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认真对待秋蟹? |周末推荐阅读

2024-03-09 -

没有螃蟹的中秋节是不完整的。

很难想象如果没有胖乎乎的章鱼,人类的节日会有多无聊。

那么,我们该如何认真对待一只螃蟹,才能不辜负它,不辜负这个秋天呢?

公平的

像我一样从小就吃海蟹的人,非常希望吃蟹界能够抛弃偏见,打破蔑视的链条,重新对待章鱼的正义和公平。

我的家乡在渤海之滨,螃蟹是常见的美食。 夏秋季节,梭子蟹上市。 因为是近海,所以市场上的螃蟹大部分都是新鲜的,而早市的螃蟹是最新鲜的。 喧闹的街道上熙熙攘攘,海鲜的腥味在水果、蔬菜、油条、豆腐的香味中并不显得格格不入。 甲壳上有锋利边缘的螃蟹在竹篮或大塑料箱里愤怒地挣扎,常常翻着肚子,爪子惊慌失措,这与匆忙的生活氛围非常相符。

在这种情况下,技巧就很少了。 例如,“牺牲”的螃蟹会被堆放在一边低价出售,蟹爪也很少用多圈棉绳包裹起来,用来称重。 海边小镇的人们有一种天生的捕捉螃蟹的本领。 像霸道总裁黄晓明被小螃蟹抓到的悲剧,在菜市场很少发生。

梭子蟹以体型大、肉质肥美而闻名。 母蟹的蟹肉上面有一个圆形的肚脐,而公蟹的肚脐是尖的,蟹肉细长、肥美、白嫩。 但我更喜欢稍微小一点的螃蟹,巴掌大的螃蟹。 有时肉比大螃蟹更坚硬,而且蟹爪不需要工具的帮助。 上下牙齿接触并咬开。 钳子里的汁液顺着裂缝进入嘴里,如同海浪拍打而来。

螃蟹段子美味文案_螃蟹段子_美味螃蟹段子

至于现在在蟹业中占据主导地位的大闸蟹,那就是河蟹了。 我的家乡也有河蟹。 它们通常是在菜市场入口处用推车出售的。 自行车后座左右两侧各有又深又大的竹筐。 上面密密麻麻都是小圆壳蟹,价格也便宜。 尽管河蟹也很肥美,但海滩上的人们并不总是将它们视为第一选择。 如果有节日宴会,那就是看起来大方、诚恳的大梭子蟹了。

来到北京后,我才发现螃蟹市场很拥挤。 大家说起中秋吃螃蟹,都直指大闸蟹,没有任何争议。 即使泛化,也是指河蟹。 至于海蟹,则十分惨淡,很少有人关心。

目前尚不清楚这种趋势何时形成。 早在民国时期,梁实秋先生就曾说过:“海蟹虽然味道较差,但肉厚、肉多……虽然有轻微的腥味,但总比没有好。” ” 施金墨,中医界泰斗级人物(毕竟是高晓松的叔叔),也是一位酷爱螃蟹的美食家。 他对中医研究不够,竟然把螃蟹分为六品、十二品。 一级是湖蟹,一级是阳澄湖、嘉兴湖,二级是少波湖、高邮湖。 二级是河蟹,芜湖一级,九江二级; 三级是河蟹,一级是清水河,二级是穆水河。 四级河蟹; 五级沟蟹; 六年级的海蟹。

美味螃蟹段子_螃蟹段子美味文案_螃蟹段子

我对海蟹不满意。 除了根深蒂固的友谊之外,即便是从史料来看,海蟹其实很早就有名字了。 《周礼·天官·炊》写“推荐羞耻之事”。 东汉郑玄注曰:“所荐耻之物,指四时之食,如荆州之鱼,青州之蟹。” 可见。 早在周代,勤劳勇敢的先民就已经吃过“蟹胥”,即蟹酱。 至于青州,古时从泰山以东一直到渤海。 据此推测,中国人吃螃蟹的历史很可能是从海蟹开始的。

我们来谈谈味道。 我时常怀疑,那些坚持把海蟹排在淡水蟹之后的人要么没吃过海蟹,要么没吃过新鲜的海蟹。 因此,他们不知道海蟹的原味,只是不喜欢它。 鱼腥味太浓了。 这确实是海蟹的缺点:离开水很难长时间生存,不像大闸蟹可以从阳澄湖一路吐泡泡到北京。

几年前,汉生出版了一本关于大闸蟹的书。 谈及什么是好螃蟹的味道,生活专家叶芳说道:

“蟹肉应该是甜的,这个甜的味道纯粹是肉的腥香和嫩,很快就会转化成鲜味,一个鲜美,一个鲜美,其实就像生鱼片一样,味道有点甜,但马上就会变成鲜味,还有一种新鲜的蛋白质味道,蛋白质本身的质地是微甜的,另外,好的螃蟹肉质松软、湿润,含有滋润、滋润和新鲜。 ”

我以自己从小到大吃蟹的丰富经验和吃货的良心发誓:叶先生所描述的味道和口感对新鲜的海蟹来说同样有效。

所以,如果可以的话,请大家到海边去品尝新鲜的海蟹,为它们正名,保证螃蟹有一个公平、开放的世界。

友好的

可能是因为我从小就吃螃蟹,所以从来不觉得螃蟹有什么排斥。 相反,我觉得他们很可爱。 直到几年前,一位内蒙古的朋友来看望我,惊讶地看到活生生的海蟹横行,我才意识到螃蟹是多么的不讨人喜欢。

从螃蟹的四个别称中也能看出一些端倪。 宋代傅祜在《蟹书》中写道:“其横行,曰蟹;其行声,曰国锁;其外骨,曰碣石;其内空,曰蟹”。谓之无肠。” 除了“碣石”(即武士)有些勇敢外,其他的都充满了恶意。

美味螃蟹段子_螃蟹段子_螃蟹段子美味文案

由此,我想,为什么鲁迅先生说,第一次吃螃蟹的人非常令人敬佩,“谁不是敢于吃螃蟹的勇士呢?” ——我一直觉得这种说法确实不实,毕竟螃蟹在我眼里只是看起来“适合吃”而已。 现在想来,大概是来自于吃货们对食物所赋予的光环吧。 事实上,就连真正的美食家汪曾祺先生也说“螃蟹看起来很奇怪”,并说:“螃蟹看起来很凶恶,很奇怪,也很搞笑。邪恶和搞笑往往是相似的。”

美味螃蟹段子_螃蟹段子_螃蟹段子美味文案

对于螃蟹来说,民族情绪有点复杂。 我垂涎它的美味,却讨厌它的外表。 很有中国风格。 所以古往今来吃货不断的同时,嘲讽和刻薄的笑话也层出不穷。 最广为人知的典故是曹雪芹借薛宝钗之口唱螃蟹时的“前路无经纬,春秋皮黑黄”。 他还借用众人的评论说:“讽刺这个世界有点太残忍了。” 这或许说明,曹先生心里对于美食,大概还是有一些怜悯之心的。

明代徐渭曾写下《螃蟹》诗,“果锁果锁,还系草。不敢去野,沙水夜落。” 他写了螃蟹被绑后的尴尬; 又曰:“翻纸而读,当见董卓肚脐。” 螃蟹直接挂在大腹便便的草袋上。

同样陷入困境的还有鲁迅先生。 在《追忆雷峰塔倒塌》中,他煞费苦心地详细讲述了如何在蟹壳里找到“蟹和尚”,说是法海投靠了螃蟹。 ”他们。” 可以说是非常霸气了。

后来齐白石画螃蟹,写下“看你待多久”的题词,拒绝与敌伪交往; 并在抗战胜利前夕,画螃蟹并作诗“昨日见王多,今年见王少”,讽刺敌人。 据说,黄永玉在粉碎“四人帮”时,画了一壶酒和四只煮熟的螃蟹,使螃蟹成为北京市场上的抢手货。

江南人除了用螃蟹讽刺有难的人外,还擅长用螃蟹骂人。 大概是因为这个比喻虽然霸气,但毕竟规格有限,用在骂人的时候,看上去还是温柔小气的。 例如,传统的苏州谚语说“死蟹”,意思是它很糟糕,有毒; 上海人常说“螃蟹也会笑”,意思是可笑、愚蠢的事情。 至于“螃蟹爬”,就是写得又丑又歪; 最搞笑的是称国足为“软腿螃蟹”。 仔细想一想,真是身心俱疲,非常卑鄙。

但我认为螃蟹毕竟是无辜的。 看来,这样一个霸道嚣张的人,最后却成了一把刀的牺牲品。 得罪了食客并被嘲笑,这是不公正的。 看来只有唐朝的皮日修还有些吃货的忠诚感了。 他在诗中将螃蟹描写为战斗的勇士,“雷电无惧,海龙王亦横行”。 这也算是他参与黄巢的一个体现。 对起义的一点反应。

要用螃蟹来比喻,说到底,中国人还是不如意大利人善良。 意大利渔民捕蟹时,有时会因为大鱼的挣扎而误以为大鱼上钩了。 因此,“抓住一只螃蟹(un)”在意大利语中的意思是“错误地”,通常是偶然的。 ,绝对没有讽刺。

例句也很意大利式,“che lei fosse di me, ma ho preso un”,我以为她爱我,但我错了(抓到了一只螃蟹)。

即使犯错也是浪漫的。 我真的为意大利的螃蟹感到高兴。

人道

人道地谈论最终将进入我们嘴里的活体动物有点像梦想。

美味螃蟹段子_螃蟹段子美味文案_螃蟹段子

但总有一些事情是可以做的。 就像给予食物真挚的感情。 古往今来,喜爱螃蟹的人有很多。 古时东坡先生以诗换蟹,近代张大千的老师李瑞卿以画换蟹。 但我最喜欢的是欧阳修《归天录》中写的任性的钱坤。 钱坤是杭州人,想当县官。 有人问他想去哪里。 他说只要有螃蟹吃,没有任何限制,他都可以做! (不过如果螃蟹没有免罪的话也没关系。) - 能够把政治生活和螃蟹紧密联系起来,说明是真爱。

光有爱是不够的,你必须认真对待她,才配得上这个八足美女。 当然是有规则的,《红楼梦》里有详细的阐述。 一是不能凉,凤姐就说不要多吃了,“还是放在蒸笼里,带十个,吃完再吃。” 第二,你不能自己做,凤姐把蟹肉剥了,给了雪姨,雪姨说:“我自己剥,吃起来甜甜的,不用别人给我。” 她还知道如何吃螃蟹。 另外,还需要用滚酒来解螃蟹的寒气; 用菊叶、桂花蕊和绿豆面熏制的绿豆面还用来洗手,去除螃蟹的腥味,可以说是仪式感和实用性兼备。

袁枚和李渔都写过“不如自己剥皮吃”这句话。 后者认为,自己剥皮吃,不仅味道一样,而且螃蟹就不再是螃蟹了。 前者还提出螃蟹应单独食用,不宜与其他东西搭配。 这正是红楼贾夫人所喜欢的。 她非常不喜欢蟹黄饺子。 她皱眉道:“这些油腻的谁吃?”

我深深同意。 蟹饺、辣蟹、咖喱蟹固然不错,但最终却破坏了蟹本来的味道。 海边人烹饪海鲜的原则之一就是保留原汁原味,只有极其新鲜的海鲜才有资格蒸。 不过,梁实秋的“季大甲”汤确实让人向往。 “汤在碗里煮开,七八块去皮的蟹爪扔进去,立即把锅倒进碗里,撒上香菜末、胡椒粉和切碎的“这是最好的回锅油条了。梁先生说,这汤可以完成一顿饭。“以清蒸螃蟹开始,以大甲汤结束。” 这就像一篇有开头和结尾的文章。”

认真对待,或许还取决于吃螃蟹的态度。 我们东北人确实不太讲究。 我们把螃蟹放在盆里,当人们围坐在桌子旁时,我们就大口咀嚼它们。 这让我想起了南方人吃螃蟹的笑话。 据说民国时期,从上海到北京的火车需要八个小时。 有些人只带了一只螃蟹上火车,到站就吃完了。 东北人听了这话,一脸尴尬,无言以对。

螃蟹段子_螃蟹段子美味文案_美味螃蟹段子

但说到吃螃蟹,到底是细致好还是大胆好,其实并没有一个标准。 比如东晋毕灼,右手拿着酒杯,左手拿着蟹爪。 这个姿势肯定只是咀嚼,但这种豪放、奔放,也是被人称赞的名人的真实风格。 相比之下,隋炀帝在吃螃蟹之前,必须把蟹壳擦干净,然后用带有龙凤图案的金箔纸粘在壳上(翻转顶部清洁并擦拭壳表面,然后用粘有龙凤图案的金箔纸粘在壳上)。金雕龙凤花云)。 虽说很精致,但也太嚣张做作了,不如清爽愉悦。 治国大概也是如此。

然而,人类最终的折磨仍然是生死问题。 我爱吃螃蟹,但最怕清蒸螃蟹。 煮虾稍微好一点,只要多加点水,炒一下火,残酷的过程只需要几秒钟。 清蒸螃蟹则不同。 不管火有多高,斗争仍然很漫长。 尤其是不受拘束的螃蟹,要长时间在蒸笼里乱窜,让人难以忍受。

这已经是我能承受的极限了。 至于吃活蟹,正如梁实秋描述的那样,“让它的爪子狂舞,轻轻地打开肚脐,咔哒一声揭开蟹壳,然后撕成碎片,放在嘴里咀嚼。” 即使味道非常鲜美,你也不能尝试。 周作人也有同样的感受。 在他看来,所谓螃蟹是恶人转世,受到这样的报应,只是世人为了吃螃蟹安心而编造的神话。 “把螃蟹切成两半”来杀螃蟹实在是太残忍了,所以“实在没有办法,你就不用吃面蟹了”。 吃面蟹,必须把活蟹剖开。

在这件事上,最开明最值得学习的人无疑是丰子恺先生。 老公小时候受父亲的影响,非常喜欢吃螃蟹。 后来他学佛,画了《护生图集》,描绘了残杀动物的残酷。 他还一度成为素食主义者。 不过,在女儿冯伊音的回顾中,父亲后来不再吃肉,又恢复了对吃螃蟹的“永恒迷恋”。

风伊尹问父亲,煮螃蟹这么残忍,你为什么还喜欢吃螃蟹? ”子开先生说:“你的胃口是没有办法的! 但他以另一种方式体会到了人道主义精神:吃螃蟹是很干净的,蟹壳里没有留下任何蟹肉的痕迹。

“既然你杀了这只螃蟹,就必须吃干净才对得起!” 据说,丰子恺先生说这话的时候,还有些得意。

参考: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本站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上一篇 : 猪的笑话故事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