平方米以上,竣工验收面积达到160万平方米。 10000多平方米; 近年来房地产交易量以50%的速度增长,交易面积近200万平方米。
与此同时,从西海岸北端的胶州到胶州湾北部的城阳,都朝着胶州湾沿岸地区涌去。 胶州市重点抓好通往胶州湾沿岸的十几公里高速公路两侧的产业发展和城市建设。 目前已有200多家中外企业入驻,其中世界500强企业9家。 吸引内资29亿多元、外资9亿多元、基础设施投资8亿多元,已开始成为又一个新兴产业、物流产业集聚的工业区。 此外,目前吸引国内外投资的项目正以每年35%的速度增长。 比率增加。 近期,胶州市进一步出让土地30余平方公里,包括7个工业园区和瀛海镇,西起胶黄铁路,东至大沽河堤,北至204国道,至环胶州湾公路在南方。 规划打造更大的“东部工业区”,不断缩短与胶州湾及核心城区的距离。 城阳将发展重点延伸至红岛片区,沿环湾高速两侧布局未来新城区和产业园区。 目前,在多个产业园区已在开发的情况下,我市另一个对外开放的重点产业园区——规划面积近3平方公里的国家级出口加工区也落户于环湾。红岛西侧。 高速公路与海岸之间的区域,附近数十平方公里的土地,立即升级为配套工业用地。 近年来,城阳区对国内外投资的吸引力也成倍增长。 从发展趋势看,几年后,红岛与大沽河口东侧之间人烟稀少的滩涂地区将与河西侧的胶州“东部工业区”隔江相接,形成胶州湾北部相连的地区。 新兴产业集聚区。
胶州湾地位的变化和功能的发展,正使得环湾大片土地的开发潜力不断显现,价值不断提升,吸引力不断增强,成为进一步发展的宝贵新空间。青岛的扩张。
依万托群港
胶州湾是青岛的母亲湾。 正是这样一个优良的天然良港,孕育了青岛港这个举世闻名的亿吨级世界级港口。
世界航运界多位权威人士对胶州湾的自然条件给予高度评价。 从航运业的角度来看,胶州湾的价值是不可估量的。 胶州湾天然水深条件好,纬度适中,常年不淤积、不结冰,水动力好,自净能力强,海岸线蜿蜒曲折,港口建设价值高,这在世界上是罕见的。 有关专家表示,胶州湾是世界上为数不多的半封闭优良港口之一。 海湾拥有0米以下水域近300平方公里,负10米以下深水面积51平方公里,适宜港口建设的海湾及岸段15个。 。
在胶州湾及邻近海岸功能区划中,胶州湾港口群描述如下。 21世纪,青岛港口群将由老港、油港、前湾港和即将开发的沧口航道港区组成,海西湾工业港形成中心港。 此外,还有小港、吉米亚等5个当地主要港口; 以及仰口、灵山岛等十多个旅游码头。 如此庞大、错落有致的港口群,静静地坐落在水阔水深的母亲湾胶州湾。
没有胶州湾,就没有青岛港。 没有青岛港,就没有青岛今天的发展格局。 青岛百年发展,充分展现了胶州湾的价值。 从一百多年前的建港建城,从最早的栈桥到大港,再到今天西海岸现代港口群的全面启动,城市的延伸和经济的拓展一切都与港口的变化密切相关。
在胶州湾周边的港口群中,最值得特别一提的是由前湾港和油港组成的西海岸现代化新港区。 与改造后的百年老港区东西向呼应,构建了胶州湾亿吨级港口一湾托两港的格局。 有人算过这样一笔账。 如果说直到20世纪90年代青岛港的吞吐量还在30至4000万吨左右,那么到了世纪之交,青岛港迅速成为世界上亿吨级最大的港口之一。 这个奇迹是由西海岸新港区的崛起而诞生的。 数字是最有说服力的。 去年,青岛港完成吞吐量1.2亿吨,其中80%以上实现在西海岸。 据测算,今年青岛港的吞吐量有望突破1.4亿吨,这意味着今年西海岸有望实现1亿吨的吞吐量。 如果没有提前建成的现代化新港区的支撑,青岛不可能如此迅速地实施建设西海岸新经济中心的发展战略。
从空中俯视风景如画的胶州湾,它像一张拉满了的弓,港口就是弓上的箭。 青岛迸发出的所有活力,都从这里射向充满希望的太平洋。 数十亿吨的物资被龙鲸吞噬,紧密相连的世界各大洲、海洋的航线从这里出发,通向世界的每一个角落。 随着中国外贸经济和港口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世界一流航运公司看好青岛港。 他们评价,在中国大陆建设大型深水码头的竞争中,青岛更好地利用了胶州湾。 天然优势抓住发展机遇。 在上海大洋山港建成之前,中国大陆沿海没有任何一个港口能够与前湾新港优越的港口条件相比。 青岛完全有能力发展成为东北亚国际中转港。
这个定位相当高。 从另一个角度来说,青岛人是相当幸运的。 我们有幸拥有如此美丽的海港,它不仅赋予了这座城市蜿蜒、风景如画的海岸线,也为这座城市提供了一个以最快的方式融入世界经济潮流的平台——现代化国际综合性港口。
如今,青岛港已成为东北亚第二大集装箱港口、世界第14大集装箱港口。 外贸吞吐量位居全国沿海港口第二位,仅次于上海港。 进口矿石、原油吞吐量居沿海港口首位。 全国最大的集装箱码头、原油码头、矿石码头、世界一流的煤炭码头、散粮卸货码头均聚集于此。 正是因为从这里迸发出来的活力,青岛成为山东乃至整个黄河流域的龙头和亚欧大陆桥的桥头堡。
胶州湾风光
胶州湾不仅为城市提供了一流的港口建设等资源,还为人们提供了丰富的风景资源。 如今,随着滨海大道黄金旅游线的建设,胶州湾的旅游价值正在得到更好的挖掘。
我们之所以提出“风景胶州湾”的概念,更多来自于胶州湾风景资源本身的价值。 这种价值的前提是,一是胶州湾作为内湖的价值,二是胶州湾沿岸作为海岸线的价值。
一个拥有大内湖的城市无疑是一个壮观的景象。 在城市中心,还有一条弯曲的海岸带。 沿海带可以开发很多景观,这当然是另一种风景。 从这个角度来看,青岛的海岸带不仅是前海,还包括胶州湾海岸带。 只要我们科学规划,今后在胶州湾泛舟,即使高楼林立,也将是一种风景——一种其他城市所没有的风景。
而放大胶州湾的景观价值又是另外一个天地。
从概念规划图上,沿着滨海大道,人们可以非常直观地感受到胶州湾的美妙风光:胶州湾作为核心,巧妙地将天横岛风景区、鳌山尾等景区从东到西融为一体。 风景区、崂山风景区、薛家岛风景区、大小竹山风景区、琅琊台风景区等连为一体,重新优化配置滨海旅游资源,形成青岛完整的滨海旅游体系。 如何定位胶州湾旅游特色? 不少业内人士认为,青岛应重点利用胶州湾自然资源,着力打造“山、海、城、岛”的城市景观。 比较有特色的是即墨、胶南的旅游资源开发。 如果说老城区的旅游资源已经开发了不少,那么未来几年胶州湾旅游资源的开发将充分依托滨海大道建设带来的机遇,重点开发旅游资源高速公路沿线各县市。 。
胶南还提出要搞一篇大的“山海游”文章。 沿着胶州湾海岸线,滨海大道贯穿胶南、黄岛四大景区,即琅琊台、大小珠山、灵山湾、薛家岛景区。 这些景区各具特色,形成多层次的旅游格局。 其中有国家森林公园、省级自然生态保护区、省级旅游度假区。
目前,胶南市提出利用滨海大道带来的机遇,培育旅游业作为支柱产业,尽快形成琅琊台、大珠山的“山海游”,再以灵山岛为重点还有斋堂岛。 、发展海岛式旅游; 此外,要以王台、城西农业精品园为重点,发展农业和生态旅游,到2005年基本形成度假、观光相结合的大旅游框架。
此外,黄岛区现行旅游产业规划还提出:以山(小珠山)、以海(金银滩)为重点,重点开发薛家岛度假村、建设金沙滩海滨公园、开发银滩风景区,开发好珠山风景区和工业旅游区建设,加快推进旅游产业化。
相关人士认为,如果充分挖掘胶州湾的旅游价值,充分利用滨海大道黄金旅游线,青岛的旅游将不再以单纯的风光旅游为主,而是包括度假、休闲、海上娱乐、垂钓等。乡村风俗。 、工业旅游等内容更加丰富。 未来几年,青岛将以滨海大道为轴线,形成以胶州湾为核心、滨海中心城市和滨海城市发展群组成的带状滨海旅游城市。 届时,风景秀丽的胶州湾将从蓝图变成现实。本报记者于明军新梅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本站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