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先生:第一名美籍华人脱口秀节目
有人曾这样定义脱口秀喜剧演员与普通人的区别:每个人都会经历痛苦,但脱口秀喜剧演员有一种特殊的能力,他们能用自己的愤怒和智慧,将这种痛苦再现,并把它变成娱乐。这是成为美国著名脱口秀喜剧演员的唯一途径。过去,美国亚裔喜剧演员大多是韩裔,他们几乎都在美国出生和长大。40岁的华裔脱口秀喜剧演员黄曦突破历史,在《大卫·莱特曼秀》上一炮走红。
在美国喜剧界混迹26年、曾上过NBC和 Night 的华裔喜剧演员余志民(音)对黄西的精彩表演大加赞赏,他说:“能上大卫·莱特曼脱口秀节目是喜剧演员最大的梦想之一。”黄西是少有的喜剧演员。
小李想移民美国,老板问他:“你对工资不满意吗?”
小李说:“满意。”
“对住房不满意吗?”
“满足。”
“您对互联网环境有什么不满吗?”
“使满意。”
“您对医疗条件和孩子的教育状况不满意吗?”
“全部满意!”
“如果你满足了,为何还要移民?”
“因为那里允许不满!”
这不是黄熙会讲的笑话,因为就算讲了,美国观众也听不懂,他的笑话大多讲的是美国新移民。
例如:
“我是个新移民,刚来美国的时候,开着一辆老爷车,后保险杠上贴了很多贴纸,我一张都看不懂,也撕不掉。开了两年后,我才发现,其中一张贴纸上写着‘如果你听不懂英语,就滚回老家去’。”
在美国,喜剧演员上《大卫秀》就如同电影演员获得奥斯卡奖。作为美国收视率最高的深夜秀,《大卫秀》首次邀请了中国口音很重的华裔演员黄西(1996-1998)登台,他用英语讲美国笑话,近6分钟的表演引得全场哄堂大笑,观众的掌声和笑声远远超过他讲话的时间。他在节目中的表演片段,观看次数已超过35万次,黄西一夜成名。
我和其他人做同样的事。
黄熙的“根”带着“修地球”的正宗印记,但作为中国人最庞大团队的一员,他飞出了黑土地,跃上了国际舞台。
黄曦的家乡在吉林省白山市河口乡,父亲是工程师,母亲是医生,他们“80年代末”大学毕业后被分配到那里“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
黄熙小时候,家里只有一炕。农村缺乏医疗条件,孩子生病,父母就带着孩子到黄熙家治疗。家里时时刻刻都被病菌包围,黄熙那么小,身体怎么可能好?结果,6岁时,黄熙就染上了水痘、腮腺炎等各种儿童流行病。
小学时,他经常到稻田边的采石场帮忙干农活。有时半夜干活,采石场正在爆破岩石,他们必须边干边看,一见闪光就赶紧跑,不然岩石全都飞过来,就有生命危险。黄熙告诉美国观众:“我就是这样认识到光比声音快,声音的速度跟岩石的速度差不多。”这段经历,后来成为黄熙在2010年美国记者年会上对拜登副总统和在场的美国精英们开的玩笑的素材。
黄熙小时候会拉小提琴、弹吉他,但父母不允许他玩,因为影响学业。直到高二,无论父母怎么管,他的成绩都是“无药可救”,因为那时黄熙基本不上学,尽自己所能和朋友混在一起,抽烟、喝酒、看武打片……他对武打片特别着迷,几乎天天在武打片厅或者去武打片厅的路上。黄熙的父亲那时已经对儿子死心了,因为所有的老师都明确地告诉他:你儿子肯定考不上大学。
但到了城里的学校,高三那年,黄熙的成绩开始突飞猛进,成绩一直是年级前几名。黄熙报考了北大生物化学系,但高考成绩不佳,考上了吉林大学。
当时大学都是五年制,四岁半的时候,黄熙就开始思考自己的未来,于是花了五六个月的时间去考中科院的硕士学位,最后以全国第一的成绩,有机化学满分通过了考试。当时中科院的人才都想出国,黄熙也顺应潮流,来到了美国。
黄熙的父亲很满意差点复读的儿子竟然成了留学生,但他不知道,儿子在美国的学习依然懈怠,靠填鸭式的应考。用黄熙自己的话说:“五年的学习,最多也就努力了两年。”
回忆起这段往事,黄熙说:“虽然我在中国有些个性,但是从众心理还是很强的,到最后大家干什么我就干什么。”
《我是医生》——白天做药,晚上开玩笑
和大多数中国移民一样,黄熙到美国继续深造,并获得了得克萨斯州莱斯大学生物化学博士后学位。如果故事继续这样发展下去,我们很容易猜到接下来会发生什么——他要么留在实验室为人类的科学进步做出贡献,要么去学校努力成为一名受人尊敬的教授。
黄希考虑过这两个职业,但最终他放弃了大学教授的梦想,进入了全球第三大制药公司赛诺菲,担任高级研发研究员。
研发的日子并不轻松,一点也不疯狂,也一点也不富有创造力。黄熙记得,自己每天的主要工作就是注射400颗蛙卵,这无疑和富士康流水线上的工人没什么区别。
幸好,惨淡的人生中也有闲情逸致。“黄熙,黄在黄瓜,熙在西瓜!”黄熙喜欢开玩笑地介绍自己的名字。黄熙喜欢写笑话,这始于他在国内读大学的时候。那时他对人生有一种荒诞感,甚至有点反英雄主义,因为小时候看到农民挨饿,找不到医生治病。
他其实在公司里是一个非常严肃的人,有时候他跟同事讲笑话,同事们甚至都没有意识到他在讲笑话,让黄熙哭笑不得。
直到有一天,他读到了伍迪·艾伦的一篇文章,艾伦是一位多产的作家、喜剧演员和电影制片人,12岁就开始为别人写笑话。其中的一些经典的美式幽默深深触动了黄熙。其实,黄熙从上学的时候就对美式幽默产生了兴趣,通过研究美国作家马克·吐温的作品,他逐渐掌握了美式幽默的叙事方式,并为莱斯大学杂志写了一篇题为《我大学时期不成功的恋爱生活证明“性别恐惧症”不好》的文章,引得身边的美国同学哈哈大笑,让大家对他刮目相看。
2001年,黄西和同事们来到一家脱口秀俱乐部。因为当时正值业余脱口秀表演的特别时间,一位同事上台讲了一个笑话,他觉得很好笑,但他只听懂了一半。在此之前,黄西完全不知道美国还有这种艺术形式。
搬到波士顿后,黄熙在美国的一处喜剧基地学习了相关课程,开始慢慢积累原创素材。坚信自己有喜剧天赋的黄熙做出了一个重大决定:要把这些笑话搬上舞台,表演给更多的人看。
2002年,他到当地一家俱乐部,开玩笑说自己曾经在妻子面前练习过。作为新人,他如果想进去表演,必须带亲戚朋友来观看,因为他们会付钱买票,这样老板才会让新人上台表演。
刚到波士顿时,黄熙谁也不认识,唯一的支持者就是做会计的妻子金燕。那个寒冷的冬天,他站在街上,问遇到的每一个人:“要不要进去看脱口秀?”如果那些人同意,他就会故意说:“记得说进去看我。”但这一招基本没用。最后,有两三个人看上了他。他们进去之后,就跟俱乐部老板聊了起来,老板就给了他登台表演的机会。
观众们对他的首次五分钟表演没什么反应,他们喝酒、看电视里的体育节目。黄熙只是自言自语,完成了他的首次表演。后来,一位朋友走到他面前,告诉他:“我觉得你说的挺有意思,但我一句也没听懂。”
于是,白天他是生物化学博士,在实验室里研究药物;晚上他就摇身一变,化身为喜剧演员,穿梭于新英格兰的剧院、俱乐部和大学礼堂,在舞台上讲笑话。
谈起那次往事,黄熙并不认为那是一场灾难,因为伍迪艾伦第一次上台前就吐了一地。
大卫·莱特曼秀
一位毕业于麻省理工学院的老板看中了黄熙,邀请他每周一到自己的俱乐部表演。黄熙在那里找到了感觉,第一次尝到了成功的喜悦。经过不断的练习,黄熙的移民题材笑话,加上一口地道的外国口音,终于闯进了2003年波士顿国际喜剧节的决赛。当时,黄熙32岁,这是他第一次在俱乐部举办的比赛中获胜。作为第一代移民,能够战胜美国本土相声演员,他充满了自豪和自信。
俱乐部每周都会举办比赛,黄熙一年内赢了六次,而他之前的选手赢了十二次,但因为没有名气,很难维持生计,黄熙在2006年就不再做脱口秀了。
此后,他用了近八年的时间,利用业余时间表演、创作,一个人写了两三千个笑话,走遍了很多地方。与大多数中国人喜欢待在华人聚集的沿海两座城市不同,黄熙跨州跨省,甚至到过一些小镇。那段时间,他“过得并不好,挺辛苦的”。
这期间,大卫·莱特曼节目的星探在2005年他来到波士顿时看到了他的表演,便对其他俱乐部老板和喜剧演员说:“黄熙是波士顿最会讲笑话的人!”这无异于给黄熙打了一针强心剂,让差点放弃的他又重回演艺道路。
星探于是要求他寄一些资料,黄先生便寄给他一张光盘。他得到的回复是:“我喜欢你的笑话,但我需要更多内容。”黄先生以为这句话的言外之意是“我还是不喜欢你”,按照当时中国人的理解,所以三年都没有联系他。
2008年,一位星探来到波士顿再次观看了黄西的表演。表演结束后,他说:“你现在快成功了。”
最终,在 2009 年,黄西出现在了《大卫深夜秀》节目中。对于任何一位名不见经传的脱口秀喜剧演员来说,这都是一个成名的好机会。他成为了第一位出现在该节目中的华人。莱特曼非常欣赏黄西的表演,握着他的手说:“你真是个天才。”
“我愿意成为移民的代言人”
随后在2010年,黄熙应邀参加美国记者年会,在会上他调侃拜登副总统,逗得他哈哈大笑。
现在,黄熙每周演出两到四晚,主要在波士顿周边五六个州的“相声俱乐部”,比如纽约、加州、德州,观众以白人居多。晚上的演出一般在11点左右结束,白天还要工作。虽然感觉很辛苦,但黄熙说:“谁让我那么有兴趣表演呢!”随着黄熙越来越红,不少在美国的华人也对黄熙的表演产生了兴趣,等着看黄熙的专场演出。
黄熙说成名后,演出收入比以前好很多,也有了自己的经纪人,但他没有透露一场演出的具体收入。“几百到几千块钱不等!”他一般说,光讲笑话是不够维持生计的。“只有你很有名,才能靠搞笑谋生。”黄熙正在考虑未来转行做全职喜剧演员。“目前这只是一份副业,在确定这条路能带来足够的收入之前,我还要努力。”
有网友称黄熙为“美国版小沈阳”。黄熙说:“其实我们的表演风格完全不一样,小沈阳的东西能让人很快笑出来,而我的笑话比较含蓄,需要细细品味,也能让人回味无穷。纽约大学的一位教授给我发邮件说,他看了我在《大卫秀》上的表演五遍,每次看都能回味无穷,感受到新的笑声。”
有人指责黄熙拿他的移民身份开玩笑,以迎合白人对亚裔移民的偏见。
黄希说,在美国,基本上每个相对成熟的族裔都会拿自己开玩笑。爱尔兰人、波兰人、黑人等都有自己的笑话,但亚裔的笑话很少。“如果你不敢拿自己开玩笑,你就没有资格拿别人开玩笑。拿自己开玩笑是需要勇气的。”
黄希希望讲述第一代移民的故事。他说:“毫无疑问,作为脱口秀喜剧演员,他们比普通人更加敏感和聪明,这让他们的童年更加艰难,因为他们能看透父母和老师的虚伪和世故。但就像压力和高温能把煤炭变成钻石一样,正是因为焦虑、社会压力和愤怒,他们才成为喜剧演员。移民是社会中沉默的群体,移民社会有很多有趣的事情,也有很多被歧视和挣扎的事情。因为语言和文化的障碍,他们无法表达自己,也没有人帮助他们表达自己。我愿意做移民的代言人,把移民乐观、勤奋、坚强的一面说出来。”
摘录自黄熙的经典语录:
开场白:“嗨,我是爱尔兰人。”
旁白:由于亚洲面孔的喜剧演员非常罕见,因此舞台上这样的自嘲常常引发笑声。
我非常努力地想要成为美国公民,因此我不得不上美国历史课。他们问我,本杰明·富兰克林是谁?呃,我想,这就是我们便利店被抢的原因吗?
旁白:100美元钞票上印有美国前总统本杰明·富兰克林的肖像。
我是一名移民,曾经开过一辆二手车,车上贴满了无法撕掉的贴纸。其中一张贴纸上写着:“如果你不会说英语,就回家吧!”我花了两年时间才明白这句话的意思。
我曾经出过车祸。当时有 20 辆车连环相撞,而我是最后一个。我几乎不知道自己出了车祸,直到我听到车上的收音机说:“刚刚发生了一起涉及 19 辆车的车祸!”我心想:“我是不是太晚了?”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本站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