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含之临终前做出了一个决定,家人面面相觑:违背了乔冠华的遗愿?
古时候,世间有一句话:“女子无才为德”。她们都认为,女性应该留在家里,照顾丈夫、抚养孩子,做一个持家的家庭主妇。
今天的世界已经不同了。国家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也解放了。社会上男女平等的呼声越来越高。世界上甚至还出现了一些“女权主义者”。这一切都表明,女性的地位越来越高,逐渐受到人们的重视,在社会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我们今天要说的这位女强人叫张含之。人们一提到她,就会想起陪伴她一生的乔冠华。他们是非常好的夫妻。他们都是我国外交史上具有影响力的人物。他们有相同的职业和相似的兴趣。婚后他们非常恩爱。
但在夫妻俩相继去世后,从章含之留下的遗嘱来看,她违背了乔冠华生前的意愿,选择在死后与丈夫乔冠华的头发一起安葬在养父的身边。我想章含之女士一定有她自己的想法和意志。
不完整的童年生活
据说,章含之与第二任丈夫乔冠华结婚后,收获的不仅仅是令人羡慕的爱情,还有无微不至的亲情。
为什么这么说?章含之的童年并不幸福。她从小在别人家长大,父母选择了离开。章含之从出生起就没有经历过父爱和母爱,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她情感上的缺失。
章含之的亲生父亲是陈度。她父亲的家庭是一个大家庭。她的祖父是民国时期的军阀陈调元。她的母亲是谭雪晴,当时在上海从事销售工作的社交名流。她的母亲年轻、美丽、善于观察言语和情感,深受许多男人的喜爱和追求。
因为追求她的人太多了,谭雪晴的要求就更高了。她相信自己以后要嫁的人一定是出身于富裕家庭的。她后来也这么做了,但她与陈都的爱情和婚姻却没有被陈家考虑。承认。
婚前怀孕,她想通过孩子得到陈家的认可。双方最终协商的结果是,孩子交给章士钊律师抚养,谭学卿则带着陈家给的钱离开。
养父是章士钊,所以给孩子取名章含之。孩子是跟着养父的小妾长大的,很少见到养父。后来,她也得知自己只是一个被收养的孩子,心里的隔阂越来越深。渴望关爱的章含之度过了这段不完整的童年。
经历了两段难忘的婚姻
章含之第一次见到洪君彦是在他十五岁的时候。那个年纪的孩子大多都有些懵懂,对爱情有些向往。看着表现出色,在人群中一眼就能认出的洪君彦,张含之彻底被吸引了。 。
当时双方都还是青少年,洪君彦也刚刚成年,但他们之间的关系却很纯粹,没有任何社会世俗的东西在里面。一见钟情后,他们经常书信往来,言语间透露出对彼此的爱意。由于彼此的热情和爱慕,他们约定等章含之大学毕业后结婚。
虽然当时已经身处异地,这两个正在经历艰难异地恋的年轻人有时情绪也会有些波动,经历过几次争吵,但他们都坚持了下来。
结婚后他们一开始非常幸福,甚至还生了一个女儿。然而好景不长,“适合”还是打败了他们。因为不同的工作、不同的世界、不同的兴趣等等,各种差异让他们不开心。他们彻底放弃了这段婚姻。
爱情失意的章含之对自己产生了偏见。国家和社会虽然解放了,但她自己却没有解放。那个时候,她就已经遇到了生命中的那个人。她和乔冠华的年龄相差二十多岁。如此大的年龄差距,让两人望而却步,谁都不敢再向前迈出一步。
他去世后,选择与养父合葬。
幸运的是,与他有过交集的毛主席及时找到了章含之,并将自己的原话传递给了她。目的是鼓励她勇敢前行,不要把自己局限在那个狭小的空间里。希望张含之能够真正解放自己。
正是因为毛主席的鼓励,章含之和乔冠华对彼此的关系更加明确和坚定,进而选择了结婚。
没有了之前和第一任丈夫关系中的热闹,张含之和乔冠华的关系大多是非常平淡而温馨。因为乔冠华比她大了近二十岁,他给予她的不仅仅是无微不至的爱,还有童年的失落。有了亲情,在乔冠华的精心照顾下,张汉从此过着极其幸福的生活。
有时候章含之遇到一些她想不通的事情,丈夫乔冠华常常能扮演人生导师的角色,给她生活和工作上的建议。章含之在这段婚姻中并没有异常的压力。可以说,她嫁给了乔冠华。为爱而结婚。
2008年,章含之去世。按照乔冠华生前的遗愿,他希望夫妻俩能够合葬。然而,当章含之的女儿洪晃看到章含之的遗嘱时,她透露,母亲希望能够将丈夫乔冠华合葬。头发与养父章士钊合葬。
这让很多人感到惊讶,因为这不是违背了乔冠华的遗愿吗?但张含之放不下乔冠华,也放不下她的养父。她非常感谢章士钊的养育之恩。
概括:
章含之选择用丈夫的头发陪葬在养父的身边,可见她对丈夫的关心和深深的思念养父。
章士钊虽然不是他的亲生父亲,但他从来没有亏待过他。相反,在他迷茫的时候,他决定和养父分手,因为他觉得养父是一个观念陈旧、观念陈旧的人。当章含之看着养父彻底离开的时候,他才意识到养父的良苦用心,但已经晚了。
当她老了的时候,每每回想起以前养父对她的恩情和照顾,她就更加愧疚了。她想与她的养父合葬。我想章含之是非常渴望得到养父的原谅的。她没有尽到养父生前的孝心,反而遭到了养父的彻底惩罚。当我离开自己时,我才意识到自己的错误。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本站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