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军阀明明是个战士,却要扮演正义的角色,让自己出尽了洋相。
一直以劳力为生的李逵在寿张县城里声名狼藉,寿张县令不敢得罪他,对他十分尊重。李逵突然有种想试试当县令的感觉,一方面羡慕审案的县令,另一方面大概是清官剧看了太多,觉得堂堂正正坐在朝堂上,被人当成清官看待,这种感觉也不错。
《水浒传》中,黑旋风李逵偷偷下山,跟随浪子颜清来到泰山与擎天柱任远挑战、交锋。
燕青用从卢俊义那里学到的摔跤技巧,把任远摔下了台,李逵趁乱将任远打死。
一时间擂台周围一片混乱,幸好卢俊义等人赶来相救,李逵不满足于此消遣,便离群逃往寿张县。
他穿上县令的衣服,叫两个年轻人假扮为打官司的人。
一个人因为别人嘴巴不好就骂人,另一个人就打那个嘴巴不好的人。一般来说,不管吵架什么事,打人都是不对的,但是李逵却认为打人的是英雄,被打的则是懦夫。于是李逵便做出了判断:“打人的是英雄,先放了他。这个没用的人,怎么能被人打呢?我要把他戴上镣铐,放到衙门前示众。”
像李逵这样一个没文化、粗鲁的人,哪里会懂判案,更不会法律呢?但他就是想尝尝官府判案的滋味。
到了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大部分地区已被军事将领和大批军队占领。
比如山东军阀韩复榘,颇有文化,曾在冯玉祥手下做事,因其书法好,深得冯玉祥赏识,得以逐步升迁。
不过韩复榘年轻的时候家庭条件很普通,估计也没受过什么教育,所以文化水平只能说很低。
不过,韩复榘入主山东之后,励精图治,把山东治理得相当好,比他的前任张宗昌要好得多。
韩复榘有个爱好,就是坐朝审案,他也因此获得了“韩青天”的称号。但明眼人都能看出来,韩复榘之所以喜欢坐朝,是因为他想要这样的名声。为了讨好他,各地士绅们都赶紧给他送来“青天归来”这样的匾额。
关于韩复榘如何审理此案,史料记载不多,但有一段相声是这样描述韩复榘的:
韩复榘审理案件,不问案情,只看人相貌,看完人的面相后,就摸摸左边的胡子,把人往左边拉,摸摸右边的胡子,把人往右边拉。
恰巧有位同僚派人来送信,韩复榘当时正在审理一个案件,便让送信的人站在一旁稍等,他正巧摸了摸自己右边的胡子,手下便将送信的人拉到了右边。
案件审理完之后,站在左边的直接被释放,站在右边的就被带走处决了。
过了一会儿,韩复榘想起了给他送信的那个通讯员,问起此事,才知道他已被枪杀了。韩复榘十分惊讶,问:为什么问了就被枪杀了?
属下答道:“元帅不是捋了捋右边的胡子吗?右边的人全被枪毙了。”
韩复榘笑道:这小子倒霉也该死。
当然这是相声说法,有点解读的意思,但实际情况是差不多的。
韩复榘审理案件时,常常会根据心情随意做出判断,心情好的话,被审讯的人多半不会死,心情不好的话,被审讯的人就会有麻烦。
有时山东境内的地下党员被抓,受到严刑拷打,但他们往往非常顽固,不肯招供,韩复榘很佩服这样的人,就把他们释放了。
相反,如果这个人被打之后招供了,韩复榘就不高兴了,往往会把他拖出去直接处死。
从这一点来看,韩复榘还算是我们的朋友。
抗日战争初期,韩复榘虽然派兵抵抗,但实力差距太大,接连溃败。
再加上蒋介石不信任这个汉奸,镇压这些地方势力,把他们当炮灰,韩复榘为了保存实力,就不打了,结果丢了山东。
蒋介石借机跟韩复榘周旋,但韩复榘仍不服气:你说我丢掉山东有罪,但丢掉南京的人呢?
韩复榘分明是在指责蒋介石在抗战中处于不利地位!
蒋介石大怒,骗走韩复榘,并将其逮捕处决。
韩复榘审理案件,不是按照法律,而是按照自己的心情和好恶,当然不可能把事情审得清清楚楚,必然造成不少是非混淆。
这在当时是非常常见的事情,正确的做法就是严格遵守法律!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本站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