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枫之战失败后,蒋介石想枪杀他的直系指挥员。他愤怒地吼道:你太不良心了。
1938年6月17日,武汉街头报摊大声喊叫,宣布当天的重要新闻:“卖报纸!卖报纸!快来看。国民党军第88师师长龙慕涵被我是报关行,快来买吧!”
声音还未平息,路过的人们纷纷停下脚步。买了报纸后,他们要么看报纸上的新闻,要么聊天讨论。
“八十八师?那不是八百强者居住的师吗?”
“听说他的老师是蒋介石的亲信,所以他是蒋介石的嫡系后裔。”
“龙慕寒虽然不如李福英、韩复榘等人厉害,但也算是他的嫡系,怎么可能是蒋介石亲手杀的呢?”
……
有许多观点和数百种思想流派。武汉街头,市民议论纷纷。
之所以引起广泛讨论,主要是因为龙慕寒的“嫡系”师长身份。蒋介石名义上是总统,但他对待嫡系子孙和其他部队的态度却不同,这是众所周知的。
不过,龙慕寒身为嫡系老师,却被蒋介石亲手杀害,着实令人意外。蒋介石一向尽力保护自己的直属下属,不管他们的罪行有多么严重,但这一次他却毫不留情地采取了行动。
除了蒋介石的反常之外,龙慕涵行刑前的行为也很反常。当他听到死刑的消息后,勃然大怒,大喊:“你们根本没有良心!”
蒋介石处决龙慕涵的内幕是什么?
1938年春,中国军队取得了台儿庄战役的胜利,这对于当时深陷抗战泥潭的中国人民来说,无疑是一件极其鼓舞人心的事情。然而,对于侵略者日本来说,这次失败是其军事史上不可磨灭的耻辱。
临台儿庄战役开始前,日寇已连战连胜,成为一支骄傲的军队。军部更是嚣张。为了炫耀自己的军事实力,在战前特意邀请了多国官员和记者随军,试图让他们亲眼目睹日军的胜利。
然而台儿庄之战后,日寇却不幸惨败。那些被邀请随军的官员和记者成为了他们战败的见证者,并迅速传播了战败的悲剧,让日寇变成了笑柄。
日寇总部深感羞愧和愤怒,企图以大胜挽回局面。他们一怒之下,集结了13个主力师,意图包围徐州,以洗刷之前的耻辱。
然而,日本侵略者的阴谋早已被李宗仁识破。他对当时的形势做出了正确的判断,果断下令撤出徐州,让日寇重拳打出一团棉花。那次大规模的围剿,可是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布置出来的。 ,被李宗仁轻松化解,第五战区主力随后撤至安徽、河南。
与此同时,中国各大兵团沿平汉路、陇海岛迅速集结,在豫东、皖西北组成了多达60万人的重装集团军群,谋划着巨大的合围计划,希望一击当头。嚣张的日本强盗!
根据中国最高统帅部的推测,日军未来的入侵路线最有可能沿陇海路西进,拿下郑州,夺取平汉铁路,军事锋线将直指重要城市武汉。
为了增强这次大规模战役的统一性和效率,鲁西、豫东的管辖范围从第五战区分离出来,委托给第一战区总司令程潜统一指挥。 。
程潜获得指挥权后,主要在两地部署重兵。一是在徐州以西,积极调动兵力做好防御准备,以应对即将到来的日军;另一个是陇海铁路沿线,距离只有几百里。总共部署了二十个师的兵力,守卫这片狭小的区域。
程潜做出这样的安排,是因为陇海铁路是华夏军队的后勤补给线,是华夏军队的命脉,所以容不得半点差错。从此,中国军队整装待发。如果日寇入侵,他们必将遭受雷霆般的打击!
然而不久前所经历的惨败,让日本侵略者清醒地认识到了自己的得失。尽管他们知道沿着陇海路西进会很困难,但他们没有吸取教训,仍然认为中国军队在台儿庄的胜利是偶然的。当时声名狼藉的土肥原是日本年轻军人的代表,其嚣张气焰可见一斑。
土肥原当时是日军第14师团师长。侵华之后,土肥原率兵征战华北,深信自己很了解中国军队,尤其是之前台儿庄的惨败。
他的计划太嚣张了,要亲自带兵,利用骑兵、铠甲、摩托车的高机动性,渡过黄河,孤身进军中原,发动奇袭。虽然该策略本质上是“高收益”,但也隐藏着巨大的风险。一旦计划失败,第14师可能会被敌军围困而溃散而亡。
然而土肥原贪图复仇,决心首战必胜,于是率领两万多人的大军按计划突袭敌人。他的军队行动迅速,由数百辆汽车、摩托车和装甲车组成,行军速度惊人。跨过黄河,气势如虹,直驱菏泽。
多飞元攻克菏泽后,意气风发,并没有停下来。相反,我更加坚信自己有机会获胜。于是,他在菏泽将第14师分成几个团,继续南下。这真是一支孤傲而孤独的军队。
土肥原的部队虽然行动灵活,行踪隐秘,但也不是哪里都攻不到。第14师最大的弱点是单独深入,补给线极长,对黄河渡口的依赖性极大。虽然部队机械化程度很高,但这样的机械化也有一个致命的弱点,很容易暴露在敌人的目光之下。
如果中国军队能够了解第14师的行踪,迅速切断其补给线,利用敌我力量十倍的差距,迅速合围,将其歼灭于豫东平原,将会成为历史上的一段佳话,也不是不可能实现的。事物。
中国第一战区对这次战役的理念非常有信心,相信此前台儿庄的胜利不仅会支援全国,第一战区也会创造奇迹。因此,这一战役构想被提交给中国最高统帅部,希望将军能够采纳其战略。
中央司令部对第一战区提交的战役构想进行研究分析后认为,可行性较高。消息传到蒋介石耳中,他非常激动,打算亲自去郑州督战。
为了使竞选计划达到预期效果,蒋介石这次表现出了果断的态度。他不仅出动了两个连的装甲车,还将“铁卫”整编为第27集团军,将其带到了战场。
“蒋介石铁卫队”是中国过去的精锐部队,深受蒋介石的珍视。成立之初,桂永清任总司令。后改编为第27军,桂永清升任军长。
此外,蒋介石还调来于吉石的第74军、黄杰的第8军、宋希濂的第71军。了解蒋介石的人都知道他的直属部队。
熟悉蒋介石的人都知道,他的作战指挥部经常派非他的嫡系部队打先锋,而不是让他的嫡系部队冲锋陷阵。然而,这场围歼土肥原部的战斗却是违反规则的。意图是集中直属兵力,一举歼灭土肥原部,以达到全歼日军全师的伟业!
为了确保万无一失,蒋介石甚至从第三战区调来薛岳,以其丰富的指挥和作战经验参加这次关键的合围战。
蒋介石拥有20万军队,其中包括中央军四军和粤军第六十四军。军事实力上的明显优势,让蒋介石对这场战役的胜利充满信心。
就在这个关键时刻,后来被枪决的龙慕寒以陆军第88师少将的身份参加了即将到来的战争。
龙慕涵是黄埔军校第一批学员。和桂永清一样,他也是蒋介石最受尊敬的家族的直系成员。虽然他的地位没有桂勇高,但也受到蒋介石的高度关注。
据《黄埔年谱》记载,早在黄埔军校时期,蒋介石就关注过龙慕涵。当时,黄埔军校进行了多次战术理论讨论。学生们主要分为两个阵营,其中有相当一部分学生支持学习日本战术。
不过,龙慕寒却有着独特的见解。他认为,当时日本的战术虽然很先进,但不适合中国学习。因此,他认为用日本人的战术打败日军是不可行的。
在这种情况下,龙慕寒对德国步兵的演练十分钦佩,并发表了多篇论文来展示德国战术的先进性。然而,他的观点在黄埔军校并没有得到多少支持,他成为了少数“德国支持者”,因为德国的战术虽然优秀,但也有明显的缺点,需要先进的武器装备作为基础。中国军队无法模仿。
此外,德军的战术也有一定的局限性。它们适合狭窄的欧洲地形,能否在中国广阔的土地上工作还不确定。不过,蒋介石听到龙慕涵的观点后,非常赞赏,甚至聘请了德国顾问协助军事建设。
从黄埔军校毕业后,龙慕寒历任特工连连长、中央军校训练部教官、第89师旅长。抗战爆发后,龙慕寒升任第89师副师长,其间率部参加南口保卫战。
可惜的是,南口之战期间,龙慕寒并没有立下什么功绩,反而遭到了上级的排挤。南口保卫战危急之际,时任第十三军军长的唐恩伯命令龙慕寒向卫立煌求助,但卫立煌婉言拒绝。龙慕寒复活后,唐恩博不但不敢对卫立皇下手,反而将此事归咎于龙慕寒。
国民党军队非常腐败。龙慕寒与唐恩博产生嫌隙后,处处遇到唐恩博的麻烦。无奈之下,龙慕寒无奈离开了89师。
龙慕涵一直受到蒋介石的器重,是蒋介石的嫡系后裔。离开89师后,他很快就接到了新的任命。他不仅晋升为师长,而且所服役的部队也是一支精锐师——第一八十八师。
这个部门有很多荣誉。它打响了淞沪抗战中跨八字桥对日军的第一枪。部队中既有著名的“八百壮士”,也有在抗日战争中英勇牺牲的中国将军黄梅兴。
88师在南京保卫战中战斗十分英勇,但也伤亡惨重。他们用生命捍卫了单位的荣耀。可以说,这是一支充满荣誉、善于打硬仗的部队,是一支用道德武器武装起来的精锐部队。
龙慕寒因与唐恩博不和离职后,转而被任命为第88师少将师长。这是蒋介石支持龙慕寒的实际行动,充分体现了蒋介石对龙慕寒的重视。正是在这种情况下,龙慕寒率部参加了即将到来的兰枫之战。
最初,第88师隶属于第71集团军,下辖第262旅和第264旅两个旅。按照行军计划,两个旅原计划前往商丘驻防。然而,在行军过程中,262旅遭遇意外,因铁路被炸而滞留在兰凤站。
桂永庆、邱清泉率部被派往兰丰,向红庙方向的敌人进行侧翼包抄。为便于指挥,原属第71军的第88师第262旅划归桂永清指挥。
桂永清、邱清泉的部队是国民党的精锐,尤其是装甲战车部队。他们的机动性和战斗力都非常强。他们利用装甲战车的优势,在兰枫附近击败了一支日军。
这个小小的胜利让桂永清和邱清泉高兴不已。他们认为这只是战前的一次小规模试验。然而他们并不知道,溃败的日军引起了土肥原的特别关注。
土肥原调查发现,击败日军部队的是中国装甲战车部队。在中国军队中,这样的军事配置非常罕见。因此,土肥原误认为桂永清、邱清泉率领的部队是中国军队的主力。
兰丰自古就是兵家必争之地,素有“鲁门”之称。如果日军占领了兰丰,陇海路就会被切断,中国军队的这条补给线将受到严重破坏。
如果土肥原在兰枫站稳脚跟,中国军队将不得不在广阔的平原上与日军作战,面临守不住的困境。鉴于这两点判断,土肥原决定率众出击,攻打兰枫。
桂永清得知土肥原正率全军攻打兰丰后,应迅速调集全部部队返回兰丰,与龙慕涵部会合,抵御日军进攻,为中国军队实施围剿争取时间。但出于贪生怕死,桂永清为了自保,并没有回来帮助兰枫。而是命令龙慕寒率军防守兰枫。
龙慕寒率领的部队只有一个旅,面对的是日军整个师团。哪怕他们拼尽全力的反抗,也无法抓住蓝枫。显然,龙慕寒指挥的部队成了桂永清自保牺牲的牺牲品。龙慕寒接到军令后勃然大怒。他认为在这种情况下拼命抵抗是没有意义的。不如先撤离蓝枫,保存体力,等待援军到来,再发起协同反击。
于是,龙慕寒率部撤离了澜枫,默默地将这座重要的军事要塞交给了多飞源。土肥原进入兰丰后,立即建立师部,占领洛王镇驻地。就如同一把利刃,刺入了龙海路,将其切成了两段。
这个消息传到了蒋介石的耳朵里,他的愤怒达到了极点。他亲自前往郑州指挥战斗,希望能利用这个千载难逢的机会,取得一场载入史册的胜利。然而,还没形成合围,兰凤这个军事要地就先失了。
蒋介石气得拍桌子,立即下达严厉命令,要求桂永清、宋希濂等人不惜一切代价夺回兰凤,否则将付出极其严重的后果。
蒋介石一声令下,桂永清、宋希濂立即行动,率部向兰枫进发。李汉魂和胡宗南也分别率领各自的部队前往洛王驻地和曲星记,从侧翼攻击兰枫。
龙慕寒主动撤离蓝枫,只是为了保存实力,避免无意义的牺牲。因此,当他得知援军即将到来时,他主动返回兰枫,率部重新投入战斗。
5月25日至27日,双方激战三天,终于成功收复失地,将多飞源赶出兰枫。同时,他们也填补了“口袋阵”的漏洞,让蒋介石再次目睹了多飞院的覆灭。是部队的希望。为了鼓舞士气,蒋介石不断给前线战士发电报,鼓励他们振作起来,赎罪。
土肥原部落被击败后,他们彻底溃败,陷入了非常狼狈的境地。土肥原失去了之前的嚣张,连他的刀和战马都在洛王集之战中被俘获。土肥原率领残部狼狈地逃往陇海路以北的狭小地带,在那里等待救援。
接到土肥原求救的消息后,日本第一军司令官小月清立即派出独立混成第四旅团增援第14师团。同时,他派出空军向第14师残部空投物资。 。
在随后的激战中,中国军队对土肥原发起围攻,但未能彻底歼灭残军。随着战斗的持续,日军的援军不断抵达,中国军队的伤亡人数不断上升。局势逐渐逆转。中国军队虽然拥有数量优势,但战斗力不断下降,甚至面临被日军反围剿的风险。
战斗至此,蒋介石不得不下令撤退,战斗结束。最终,土肥原侥幸逃脱,蒋介石原本希望全歼日军的希望破灭了。
二十万中国军队未能歼灭敌军两万,让蒋介石感到非常难堪,他本人也特别注重面子。为了挽回面子,他不惜将投降的将领伪装成阵亡,向外界传递错误信息。这次失败给蒋介石带来了极大的耻辱,他自嘲地称之为“战争史上的千古笑柄”。
所以,兰枫之战之后,蒋介石首先想到的就是找人来顶罪。从理论上讲,龙慕寒擅自行动,违抗军令撤离兰枫,导致军事战略要地落入敌手。确实很难逃脱指责。
但他的行为却有充分合理的理由,而原因就是桂永清为了自保而没有回援蓝枫,导致龙慕寒的部队在没有任何战术设置和战略意图的情况下进行毫无意义的防御。 。而且,龙慕寒随后亲自带头反击,用德国冲锋枪攻击敌人。可以说是有功了。
客观地讲,桂永清应该对澜枫的陷落负主要责任,因为即使龙慕寒不撤离,澜枫陷落的结局也很难改变。
在随后的问责调查中,桂永清、龙慕涵成为众矢之的。最终桂永清只受到了撤职并接受调查的处罚,几乎相当于没有受到任何处罚。由于他是蒋介石的亲信,风头过去后,恢复原职是必然的。但对于龙慕寒来说,情况就不同了。他因玩忽职守被判处死刑,显然是为桂永清背黑锅。
龙慕寒得知判决结果后,立即明白了一切,当场大声喊道:
“你怎么可以没有良心!虽然我失去了蓝枫,但我亲自率领士兵将其夺回来了……”
事情发展到这个地步,谁还会在意他的推理呢?最终,龙慕寒只能成为蒋介石的牺牲品来挽回面子。他没能在战场上壮烈牺牲,而是被自己的子弹打死了。他成为抗战以来第一个被枪决的国民党直系将领!
国民党军队中的腐败问题是众所周知的,蒋介石本人在腐败中带头了。当时谁都不知道,国民党高层知道,只要不是蒋介石的亲信,就不可能出人头地,更不可能在关键时刻成为牺牲品。
就连龙慕寒这样的亲信,也因为没有桂永清那么强大的背景,而在兰枫之战中惨败。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本站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