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春联的有趣事实
春联是中国人庆祝春节不可或缺的传统习俗。 这副小对联,虽然外表并不惊艳,但却传承了中华文明。 它不仅能衬托节日的喜庆气氛,还能展现人们的文化魅力。 古往今来,有许多与春联有关的趣闻轶事流传下来,颇为有趣。 一年除夕夜,清代大画家郑板桥与苏州府官员巡街。 他发现一户人家的门上贴着这样一副对联:二、三、四、五、六、七、八十九。 郑板桥见状,立即转身头也不回地跑了。 周围的人不知为何有些疑惑。 过了好一会儿,只见郑板桥又气喘吁吁地跑回来了。 只见他肩上扛着一袋米,手里拎着肉和一袋衣服。 他径直走到这户人家门口,让人敲门。 这个家庭非常贫困。 全家人都挤在一张床上。 他们的衣服很单薄,但床上只有一条破烂的薄被。 厨房里的米缸是空的,炉子是冷的。 可以说,这是一个只有四堵墙的家庭。 郑板桥见状,立即放下食物和衣服,对一家之主说:如果还有什么困难,就直接来找我吧。 郑板桥的举动让一家人非常感动,也让随行的人更加困惑。 官员对郑板桥说:“你简直就是神啊!你怎么知道这个家缺吃少穿呢?” 郑板桥抚着胡须,笑道:“没什么,请看这里。” 随后,郑板桥领人来到门口的对联面前:“上面是这么告诉我的,你看,这不是分明是少了一件(衣服),少了十(粮食)吗?” 突然,众人恍然大悟,原来是这样的。 这副对联里藏着一个秘密。 人们在欣赏郑板桥的细心的同时,也不禁更加钦佩他的博学多才。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本站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