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点碰撞】著名笑话大师突发心脏病去世!努力工作和信佛,我们该如何选择?
《今夜80后脱口秀》编剧赖宝突发心脏病去世,当代年轻人的健康问题再度成为热议话题,加班、熬夜、生活饮食不规律等原因,导致年轻人失眠、脱发、亚健康、猝死等现象频发。
有人认为,社会竞争这么激烈,年轻人努力工作很正常,没什么好抱怨的,想休息等到老了再休息就好了。但也有人认为,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应该拒绝加班、熬夜等不健康的生活方式。
那么您认为我们应该在勤奋和佛教之间做出怎样的选择呢?
意见之争现在开始
著名的笑话大师突发心脏病去世!
据多位大V透露,《今夜80后脱口秀》编剧赖宝因突发心脏病去世,他是《今夜80后脱口秀》主持人王子健创作团队的核心成员,代表作品有《赖宝日记》《人生哪里不尴尬》《人生是北京时间最后的钟声》等。
7月20日上午,其去世的消息在微博上传开,红星新闻记者随后证实了这一消息。
他最新一条微博发布于7月18日,文中写道:“时光流逝,梦想化作渴望……”
20日上午,著名书画家何铁生在社交平台发文悼念好友,“半个多月前你搬来上海的时候我就跟你说了,走之前不好好聚一聚是不对的……你说,没事的,我回北京吧,我大部分时间和工作都在北京,哈哈,别搞得像生死离别似的……”“可是,没想到一切都发生的这么突然!我绝对不想相信这是真的。”
熟悉《今夜80后脱口秀》的人,对赖宝的名字一定不陌生。其代表作有《赖宝日记》《人生何处不尴尬》《生命是北京时间的最后一声钟声》等。赖宝,本名杨小星,曾做过公务员、编辑、记者、脱口秀编剧等工作。
很多网友对于这一消息感到惊讶和震惊,而赖宝的社交媒体账号也一直在持续更新。
钟南山院士16年前心脏病发作,现在身体还健康!大家要听听他的话!
现年83岁的钟南山院士看上去身体健康,精力充沛。但其实,钟南山院士在接受央视采访时说,自己2004年因透支突然心肌梗塞,家人及时发现,送医院治疗,最后做了支架手术。
十多年过去了,钟南山院士的身体依然很好,这和钟南山院士的自我管理有很大关系,同时他也在很多公开场合谈及自己对疾病和长寿的看法,告诉大家如何预防疾病。
———
一半的疾病源于心理因素
2015年钟南山院士在一次讲座中说,决定人类健康有五大因素,内因是父母遗传,约占15%,外因是社会环境,占10%,自然环境,占7%,医疗条件越来越好,也占8%,但最重要的是生活方式,特别是对于城市人来说,占60%。此外,健康还有六大基石:心理平衡、合理饮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及早防治、绿色环境。
在所有不利因素中,最容易导致过早死亡的就是心情不好、情绪不好。健康有一半是心理健康,疾病有一半是心理疾病。人一旦心情不好,一方面会导致身体耗氧,另一方面通过交感神经系统,使心率加快、血管收缩,就会导致一些重要器官,特别是脑、心肌供血供氧不足。
另外,有人对癌症患者的死亡率进行过统计,结果显示,约有1/3因治疗无效而死亡,1/3因过度治疗而死亡,另有1/3因惊吓而死亡。
科学家发现,每个人血液中的白细胞有90多亿个,其中50亿个特别能对抗癌细胞。人体每天可以产生3000个癌细胞,但大多数人不会得癌症,因为癌细胞在刚出现时就被及时杀死。其中,杀死肿瘤的主要细胞是NK细胞,一旦出现肿瘤细胞,许多NK细胞就会将其杀死。但当情绪处于低潮时,往往非常内向和沮丧,NK细胞分泌系统的功能就会受到抑制,从而降低其杀伤作用。为什么相当多的癌症患者精神状态有问题呢?当然,这不是绝对的,但情绪确实是一个很重要的原因。 ②
———
运动和饮食一样重要
2020年4月14日,钟南山院士在与前中国女排队长惠若琪的视频通话中分享了自己对运动的看法,强调运动应该是生活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就像吃饭睡觉一样。这也是钟南山院士在这个年纪还能坚持这么大工作量的原因,他说,每天一定要运动。
钟南山院士年轻时就喜欢竞技体育,1959年全运会400米栏比赛他虽然没能夺冠,但却打破了当时的全国纪录。虽然年纪大了以后很少参加竞技体育,但他一直坚持做一些安全的运动。体育活动已经成为他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习惯。
钟南山院士也鼓励大家坚持运动。“如果坚持运动,一般三四十岁的时候,运动和不运动的区别没有那么明显,但到了五六十岁,就会感觉到区别了。当然到了我这个年纪,区别会更明显。”钟南山坦言,在他的一生中,体育锻炼对他的健康和事业发展起到了关键作用。
钟南山院士说,自己小时候喜欢跑步、打球等很多运动,后来年纪大了,依然坚持跑步、快走、健身等运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根据实际情况,喜欢在室内骑自行车,做俯卧撑、仰卧起坐,做室内健身等运动。”
———
如果你想健康,你必须先学会呼吸
在《钟南山健康访谈》一书中,钟南山介绍,呼吸人人都会,但懂得正确呼吸的人并不多。我们从小就被教导要挺胸收腹,还要时刻应对精神压力,这让我们的肌肉紧张,呼吸也随之加快。然而,现代人大多是“胸式浅呼吸者”,主要用肺部中上部呼吸。除了音乐家、歌唱家和一些运动员外,几乎没有人知道吸气时腹部要外扩。
观察婴儿的呼吸方式。婴儿呼吸深而慢,腹部起伏。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常常不自觉地放弃这种健康的腹式呼吸方式,而采用浅胸式呼吸。胸式呼吸对肺部的压力更大,肺部必须更加努力才能确保足够的氧气供应。这种呼吸方式对心脏也不好,迫使心脏跳动得更快,否则将无法供应足够的血液来输送氧气。
正确的腹式呼吸方法是通过膈肌活动来增加肺通气量。练习者将双手放在上腹部,呼气时,双手随腹部下沉,并略加压力,吸气时,上腹部抵抗这种压力,腹部慢慢鼓起。每天这样做35次,每次约3分钟。练习者在练习腹式呼吸时,还应注意放松全身的肌肉,呼气时腹部要下沉,避免用力,吸气时腹部要鼓起,时间要比呼气时稍长。每次吸气后,要稍停片刻,不要立即呼气。
———
有生活目标的人寿命更长
2015年,钟南山在一次讲座中说,如果你有人生目标,你就更有可能长寿。每个人都应该有自己的追求,这对一个人的健康生活非常重要。比如有些人退休后仍然坚持工作,生活得很开心,身体很好,但什么都不做的人身体就不好。如果你有一个追求的目标,一切都为实现这个目标服务,那么你身边的一些不愉快的事情就无所谓了。
这是有事实依据的。韩国曾对4.3万名年龄在40-90岁之间的受试者进行研究,观察了7年。一组人有明确的人生目标,比如养育孙子,另一组人没有明确的人生目标或不确定。结果,7年后,没有明确人生目标的那组人中,有3000多人因病去世或自杀,是目标明确的那组的两倍,患心脑血管疾病的也是那组的两倍。
但追求不应该是苛求,应该是经过努力可以实现的,而不是无止境的追求,可以改变的就改变,不能改变的就接受。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本站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