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八级完整试卷》火爆网络,外国人疯了,中国学生“过瘾”

2024-03-07 -

标题:“冬天:尽可能多穿。夏天:尽可能多穿。”

问: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这是最近网络上流行的《汉语八级完整试卷》中的一道题。 类似这样让老外抓狂的问题在这份试卷中比比皆是。 这张试卷让很多被四六级、托福等“折磨”过的中国学生大呼“享受!” “汉字真神奇!” “外国人也能有这一天!”

真假

网上流传的这套《汉语八级完整试卷》分为四部分:判断题、选择题、阅读题、作文题。 确实有很多让人感到疯狂和离谱的话题。

例如,用“真”和“假”这样的词来迷惑外国人:“你的牙齿真漂亮!” “噢,那是假的。” “啊,这是真的还是假的?” “真的。” 问: 牙齿是真的还是假的?

还有类似的相声笑话:甲:今天公交车上人多吗? 乙:还不错。 第一站上行3人,下行5人; 第二站上行7人,下行12人; 第三站上行45人,下行23人; 第四站上行18人,下行12人; 第五站上下9人。 8 下来。 问:B坐了几站?

正如一位网友评论的那样,“这对外国人来说真的很难”。 但这样的“恶搞”试题肯定不会出现在新汉语水平考试(以下简称汉语考试)的官方网站上。 汉语考试是为测试母语非汉语(包括外国人、华侨、少数民族考生)汉语水平而设立的国家标准化考试。 所以,大多数中国人不会亲自参与,不理解也很正常。 那么真正的中文考试是什么样的呢? 我们来看一段原版的中文阅读题:

有没有人没有梦想呢? 大多数科学家()都是所有人的梦想。

答:相信。 B、理解。 C、好的。 D、反应。

据了解,国家汉办组织的新汉语水平考试分为六个级别,要求考生的汉语词汇量从150个到5000个以上不等。 题目分为3部分:听力、阅读和写作。 汉语考试一级和二级只有两个部分:听力和阅读。 从第3级开始,增加了写作部分。 汉语考试遵循“考教结合”的原则,考试设计紧密结合国际汉语教学现状和教材使用情况,以“以考促教”、“促进汉语教学”为宗旨。通过测试来学习”。

困难又容易

“我一下子就通过了汉语考试四级,这不是很好吗?不过说实话,五六级对于我们留学生来说还是很难的。尤其是听力和写作,我的听力不是很好。” “汉语的每个词都有声调,有时很容易搞混。”日本留学生蒋军说。确实,汉语声调是大多数留学生的难点。同一个音不同声调。会变成不同的汉字,有些单词还是复音的,如果在汉语考试的听力考试中加入这样的题,可想而知外国学生会有多头痛。

我的朋友曾经在微博和@me上看到过一篇汉语六级阅读题。 文章介绍了“全聚德”的前世今生。 文章用“全而完整、聚而不散、仁德至上”12个字阐释了百年全聚德的经营理念。 我想即使是中国人看到这样的词也不得不思考一下。

值得一提的是,汉语考试阅读部分第一部分从六级开始,变成了语法问题。 总共有 10 个问题。 每题提供4个句子,要求考生选择一个有语法问题的句子。 “以前我以为作为中国人,汉语考试对我们来说一定是小菜一碟。但有一次,一位准备参加汉语六级考试的美国同学问了我一道关于语言问题的问题。我真的看了20分钟分钟,连哪句话有言语缺陷都查不出来!当时紧张得满头大汗,现在想起来都不好意思,哎……”大学生韩胜凯不好意思地说。 。

参加汉语考试并不像一些中国人想象的那么容易,更不用说接触汉语时间较短的外国学生了。 语言是人们相互交流的工具。 学习语言的目的不仅仅是为了考试。 我们应该在现实生活实践中学习语言,而不仅仅是在书本上,避免出现“高分低能力”的现象。

痛苦与快乐

“哈哈,现在外国人也得学中文了!还得考中文水平!真是被英语‘折磨’报仇了!” “让外国人学习博大精深的汉语,学无止境,勤奋之舟!” “会有外国人因为中文太难而回国吗?” “如果再有一次出国的机会,我一定会说中文,让他们嫉妒死!” 网友看完《汉语八级全卷》后议论纷纷。

大多数网友的心理是:以前因为英语考试受苦,现在看到这么多外国人被汉语考试难住,就放心了。 在悉尼读书的郎朗说:“刚来悉尼的时候,我被各种新词折磨着,关于食物、生活用品……尤其是在课堂上。老师用的很多词都是同一个意思。” ,而且句子结构更是混乱,种类繁多,更不用说写作时所使用的修辞方法了。我相信外国人学汉语应该比我们学英语更困难,哈哈!”

中国人在衷心表达这种“幸福”心态的同时,也表达了对自己的祖国、作为中国人的自豪。 随着越来越多的外国人学习汉语,参加汉语考试的人数也屡创新高。 数据显示,目前全球106个国家和地区有近400所孔子学院和500多个中小学孔子课堂,全球学习汉语的人数已超过4000万人。 这体现了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和汉语在世界上的影响力日益增强。

美国《时代周刊》亚洲版称:“如果你想领先于别人,就学中文吧!” 当世界各地许多人发出“学习进步”的号召时,汉语逐渐成为世界各国的第二语言。 ,外国人对中国人的“痛苦”才刚刚开始。 (董超)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本站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