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晓岚童年趣事两三则
纪晓岚四岁开始上学,他的年龄是按农历算的,他生于雍正二年(1724年)六月,半年后就是雍正三年,也就是两岁了。一般富裕人家会请老师给孩子上课,正月十五后就开学了。如果照这样算,纪晓岚上学的时候才两岁半,应该算是“早教”了。据他后来回忆,“从四岁起,我就一直没有离开过笔砚。”
纪晓岚五岁那年,开始接受家庭教师的指点,启蒙、瑞爱教他背诵《三字经》。最初几天,他们每天教他二十多个字,以为这样就够了。没想到他过目不忘,看几遍就能背下来。不到半个月,他就能流利地背诵《三字经》。他从小就开始读四书五经,还练习写诗、写对联,对对联特别敏感。据说,有一次,经常到他家做客的慧明和尚,见他头上有一把像蝉一样的梳子,一时兴起,就开玩笑地写了第一对联:“牛头喜长龙角”。没想到纪晓岚立刻明白了其中的意思,他翻了个白眼,对老和尚说:“狗嘴里怎么会长出象牙呢?”此言一出,引得一片笑声。因为这副对联不但回答了老和尚的笑话,而且写得十分工整,出自一个五岁小孩之口,的确非同凡响。
纪晓岚有一个哥哥,叫纪青湖。两兄弟虽然不是同母异父,年龄相差悬殊,但从小感情很好,并不觉得是同父异母的姐妹。有一天,纪晓岚吃完午饭没见哥哥回来,就到私塾里去找他。找到学校一问,老师说不让哥哥回家,因为他没有对上一副对联。纪晓岚问那副对联是什么。老师指着门口说:那里有个芦苇堆,上面盖着一张席子,防止雨淋湿。他懒洋洋地说:“看到了吗?是‘芦苇编席,席子盖芦苇’。”纪晓岚正想着,突然看见一个人拿着鞭子赶着一头牛从门口经过。他灵机一动,对老师说:“老师,如果我能给弟弟对上一副,你能放他走吗?”老师说当然可以。于是纪晓岚高声念道:“牛皮绞鞭鞭牛。”老师听后,连声夸奖道:“好样的!好样的!”兄弟俩高高兴兴地回家了。
纪晓岚小时候是个聪明顽皮的孩子,因为受家庭熏陶,懂得比其他孩子多,所以跟着老师学习的时候,他非常贪玩。当时农村的孩子最喜欢捉鸟,纪晓岚也喜欢养鸟,经常和其他孩子一样爬到高地上捉麻雀。捉到麻雀之后,其他孩子可以回家喂食,但是他因为家教严格,不敢让家人看到他喂麻雀,只好在家里的私塾墙上的洞里躲起来,喂完之后用砖头堵住。
没想到这个秘密很快就被私塾里的施先生发现了。因为纪晓岚的母亲事先就说过要严加管教。施先生也担心纪晓岚丧失志向荒废学业,便将纪晓岚最喜爱的东西杀在洞中。纪晓岚十分心疼,但又不知道是谁干的,又不方便问别人,只能在心里暗骂。第二天晚上上对联课时,施先生拿出一副对联,题目是“毛细禽鸟被砖头砸死”,让大家对上。纪晓岚这才知道麻雀之死是施先生害的,他当时心里说不出有多恨他,觉得施先生太过残忍可恶。于是便将心中的怨恨发泄在对联里,写下了下联:“施先生,粗毛禽兽。”写完之后,他就把它放在了老师的桌子上。老师自然明白这是纪晓岚在骂他,所以很生气。但是他又不能在众位同学面前表现出来,所以就把纪晓岚留了下来,让他放学后再上课。
纪晓岚在被老师质问时,辩解道:“老师教我们写对联,有对疏、有细、有毛、有羽、有野、有禽、有兽、有砖、有石、有始、有终、有生、有死,我都是从对偶的角度来考虑的。我无意冒犯您,但如果不这样,我怎么能写出更好的对联呢?”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本站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