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哪些中国名人英语说得很好?
辜鸿铭通晓中西语言,精通英语、法语、德语、拉丁语、希腊语、马来语等11种语言。 他曾在一家银行集团担任翻译,同时需要六种语言。 被孙中山、林语堂称为“中国第一语言天才”。 ”。
他是一个具有传统文人气质的疯狂文人:“别人笑我疯狂,我却笑别人看不透”。
以奇谈怪论而闻名的大怪人辜鸿铭,自称“东西南北人”,“生于南阳,学于西,嫁于东,侍于东”。北洋”。
辜鸿铭1856年出生于南阳,曾留学英、法、德等国。 1911年辛亥革命后,他在北京大学任教直至1928年4月30日去世。
辜鸿铭推崇儒家思想,反对新文化; 他支持帝国主义,反对民主共和国; 他养妃子扎辫子,被称为清朝最后一根辫子,直到去世仍留着这条辫子,并主张一夫多妻制。
因此,当时人们把他视为“老顽固”,周作人称他是北大最古怪的人。
但辜鸿铭是五四运动之前积极向西方推广中国文化的中国学者。 曾将儒家经典《论语》、《孟子》、《中庸》、《孝经》等翻译成英文、德文在国外出版。 ,影响是非常巨大的。 英文著作有《中国的牛津运动》、《春秋》等。中文著作有《都邑草堂文集》、《孟养贤歌集》、《张文祥幕府实录》等。
民国初年,辜鸿铭不仅在国内享有盛誉,在西方世界也更加出名,甚至到了被神化的地步。
一时间,辜鸿铭成为中国文化、中华文明的代名词。 当时西方人中有一句话:到中国不能不看三大会堂,但不能不去辜鸿铭。
据刘继兴考证,有一次,辜鸿铭在东交民巷六国宾馆用英文讲授《The Of》(他译为《春秋日》)。 中国人从来不卖讲座票,但他却卖了,而且他还卖票。 非常贵。
当时,梅兰芳的剧目最高票价只有一元两毛钱,而他的门票却卖到了两元钱。 不用说,它非常漂亮。
辜鸿铭不仅性格古怪,而且还很幽默。 以下是他留给后人的一些轶事。
辜鸿铭在欧洲留学时,有一天,他从维也纳坐火车到柏林。 因为路途有些累,他拿起一张报纸捂住脸,闭上眼睛休息。 这时,三个意气风发的德国青年走到了对面的空位子前。 他们一坐下就评论辜鸿铭:“你看那个中国家伙,连报纸都打翻了,他以为他就是这样的!” 他们以为辜鸿铭不懂德语,说完便忘乎所以地笑了。
这时,只见辜鸿铭懒洋洋地抬起头,张开嘴,吐出一串好听的德文:“你的德文写得太简单了,如果不倒着看,还有什么意义呢?放心吧,说起报纸上流行的事情,连你们圣人歌德的《浮士德》,我都能跟你们一字不差地背诵出来。”
最后辜鸿铭还引用了歌德的语录,教他们如何尊重他人,这让三个德国男孩尴尬得脸红了。
有一次,辜鸿铭在上海乘坐有轨电车,遇到了两个帅气的外国少年。 看到他土气的样子,外国少年故意用英语嘲笑他。 辜鸿铭听后非常恼火,立即用流利的英语斥责了他们。 年轻人一愣,随即改用法语交流。 于是,辜鸿铭用流利的法语狠狠地斥责了对方。 两人羞愧难当,狼狈而逃。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本站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