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4小时过境免签政策给中国带来了什么?
近期,“城不城”成为网络热词,是由到访中国的外国网红推广开来的。得益于我国144小时过境免签政策适用范围的不断扩大,越来越多的外国人到中国旅游,并在网上分享自己的所见所闻。144小时过境免签不仅让中国旅游火爆起来,还向外界展示了真实生动的中国形象,促进了中外经贸合作,可谓一举两得。
“中国”走红,让更多人看到真实的中国
半年来,我国出台了一系列入境旅游政策措施,其中自去年11月我国对挪威公民实施72/144小时过境免签政策以来,144小时过境免签政策适用范围已扩大至54个国家。
随着免签“朋友圈”不断扩大,入境游客数量激增。据国家移民管理局统计,上半年经口岸入境外国人1463.5万人次,同比增长152.7%,其中免签入境854.2万人次,占52%,同比增长190.1%。发放口岸签证68.6万张,同比增长267.9%,为在华外国人发放停留居留许可38.8万张,同比增长2.4%。
越来越多的外国游客开始在短视频、社交平台上分享自己在中国的旅游经历。与“中国”相关的话题开始流行起来,海外版“抖音”上带有“中国”标签的视频总数已超过7亿条。这一话题成为新“流量密码”的主要原因之一是,外国网民通过这些分享看到了与一些西方媒体报道不一样的场景。参观中国城市、品尝中国美食、体验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技艺……外国友人在旅行中不仅体验到了中国的美食和风景,还看到了热情友好的中国人民,感受到了中国现代化的基础设施和丰富的历史文化。这种突破信息茧房带来的强烈反差感,让外国游客对看到真实生动的中国感到好奇和兴奋。
政策与市场驱动中国入境旅游产业升级
144小时过境免签政策不仅是展示中国形象的一张名片,更是拉动旅游消费、促进相关产业繁荣发展的助推器。在政策和市场的双重推动下,中国入境旅游迎来了良性循环,驶入了发展的快车道。
一方面,围绕入境游“堵点”,多部门着力优化旅游服务体验,为外国人创造更加友好的消费环境。今年4月,人民银行、文化旅游部等四部门联合下发通知,要求重点文化旅游场所实现境内外银行卡受理全覆盖,同时确保现金支付备用。最新数据显示,2024年5月,各大银行卡组织线下外卡POS机交易165.7万笔,金额29.7亿元,较2月基本翻番。 同时,今年以来,中国银联清算公司联合商业银行、支付机构、卡组织等运营主体,优化针对来华外国人的移动支付服务,创新推广“外包内用”“外卡内绑”业务,让来华外国人也能享受到便捷安全的移动支付服务,感受中国数字经济发展成果。数据显示,今年1至6月,银联平台“外卡内绑”业务已服务境外用户超过200万;交易笔数3738.18万笔,同比增长6.65倍;交易金额54.17亿元,同比增长8.03倍。
另一方面,相关业务平台也在加紧布局,抓住入境游订单量增加带来的机遇。针对海外游客购票需求,携程国际已与国内2000余家景区合作推出线上购票服务,并在八达岭长城、秦始皇陵兵马俑等近30个景区设置国际售票机,支持海外游客多语言、多种支付方式购票。同程旅游也宣布将联合旗下艺龙酒店科技平台推出数十项服务单,包括门店双语服务指南、门店双语标识、双语礼宾服务、更贴近外宾饮食习惯的特色早餐等。据去哪儿平台统计,多家中国航空公司提供了相对实惠的机票,张开双臂欢迎外国旅客选择在中国中转旅行。
“旅游做舞台,经贸做秀”,促进中外经贸合作
中国不断优化签证政策的红利不仅体现在旅游市场,还正在延伸至其他领域。
回顾中国改革开放的历程,入境旅游对促进开放具有重要意义。上世纪80年代,为了让外资了解中国社会和商业环境,中国以入境旅游为切入点,通过“旅游为舞台,经贸为秀”的方式,开创了改革开放的通道。入境旅游的发展,不仅能带动旅游业繁荣,带来经济效益,还能为国家经济发展营造良好的国际环境。
如今,免签政策的不断优化,也将鼓励更多外国人来华经商、工作、学习和生活,促进经贸、文化合作,促进各类要素跨境流动。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首席研究员张燕生表示,单边免签对于促进人员往来十分重要,对促进外商投资的作用将更加明显。此外,还将为货物和服务贸易、交通运输、资金、数据和信息交换等活动带来更高水平的自由便利和更高的效率。
开放是当代中国的鲜明特征,也是当今中国向世界释放的巨大红利。中欧数字协会主席甘巴德拉表示,免签政策让欧洲中小企业赴华参加商务、展览等活动更加便捷。在全球经济复苏乏力、保护主义抬头的当下,中国不断优化签证政策无疑将为提振世界经济、推动经济全球化注入更大信心和动力。
策划:刘娟
制片人:唐心怡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本站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