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京剧《沙家浜》:一部取材于真人真事的抗日传奇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北京11月8日消息:今年7月22日至8月30日,北京京剧院“经典现代剧展”在长安大戏院上演,演出剧目包括《智取威虎山》《红灯记》《杜鹃山》《沙家浜》四部经典现代剧。今年恰逢“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其中,在展演的《沙家浜》将把这部取材于真人真事的抗日传奇再一次呈现在京剧舞台上。
在著名唱段《祖国大好山河不放弃一寸土地》中,沙奶奶唱到自己家穷困潦倒,无力养活自己,四个儿子饿死冻死两个,饥荒中,她欠了刁家的钱,为了还债,三儿子到财主刁家做工。刁老才心狠手辣,三儿子整天辛苦劳作,被人打死。四儿子四龙脾气暴躁,性格倔强,闯进刁家争吵,刁老才说是晚上闯进来的。之后,十六岁的孩子四龙被关进了监狱。新四军占领了沙家浜,把四龙从牢房里救出来见见太阳。沙奶奶说的刁老才死了,他有一个儿子在日本留学,这就是沙家浜有名的反派刁德义! 与此同时,伤员中也有几位同志申请归队,新四军某部排长叶思忠见有同志伤势痊愈,可以先行离开。此时日军开始扫荡,进展很快,县委指示同志们到芦苇荡暂时避难。前情提要也讲到了沙奶奶等人不畏危险,帮助转移伤员和粮食的故事。
新编的忠义军司令胡传奎、参谋长刁德义,明里暗里投靠蒋介石,暗中却投靠禁军。禁军得知一批新四军伤兵躲在沙家浜,便要求胡司令去抓捕他们,胡传奎同意了,当天下午便命令部队进入沙家浜。而沙家浜也是参谋长刁德义的家乡。此时,日寇已“扫荡”沙家浜镇三天,已经越过边界。位于口岸路口的春来茶馆,在日寇经过后,桌椅茶具被毁,屋外的雨棚被掀翻,地上还有一些碎砖碎瓦,春来茶馆的招牌也扔在地上。一位清嫂搀扶老人和小孩,逃难的百姓纷纷回家。 一名青嫂从地上捡起牌子,放在桌子上。众人把翻倒的桌凳抬起来,把破碎的茶具、砖瓦捡起来,搭起雨棚。这时,有人喊道:“胡传奎的队伍要进镇了!”沙家浜基层民兵王福根介绍,队伍有几十个人,头戴国民党帽徽,旗上写着“忠义救国军”。据说刁老才的儿子刁德义也回来了。一名青嫂安排王福根再去看看。不清楚胡传奎是路过还是长期留守,目的是什么?同时,新四军受伤的战友不能先接回来,得想办法给他们送点干粮。 刁德义的堂兄刁小三在村里抢劫一个女孩,被伪“忠义救国军”的副官刘福恭拦截。女孩打电话向阿庆嫂求助。刘副官看到阿庆嫂后,告诉刁小三,阿庆嫂救过胡传奎司令的命,让他多保重。此时阿庆嫂已经通过他们的言行判断出这帮人是一伙敌人,正在假装对付他们。刘副官告诉阿庆嫂,他奉命先去看看,司令一会儿就来。阿庆嫂这才知道胡传奎就是司令,她下定决心要进行侦察。阿庆嫂试探性地问:“胡传奎既然回来了,会呆多久?”刘副官说既然回来了,就不会走了! 他们就住在沙家浜,指挥部就设在刁参谋长的家里,已经派人去收拾了。阿青媳妇断定他们是要长期住下来,所以故意表现出一副欢迎的态度!谈话间,胡传奎一行已经到了春来茶馆,刘副官连忙迎了上来,阿青媳妇心里想着对策,胡传奎一行到了之后,就把刁德义的身份介绍给了阿青媳妇。阿青媳妇发现刁德义是个很阴险狡猾的敌人,就装模作样的对付他。同时,刁德义也感觉到阿青媳妇不一般,于是谈话间,一场斗智斗勇暗暗涌动起来。这便是《沙家浜》中大家熟悉的片段“斗智斗勇”!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本站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