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时报:吸取苏联解体的教训是中国的最低要求
关于苏联解体,中国舆论近期再次出现分化。由于争论双方的价值观完全不同,自然得出相反的结论。本文试图超越价值评估,客观地梳理这一剧变带来的后果。
苏联解体深刻改变了二战后形成的国际政治格局。雅尔塔体系崩溃了。美国是最大的受益者,其次是其他西方国家。苏联的消失,使中国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的国际政治环境恶化,但同时也大大减轻了中国北方的长期地缘政治压力。这对中国有利有弊。
苏联各国人民对苏联解体有着不同的感受。波罗的海三个国家是苏联坚定的掘墓人。他们早在1990年就脱离了苏联,后来加入了北约。苏联解体是这三个国家所希望的。
对于其他苏联加盟共和国的人们来说,苏联的解体来得突然。 1991年3月,苏联就是否保留联盟国家举行全民公投,76%的支持者支持。
苏联的突然解体破坏了联盟内部的经济联系并造成了严重的痛苦。每个新国家的第一批受益者大多是前官员、政治活动家和经济冒险家。例如,每个新国家的领导班子几乎都是前共和国的领导人。第一任书记相继成为主席。这些领导人大多数已经在位很长时间,其中有几位至今仍在掌权。
俄罗斯的政治变革从一开始就相对剧烈,但俄罗斯两代领导层都与苏联官方体系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俄罗斯真正意义上的“反对派”还没有得到他们满意的政治机会。
从经济状况来看,俄罗斯已全面复苏,哈萨克斯坦、土库曼斯坦也因资源丰富而实现了较高的国民收入。然而,超过一半的前苏联加盟共和国因联盟解体而成为经济输家。例如,总人口约4700万、曾经非常富裕的乌克兰,目前人均GDP仅为中国的一半多一点。中亚邻国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的情况更糟,几乎已进入世界最贫困国家行列。
对苏联解体最不满的是生活在俄罗斯境外的近2000万俄罗斯族。他们一夜之间变成了少数民族。他们在与俄罗斯关系紧张的新国家处境艰难。
俄罗斯是苏联的主要继承者。它的国土面积比沙俄小得多。它失去了乌克兰和白俄罗斯,以及外高加索和整个中亚。但俄罗斯还是足够大,横跨欧亚,资源丰富。苏联解体后的前十年,俄罗斯国家政治非常不稳定,又陷入车臣战争,人民苦难深重。普京上台后,采取强有力的内外政策,赶上了世界油价的飙升。俄罗斯终于摆脱了自苏联解体以来开始的长期经济和政治危机。人民的生活质量近年来已经完全超过了苏联。
很难描述俄罗斯人对苏联解体的感受。今天的国家繁荣昌盛。苏联时期的基本免费教育和基本免费医疗得以保留。人们的收入不断增加,有钱人也逐渐越来越多。不过国家实力变小了,影响力也和苏联不可同日而语。尽管一个国家的大小和实力并不直接对应普通民众的生活质量,但全球和地区大国将扩大影响力作为其主要外交目标之一显然是合理的。俄罗斯也非常不愿意成为“二流国家”。
与其他新兴国家相比,俄罗斯可以说经历了“20年的纠结和停滞”。它今天的技术能力基本上依赖于苏联的遗产,尤其是军事实力。但这样的停顿对于俄罗斯来说并不是很严重,因为俄罗斯丰富的资源的补偿力是无与伦比的。很多去过俄罗斯的人都认为,近十年来俄罗斯人民的实际生活质量不断提高,俄罗斯的繁荣植根于其广阔的疆域。
如今,中国可以与俄罗斯“相媲美”,一些基础设施建设甚至超过了它。这完全得益于近年来改革开放取得的建设成就。但对两国的经济状况进行详细比较无疑是荒谬的。
我们的结论是,苏联的解体给一代人留下了痛苦、许多前苏联公民的遗憾和争议。但苏联正在逐渐被遗忘。其他大国应该向苏联学习,继续改革,避免出现苏联式的危机和解体。这应该是历史对统治者最起码的要求。 ▲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本站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