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苏联解体的几点思考
苏共失败、苏联解体,是很多人关心的问题,人们从不同的角度对其进行了思考和分析。我们在俄罗斯考察后,把苏共失败的原因概括为四句话:有政治原因,也有经济原因,政治原因占主导地位;有内部原因,也有外部原因,内部原因占主导地位;有主观原因,也有客观原因,主观原因占主导地位;有历史原因,也有现实原因,现实原因占主导地位。在众多的原因中,必有一个是主导的、决定性的。从根本上讲,问题主要出在苏共内部。
1. 否认党的历史和领导人
“要想毁灭一个国家,必先毁灭它的历史。”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戈尔巴乔夫、叶利钦等人,都曾多次否定斯大林、否定十月革命、否定苏共的光辉历史。赫鲁晓夫是最典型的例子,1939年3月,他在苏共十八大20分钟的讲话中,竟然32次称赞斯大林。在1952年召开的苏共十九大上,也对斯大林大加赞扬。1954年,他还在斯大林逝世一周年之际,下令发表赞扬斯大林的社论。他经常说,斯大林是“人类最伟大的天才、导师和领袖”、“一位伟大的、常胜的将军”、“自己的亲生父母”。 但在苏共二十大上,他却把斯大林骂成“杀人犯”、“强盗”、“赌徒”、“俄国最大的独裁者”、“王八蛋”、“白痴”等等,把最丑恶、最肮脏的字眼都往斯大林身上打。同时诬蔑斯大林在卫国战争前“失去警惕”,战争爆发后“慌乱”,战争期间“举着地球仪指挥”。这是连小孩子都不会相信的谎言。苏共二十二大后,赫鲁晓夫把斯大林的遗体从列宁陵墓里搬出来火化,进一步造成党内和群众的思想混乱,为帝国主义攻击苏共提供了弹药。 戈尔巴乔夫上台后更是变本加厉,从否认斯大林到否认列宁,否认社会主义制度,否认苏联历史,否认党的领导,最后导致苏共灭亡。
如何评价斯大林和苏共的历史,依然是总结苏共失败教训的一个重点。虽然斯大林犯过一些错误,苏联社会主义制度也存在一些缺陷(新的社会制度是必然的),但斯大林时期的苏联与1913年(一战前俄国最高的一年)相比,社会生产力有了很大的发展,实现了全国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社会主义国家综合国力增强,最突出的表现就是打败了德、日法西斯。人民生活水平也得到了很大的提高。丘吉尔曾指出:他从沙皇手里接过来的是木犁,他去世时留下的是原子弹。
有人说“斯大林模式”和“高度集中的计划体制”是苏联解体的主要原因。这种说法也不全面。苏联解体前夕,其经济总量仅次于美国,相当于欧洲资本主义国家的总和。其先进科学技术水平与美国不相上下,有的甚至超过美国。即使轻重工业之间有些不协调,也不会导致失败。而且苏联解体是在斯大林逝世38年后,怎么能把失败的原因归咎于一个早已死去的人呢?
2.意识形态领域领导力丧失
列宁深刻地指出,没有革命的理论,就不会有革命的运动,革命的理论是行动的指南。苏联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是列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运用于俄国革命实践的典范。苏共失败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党在理论上背离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使全党失去了正确的理论指导,造成党内外思想混乱和社会政治动荡。赫鲁晓夫上台后,极力反对斯大林,但没有根据世界政治经济发展变化和技术革命兴起的新情况进行理论创新,使党的理论陷入停滞,甚至提出“二十年建成共产主义”这样盲目的、不切实际的理论。勃列日涅夫虽然作了一些修补,但基本上还是坚持了赫鲁晓夫路线,没有赫鲁晓夫。戈尔巴乔夫走向了极端。 他的“新思维”“民主化”“开放化”,实际上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和社会主义的否定。
毛泽东同志深刻地指出,要推翻一个政权,首先要造成舆论。革命阶级如此,反革命阶级亦然。苏共失败时期,反苏、反共、反社会主义的舆论泛滥,各种报刊、电视、广播、网络等媒体以及小说、戏剧、电影等各种文艺队伍,都加入了反苏大合唱的行列。这个合唱团的总指挥就是戈尔巴乔夫。一时间,社会主义、斯大林、列宁被说得一文不值,资本主义成了人间天堂。拥护社会主义和马列主义的力量受到镇压。其结果是党内思想严重混乱,人民失去了共同理想。戈尔巴乔夫1999年在土耳其首都安卡拉美国大学研讨会上坦言:我一生的目的,就是消灭共产主义。 面对苏共失败、苏联解体的现状,他说:“我人生的目的已经实现了。”
三、党的组织丧失了先进性
随着苏共领导阶层的蜕化变质、腐化,苏共基层组织也丧失了先进性、凝聚力、号召力、战斗力,起不到战斗堡垒作用。党员素质下降,严重脱离群众,起不到先锋模范作用。在垮台前夕,大多数党组织和党员已名存实亡。有人说,苏共在有20万党员的时候取得了二月革命的胜利,有35万党员的时候取得了十月革命的胜利,有550万党员的时候打败了希特勒和日本法西斯,却在有近2000万党员的时候失去了政权。长期忽视党的思想教育,党的组织生活涣散,批评与自我批评丧失,许多党员缺乏共产主义理想和社会主义信念,迷失了前进的方向。 相当一部分人入党不是为了争取党的纲领和目标的实现,而是为了获得事业和物质上的好处。1993年俄共重建时,原苏共党员中只有不到10%加入了俄共。圣彼得堡有50万苏共党员,1993年加入俄共的只有2.1万人。该市加里宁区有2万多名苏共党员,只有85人加入了俄共。前苏联解体时,规定党员必须在两小时内选择政治上站在哪一边,结果绝大多数人都站在了叶利钦一边。 由此可见,经过35年的改造,苏共的质量已经严重下滑,理想信念已经动摇、瓦解。可见单纯追求党员数量,而忽视质量是多么可怕!列宁说过,那些名存实亡的党员,即使白送也不要,宁可少而精,这句话多么中肯、多么深刻啊!
党必须实行民主集中制,这是列宁的建党原则之一。列宁时期和斯大林早年,党内都实行得很好。斯大林后来也搞“一人专制”、“家长制”,长期不开党的代表大会和中央委员会,搞个人崇拜。赫鲁晓夫就是反对“个人崇拜”上台的,但上台后他搞“个人崇拜”比斯大林还严重,甚至比斯大林还要恶劣。勃列日涅夫也是专制独裁,连出兵阿富汗这么大的事,都是少数人推翻政治局不出兵的决定。戈尔巴乔夫提倡的“民主化”和“开放”,是不分阶级的民主开放。 实质上,对反苏反共的只能是民主开放,对支持苏共、维护苏联、反对他倒行逆施的人,他要尽一切可能打压下去。连宣布解散共产党这么大的事,都是他亲自做的。这样的党,必然失去党员和群众的信任,必然失去党和群众的监督,怎么可能不失败呢?
四、党风腐败,严重脱离群众。
执政党的作风关系到党的生死存亡。列宁时期十分重视党的作风建设,严格要求各级领导干部和党员清正廉明、艰苦奋斗、参加劳动、反对官僚主义、反对脱离群众。苏共(布)党史专门讲述了安泰俄斯与大地母亲的故事,深刻阐述了密切联系群众的极端重要性。列宁坚决反对特例,以身作则,经常在办公室接待来访人员,据记载,仅1922年10月2日至12月16日,他亲自接待了125人。斯大林在严于律己、艰苦奋斗方面也是可嘉的典范。二战期间,他的儿子雅科夫被德军俘虏,希特勒提出以释放雅科夫换取被俘的德国将军保卢斯。 斯大林的回答是“我不会用将军换士兵。”结果,雅科夫死在了德国法西斯的集中营里。在和平建设时期,他始终保持简朴的生活方式,从十月革命到去世都穿着短皮大衣。死后清点他的财产时,发现他只有900卢布的积蓄。斯大林晚年还存在着专制、脱离实际的官僚主义,特别是“个人崇拜”,严重破坏了党和国家的政治生活,助长了党内专门化的倾向。赫鲁晓夫时期,党的作风进一步腐化,特权阶级逐渐形成。赫鲁晓夫不守原则,盲目下达命令,大话、空话、套话,胡作非为。 他不仅提出20年建成共产主义,还成立了工业党和农业党,盲目开垦“处女地”扩大玉米种植,损害了农业生产,严重破坏了生态环境。勃列日涅夫继承了赫鲁晓夫的遗产,党的作风进一步腐化,热衷于追求表面的荣誉和奖励,在任期间,他居然获得各类勋章200余枚。在他死后的送葬游行中,多达44名军官为他抬着各种勋章和奖章。他还想与列宁平起平坐,1977年十月革命日游行中,出现了与列宁同等大小的勃列日涅夫画像。有一次他访问阿塞拜疆,共和国共产党第一书记阿利耶夫送给他一尊纯金打造的价值连城的半身像。 阿利耶夫不久就被调往莫斯科,担任部长会议第一副主席,并成为政治局委员。戈尔巴乔夫时期,党内腐败现象更加严重,干部职务越高,享有的特权就越多。莫斯科有100多家特供商店,各种进口的生活用品供高级干部享用,使他们与群众严重隔离。一些高级干部的子女还依仗亲属的威信犯罪,贪污受贿,搞走私。戈尔巴乔夫推行的改革成为资产阶级崛起的催化剂,大批干部腐败堕落。苏联解体后,莫斯科的富豪和俄政府的高级官员中,很多都是原苏共干部。
五、严重违反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干部路线
从斯大林时代开始,就存在着对持不同意见的同志进行“残酷斗争、无情打击”的现象,甚至有的干部受到冤枉。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戈尔巴乔夫严重违背马列主义的干部路线,任人唯亲,偏袒亲朋好友、同学、老乡、下属。“顺我者昌,逆我者亡”几乎成为普遍现象。敢于讲真话、提出批评意见的人,就受到打击和迫害。因此,党内低级庸俗盛行,领导人只有奉承、客气、官场、俗套。党选拔干部的政治标准和德才兼备原则被裙带关系所取代,培养亲信、拉帮结派成为合法现象。
戈尔巴乔夫时期,他利用各种借口推行他的裙带关系干部路线。他上任不久,就改组了中央书记处和政治局,增加政治局委员、候补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8人,撤职2人。更换了部长会议主席和6名副主席,更换了40多位党中央和政府部长、近百名省委书记。有的材料说,短短几年,150个边疆地区、省、直辖市的书记更换率达92.5%。错误的干部路线使党、政、军干部思想上出现空前的混乱,严重损害了党的威信,使干部脱离党。
俄共许多同志认为,苏共没有解决好新旧领导班子交接的问题,党的领导核心出现了问题,这是苏共失败的决定性因素。赫鲁晓夫和戈尔巴乔夫都是苏共二十大以后成长起来的,没有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更没有树立共产主义理想。一些俄共同志说,他们的背叛终有一天会受到正义的审判。还有人认为,苏联长期处于资本主义的包围之中,孤军奋战,一国建成社会主义。即使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虽然形成了,但仍然遭到资本主义世界的严重打压。西方敌对势力利用政治、经济、文化甚至军事等各种手段,千方百计地要搞垮苏联和其他社会主义国家。 他们甚至用手段,收买党和国家高级干部和反社会主义分子,使他们成为“第五纵队”,充当动乱中的“特种部队”和“民主人士”,实现他们的阴谋。
总之,要好好总结苏联失败的教训,以便起到警示作用,更好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本站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