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拉沃热·齐泽克主要作品

2024-08-12 -

斯拉沃热·齐泽克是现代拉康主义者和马克思主义者,研究康德、黑格尔、谢林、福柯、德勒兹等哲学家在现代社会的投射和隐喻。

1949年出生于斯洛文尼亚卢布尔雅那。

1971年,获文学学士学位。

1975年,他获得了卢布尔雅那大学文学硕士学位。

1979年,在卢布尔雅那大学社会学与哲学研究所担任研究员。

1981年,他获得卢布尔雅那大学博士学位。

1982年至1983年、1985年至1986年为巴黎第八大学精神分析系访问学者。

1985年获得巴黎第八大学博士学位。

1990年,斯洛文尼亚首次多党选举,齐泽克竞选总统,虽然落选,但表现相当出色。

1991年至1992年美国纽约州立大学精神分析与艺术研究中心访问学者/任教。

1992年,他在美国明尼苏达大学比较文学系做访问学者/教师。

1993年,他成为新奥尔良杜兰大学的访问学者/教师。

1994年,他担任卡迪纳尔法学院的访问学者/教师。

1995年在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做访问学者/任教。

齐泽克的梗_斯拉沃热齐泽克 笑话_齐泽克笑话

1996年在普林斯顿大学做访问学者/任教。

1997年任新社会研究所访问学者/教师。

1998年在美国密歇根大学做访问学者/任教。

后来他在伦敦大学伯贝克学院任教。

目前居住在斯洛文尼亚。

我正在读齐泽克的这本书:

视差视觉

9.0

[斯洛文尼亚]齐泽克/2014/浙江大学出版社

主要内容是:两种不可还原的思想之间的差异被哲学家们以某种隐蔽的方式忽略了。他们在论证过程中,很容易按照自己的体系在逻辑上从一个跳到另一个。不同哲学家的体系——从笛卡尔到康德到黑格尔到拉康——都未能避免这个问题。这种现象被齐泽克称为“视差”。全书讨论了本体论差异、科学视差和政治视差。从序言“形而上学就在门口”的目的来看,这本书与德勒兹在《什么是哲学?》中所提出的洞察野心类似。

回避视差的一个重要后果,就是对差异性和普遍性的认知偏向。在齐泽克看来,普遍性并非建立在从事物中提炼出的共同点上,普遍性中总有惊喜,这是普遍性诞生的重要基石。齐泽克以此为出发点,说主体自身内部的冲突(最小差异)导致了主客体对立的现象。这种理解与黑格尔主义继承下来的生成论截然相反,后者总想借助不断演化的逻辑包容来实现绝对精神,而前者则如加缪一样,更关注展现世界真实面貌的对抗状态。

虽然译文中混淆和误解了许多概念(豆瓣上的抱怨就不说了,不管有没有认知上的收获,普通读者对一本书的抱怨还是很有效果的),但幸好译者在译文后面的括号中保留了大部分概念的英文名称。这说明译者敏锐地意识到了哲学翻译中存在的问题,这削弱了许多随意的批评——他们想表达的是作者没有意识到某些问题。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本站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