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逃亡将军”韩复榘:主政山东时病逝于武汉,葬于信阳。
“逃亡将军”韩复榘被枪杀后,为何葬在信阳鸡公山? “逃亡将军”韩复榘:老家是河北,统治山东,死在武汉,为何葬在信阳?
介绍
1938年1月24日晚上7点左右,武汉武昌平岳路33号的一栋小楼里传出一阵枪声。北方男人的一生永远定格在47岁。
被秘密处决的人就是韩复榘,曾经名噪一时、如今臭名昭著的原山东省主席、陆军二级上将。
令人不解的是,掌管山东八年多的河北人韩复榘死后为何葬在河南信阳鸡公山。从他的身世来看,韩将军与信阳鸡公山确实有一些缘分。
1/参军
韩复榘,河北霸州东台山村人。他出生于清光绪十七年农历正月初五(1891年1月25日)。韩复榘出生时,家里有六间平房,三十多亩耕地,饲养牲畜和作坊。
这样算来,韩家在当地也算是一个中产家庭了。然而真实的情况是,韩家人口众多,家族财富根本填不饱一家人的肚子。用现代观念来表达,就是贫穷。家庭。
如果你一直待在这样的家庭里,你绝对没有未来。为了另谋生路,韩复榘19岁时离家出走,去了关东。到达辽阳后,北洋镇第20在新民府征兵时,韩复榘毅然选择参军,编入第40联第80标第3营。
进入三营为韩复榘日后的成功奠定了基础,因为三营的营长是冯将军,后来成为了西北军的老大。
韩复榘家境贫寒,但父母允许他读书数年,并精通文字。这在旧军队里算得上是人才了。韩复榘相貌温文尔雅,一手好书法。冯观待很喜欢他,就让韩复榘担任营部秘书,负责书写、记录,相当于现代的文书。
如果你跟随对的人,你就会进步很快。韩复榘从科员起家,历任排长、连长、营长、团长、旅长、师长等职,成为冯部得力将领,与孙良成、孙联众,佟林阁,刘如明,石友三,张维熙,郭志刚。与文成烈、程希贤、葛金章、赵西聘、韩多丰等人并称为西北军“十三太保”。
韩复榘跟随西北军首领时,与鸡公山结下了不解之缘。
2/认识鸡公山
1926年9月,老冯“宣誓效忠婺源”,东山再起,协助国民革命军北伐。冯部编为国民革命军第二集团军,韩复榘被任命为陕西军六路军司令员。
1928年,韩复榘任国民革命军第二集团军第1师、第20师临时师长。 1928年4月,冯军进攻河南,韩复榘担任北路军昔日敌人的总司令。六月,韩复榘率兵击败奉军,攻克北京南苑。
1928年底,韩复榘被任命为河南省主席,首次成为主管政府的重要政府官员。在此期间,韩复榘曾游览过信阳鸡公山,给鸡公山留下了美好的印象。
鸡公山位于信阳以北30多公里处。是淮南大别山西端的浅山区,森林茂密,生物资源丰富。受东亚季风气候影响,具有北亚热带向暖温带过渡的季风气候和山地气候特征。是我国四大避暑胜地之一。
鸡公山素有“青天分豫楚,气压松横”之称。山上有清末民初不同国家、不同风格的建筑。被誉为世界最高的山峰建筑群,被誉为“万国建筑博物馆”。尤以“云中公园”而闻名。
韩复榘上山后,被鸡公山的风姿所吸引。韩复榘对随行的部下说:“一百年后我能把他的尸骨留在这里,就够了。”没想到这句话成了谶语,鸡公山日后就成了他的埋葬地。
韩复榘在河南执政的时间虽然短暂,但却是他人生的又一个转折点。
3/叛逆冯并投奔蒋介石
韩复榘就任河南省主席后不久,就被冯解除了师长职务。正是这次人事任免事件,加剧了韩复榘与冯的矛盾,使他想投靠蒋介石。
1929年5月22日,韩复榘与第24师师长石友三联署书信,表示“维护和平,拥护中央”。
随即,韩复榘接受了蒋介石任命的三路军总司令一职。石友三被蒋介石任命为十三路军总司令,后又担任安徽省主席。
韩复榘和石友三的背叛,让西北军团走上了衰落之路。
1930年蒋介石、冯焰、严仲源的中原战争期间,韩复榘担任“起义军”三路军总司令(司令部设在信阳,韩复榘任“起义军”三路军总司令)。福榘在此期间登上鸡公山),然后率兵前往山东。当年9月,韩复榘在济南就任山东省主席,开始了他对山东的八年统治。
韩复榘执掌鲁国八年,犯下了许多扼杀革命的罪行。因此,在后来的文学、影视作品中,韩复榘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反派。
比如,相声大师刘宝瑞就说韩复榘是一个不顾人命、没有知识、没有本事的混蛋。
5/失地辱国
虽然韩复榘在中原战争期间不遗余力地为蒋介石献出生命,但抗战爆发后的表现着实令人震惊。
全面抗战爆发后,韩复榘担任第五战区副总司令兼第三军总司令,负责指挥山东军区,负责保卫祖国。黄河。
为了保存实力,他与日本人保持着遥远的暧昧。当日军进攻山东时,他不战而屈人之兵,放弃了济南,将黄河、泰山的天险拱手让给了敌人。成为可耻的“逃亡将军”。
韩复榘畏敌而退、失权失地的行为引起了上下的不满,一时间舆论哗然。为了吓唬猴子,蒋介石最终决定除掉韩复榘。
1938年1月11日,老蒋借口在河南省政府召开高级将领秘密军事会议,将韩复榘困在开封。随后,韩复榘被转移至武汉接受高级军事法庭审判,并于24日晚被行刑队处决。韩复榘因此成为抗战时期被处决的最高级别的将领。
由于韩复榘是二级将领,又是某省主席,加上蒋介石铭记韩复榘在中原战争中的功绩,所以在韩复榘被枪杀后,才允许他选择一个地方安葬。
6/最终目的地
当时,韩福榘的家乡已被日军占领,他无法找到安身之所,因此韩福榘的家乡无法回去。韩复榘的老朋友孙连仲想起了他在鸡公山上所说的话,便建议将他葬在鸡公山上。
孙连仲的建议得到了蒋介石的赞同。最后,韩复榘的灵柩被安葬在豫鄂交界的鸡公山墓地。墓前立有石碑,上刻“韩复榘墓”五个大字。
1954年,经人民政府批准,韩复榘的灵柩迁往北京香山万安公墓,由其子女安葬。如今鸡公山上的韩复榘墓就是他的坟墓。
(图片来自网络)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本站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