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名人读书的有趣故事
王夫之《嫁妆书》王夫之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一生著述颇丰224卷。有一年,他的大女儿出嫁,人们来拜访这位德高望重的老人,请他为女儿准备一些嫁妆。王夫之高兴地拿着一个箱子说嫁妆已经准备好了。打开一看,原来是一箱子书。王夫之对大家说:“这是我多年来为女儿准备的嫁妆!”
袁枚《食书》清代诗人袁枚有言:“读书如吃饭,善于吃饭者精力充沛,不善于吃饭者愚昧无知。”袁枚自然是个善于吃饭的人。“善于吃饭”就是要咀嚼得当,品尝得当,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李时珍“啃书” 李时珍自幼随父学医,22岁即从医,搜集经方、当代方剂、单方、内外兼治验方,取得显著成效。他发现《本草纲目》错误较多,品种不全,决定修订。经过27年艰苦努力,他“啃”了800余种书籍,走遍名山大川,收集药物1289种,插图1100幅,方剂11096个,并于1578年完成了《本草纲目》补稿。
闻一多“书醉” 诗人闻一多大婚当天,亲朋好友许久未见到新郎,大家都以为他去换衣服了。直到婚轿快到家时,人们才在书房里发现了他。他还穿着那身旧袍子,手捧一本书,兴致勃勃。于是家人就说,他这个喜庆的时刻,不能看书,因为看书会“醉”。
华罗庚的“猜书法”华罗庚的读书方法和别人不一样,他拿到一本书,先想一想,猜一下书的版式,想明白了再打开书看,如果作者的思路和他猜的一致,他就不看了。华罗庚的“猜书法”不但节省了读书的时间,而且培养了他的思维和想象力,让他不至于成为书本的奴隶。
(青年文摘)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本站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